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复习ppt课件
阶段复习课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讲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历程。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等重大思想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古希腊先哲(萌芽时期):古希腊先哲的观点否定了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了人的价值,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注重人性,提倡追求知识,从而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时期):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倡导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3.宗教改革(发展时期):宗教改革通过创建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来提倡人文主义。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4.启蒙运动(成熟时期):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一、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蕴涵着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上,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对人文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是指启蒙运动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并且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蓝图,提出了整体改造社会的方案,直接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典题训练】(2012·山东文综·T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解析】选A。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封建君主与教会的权威,主张权利与信仰的自由,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崇尚理性,重视法制则主要是启蒙运动的内容,因此排除B、C、D。二、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启蒙思想比较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欧洲的启蒙思想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欧洲的启蒙思想思想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欧洲的启蒙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定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典题训练】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解析】选C。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没有提出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构想。A、B、D表述均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内在联系1.历程:(1)古希腊人文精神——把目光投向人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重视知识的作用及人的道德。(2)文艺复兴——批判封建神学统治,追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提出“信仰得救”“先定论”等新的宗教观,建立了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神学体系。(4)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教会,强调理性,倡导自由、平等、民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准备。2.内在联系:古希腊人文精神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深化和实践,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三者共同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典题训练】(2013·江苏单科·T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表明人类理性思考有助于“理性王国”的建立,引领社会进步。B、C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来。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说法错误。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解析】选A。依据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制之下,当选执政官的人需要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演说和竞选,才有可能当选;即使普通的公民也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演说,故雅典的每一个政治领袖也是出色的演说家。这一现象的本质含义在其他选项中都无法体现,故B、C、D错。2.(2013·山东文综)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解析】选C。具体分析:A,李贽思想对传统儒学批判,人文主义思想宣传人性解放,作用相同;正确。B,联系15-16世纪的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背景相同;正确。C,李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属于地主阶级。文艺复兴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二者阶级属性不同;不正确。D,李贽思想对传统儒学批判,要求打破“三纲五常”的封建束缚。人文主义思想宣传人性解放,内容相同;正确。3.(2013·上海单科)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力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4.(2013·天津文综)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解析】选C。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A、B符合孟德斯鸠所说的“共和”政体,D符合其所说的“专制”政体。5.(2013·浙江文综)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你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光荣革命。第(2)题要求用“五位一体”的思路对这一阶段西方历史的发展特征进行概括。由于已经规定了回答的角度,这就大大降低了回答的难度。解答本题,需要明确“这一阶段”发生的最重大的史实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回答工业革命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分别产生的影响。第(3)题是开放式主观题,学生无论选择哪一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2)经济生产力极大提高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文化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社会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出伟大力量生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大国”的保守观念。赞成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赞成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上依然故我。【备选真题】1.(2012·广东文综)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选C。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复习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3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