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月经不调的中医适宜技术
月经不调——中医适宜技术罗湖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范少挺主要内容概述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按语一、概述1、定义广义----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介绍。概述:2、分类月经先期(经早)分类月经后期(经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正常月经周期28±7天21—35天,平均28天。初潮:14岁(11-16岁)绝经:49.5岁(45-55岁)特殊月经现象:并月(2月一至)居经或季经(3月一至)避年(1年一至)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激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概述:3、西医学认识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之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之子宫腔流血。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于平衡月经不调月经生理(中医)肾气旺盛肝脾调和月经按时而下冲任脉盛相关因素:①脏腑:肾肝脾、胞宫②经络:冲、任③气血病因病机血热素体阳盛,过食辛辣旺行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月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经脾虚统摄无权饮食不节先劳倦过度期思虑伤脾病因病机寒主凝滞外感寒邪,寒凝血脉月久病伤阳,运血无力经气滞血瘀化生不足久病体虚,阴血亏虚后饮食劳倦伤脾期病因病机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后期实月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先期经禀赋素弱,重病久病先肾气不足,行血无力后期后精血不足,血海空虚虚无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先期定期病因病机:小结月经先期:热(实/虚)、气虚月经后期:寒(实/虚)、瘀、气血不足月经先后不定期:肝郁、肾虚相关脏腑经络:肾、肝、脾,冲任三、临床表现月经先期主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实热证分型虚热证气虚证临床表现月经后期主症: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余天一行。分型:实寒证(血瘀)虚寒证(血虚)临床表现月经先后无定期主症:月经或提前或错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量或多或少。分型:肝郁证肾虚证四、治疗:1、基本治疗:治则:调理冲任--基本大法虚(气、血、肾):益气养血、补肾调经,针灸并用,补法血寒: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气郁、血热: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处方及方义关元—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三阴交—调理肝脾肾,调经之要穴血海—理血调经《经穴释义汇解》:“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瘀血、生新血之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故名血海。”配穴加减:气虚—足三里、脾俞血虚—脾俞、膈俞肾虚—肾俞、太溪气郁—太冲、期门血热—行间、地机血寒—灸归来、命门月经过多---隐白心烦---神门胸胁胀痛---支沟、内关、阳陵泉操作:少腹部穴,针前排尿毫针刺:补虚泻实气虚或血寒:针后加灸、温针四、治疗:2、其他疗法(1)耳针法:主穴:皮质下、内分泌、子宫、肾、肝、脾。操作:每次选2-4穴,毫针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2)皮肤针法: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叩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一次。2、其他疗法(3)穴位注射法:选穴: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辨证选用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一次。针灸针灸是在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艾灸法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艾灸材料:艾叶与艾绒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艾叶艾柱艾绒艾灸法艾灸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艾灸法适应病症各种寒证痛证虚证艾灸法艾灸方法隔姜灸盒灸温和灸艾条灸雀啄灸艾灸法隔姜灸艾灸法—隔姜灸【操作】1.将鲜生姜切成0.2~0.3cm厘米厚薄,直径约2cm的姜片2.制作艾炷3.暴露应灸部位。4.取鲜姜片放于穴位,上置艾柱。5.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炷,连灸3~5壮。艾灸法—隔姜灸艾灸法—隔姜灸--艾炷艾灸法—隔姜灸盒灸艾灸法—盒灸【操作】1.暴露应灸部位。2.将适量艾绒放入灸盒内(一般放2~3cm厚的艾绒)。3.点燃灸盒内的艾绒4.一般每次灸20~30分钟艾灸法—盒灸艾灸法—盒灸艾灸法—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艾灸法—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艾灸八大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拔罐法拔罐法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行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拔罐法罐的种类玻璃罐竹罐陶罐玻璃瓶拔罐法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拔罐法罐法作用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罐法拔罐方法单罐法排罐法走罐法闪罐法拔罐法拔罐法—单罐法拔罐法—排灌法拔罐法—排灌法拔罐法—走灌法走罐法【操作】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2.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涂上一层凡士林、菜油、麻油等润滑油。3.用闪火法将罐拔住。4.用右手握住罐底,在罐口部着力,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拔罐法—走灌法拔罐法—走灌法拔罐法—闪灌法闪罐法【操作】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2.用闪火法拔罐,反复多次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使患部代谢加速,内邪达外,起到治疗疾患的目的。拔罐法—闪灌法取穴原则以痛为输,哪病哪罐。按经络辩证取穴。对所有疾病均可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上行走罐。耳穴压丸法【需要材料】1.王不留行籽、菜籽、小米等;2.胶布3.小镊子或牙签耳穴压丸法【操作】1.清洁耳廓内外。2.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cm×0.6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粘贴在耳穴上。3.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5次,隔日1次,双耳交替。耳穴压丸法耳穴压丸法痛经---交感、神门、内生殖器。月经不调---交感、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耳穴压丸法耳穴取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3、按经络辨证选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5、按临床经验选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刮痧法刮痧法【定义】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痧板刮痧疗法治疗机理本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通过将特殊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方便、效佳,副作用小等特点。穴位贴敷适用范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哮喘,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失眠,心悸,调经(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禁忌症: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颜面部、会阴部、小儿脐部禁用,过敏体质或对药物、敷料万分过敏者慎用,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发热超过37.5度者。中药熏洗熏洗法是将中草药方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一种外治方法。适应症: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禁忌症: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急性病患者、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推拿1、腹部操作⑴取穴及部位:关元、气海、中极。⑵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⑶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右侧。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于气海、关元、中极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然后用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治疗,时间约6~8分钟。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2、腰背部操作⑴取穴及部位:脾俞、肝俞、肾俞。⑵主要手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⑶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施术于背部两侧膀胱经,重点在脾俞、肝俞、肾俞等处,时间约3~5分钟;然后用按揉法于脾俞、肝俞、肾俞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3、下肢部操作⑴取穴及部位:三阴交、太冲、太溪。⑵主要手法:按法、揉法。⑶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按揉三阴交、太冲、太溪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酸胀为度。按语4治疗时机: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隔日1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小结概述:定义、分类、正常月经周期病因病机:与肝、脾、肾、冲任密切相关。基本治疗:主症、兼证、治法、主穴。其他疗法:耳针法、皮肤针法、穴位注射法。艾灸八大穴位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艾灸八大穴位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
本文标题:月经不调的中医适宜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4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