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俄能源合作资料汇编
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经济的影响……………………1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9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探析……………………………………11开创中俄油气合作新局面…………………………………12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经济的影响【摘要】:近年来,中俄的能源合作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热点话题,同时,中俄的能源合作也是我国当时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新时期的能源问题,同时它的成败也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带来重要影响,甚至对于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与密切关系。【关键字】:中俄关系、能源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正文】:俄罗斯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着1707.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的西部与欧洲一体,东部和南部融入亚洲大陆板块。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至13%;煤蕴藏量为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等的蕴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丰富的油气、林木及其他矿物性资源使俄通过资源输出来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具有巨大潜力。而俄积极参与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对于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可以先行的和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能源合作可以带动东北亚其他领域的合作.中俄的能源合作具有客观需要性强、优势明显的特点,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会促进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能源优质化,改善该地区的能源结构,而且作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前导和组成部分,将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的相互联系,为该地区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机遇。如何加强我国与俄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将关系到我国在新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以及国家的整体综合国力以及能源的重大问题。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失去了40%的国土和24%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1992年为100,到2000年才恢复到80,停滞和混乱至今仍在延续。俄罗斯在东亚的经济存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俄罗斯(苏联)的东亚外交传统上一直以中国为中心制定。首先开展东亚地区外交是在戈尔巴乔夫时代,从1986年的海参崴演说和1988年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演说开始的。东亚战略是其外交战略中的薄弱环节。这种状况在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也基本没有变化。叶利钦时代的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在1994年2月的论文中对俄罗斯外交的地区性优先顺序进行了排位,依次是独联体(CIS)、欧洲、美国和西方七国,亚洲被排到第四位。在东亚的优先事项是,在中俄边境得到安定后,把为了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的对外经济合作放在第一位。有人说,进入俄罗斯时代后,东亚的地位比苏联时期反而下降了。不过近年来,俄罗斯的确开始积极参与亚洲事务,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加东亚地区国际会议和磋商机制,保持与东盟主导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发展与中、朝在图们江的经贸合作及与日本在环日本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在加强与该地区国家传统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经贸合作领域。同时,中俄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会晤,也有着日趋增加的趋势,俄罗斯联邦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康斯坦丁•弗努科夫2007年12月11日向俄罗斯记者表示,俄罗斯和中国两国领导人2008年预计将举行至少四次的会晤。弗努科夫解释说,2008年预计俄罗斯总统将对中国进行访问,俄中两国领导人在即将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太地区经合组织峰会以及在日本举行的中国也在邀请名单之列的八国峰会上将举行会晤。在这份计划中我们不难看出,中俄两个已经把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提升到重要的日程当中。同时,俄罗斯铁路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亚库宁12月13日在政府会议上表示,俄罗斯铁路公司计划在2015年前,为发展远东地区的铁路基础设施投资1130亿卢布,其中约500亿卢布将用于维护西伯利亚大铁路,630亿卢布用于发展贝阿铁路。亚库宁说,俄罗斯铁路公司将在2009年开通第二条阿穆尔河铁路桥,随后还将维修穿越阿穆尔河的铁路隧道。其他远东项目还包括发展阿穆尔河共青城至苏维埃港的铁路。根据2030年前俄罗斯铁路发展战略,计划将贝阿铁路专门用于货车运输,西伯利亚大铁路用于运输集装箱和旅客运输。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是连接俄罗斯远东与乌拉尔地区及欧洲部分的主要运输通道。俄罗斯铁路公司计划建设包括连接矿区的铁路在内的新线路,并维修和维护现有铁路干线以保证未来的货物运输。从这则消息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俄方正在紧锣密鼓的加快自身在远东方面的建设,为日后将一定付诸现实的中俄、以及俄与远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能源、贸易等方面的工作做着准备工作。为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努力,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努力。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新闻处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12月6日早晨中俄两国政府首脑出席了第二届俄中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此后将举行俄中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晚间两国总理还出席了中国年闭幕式暨文艺演出。中俄两国总理将首次讨论向中国出口淡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问题,这是有关问题第一次在这样高的级别上进行讨论。此外还将讨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包括关于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问题。在历次政府首脑会晤中,俄中两国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例行磋商问题,双方计划在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扩大到600亿美元,如果有可能则扩大到800亿美元。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有关知情人士表示,这一目标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今年前9个月双方的贸易额已经接近350亿美元。在这场经贸盛宴中,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一道大餐。2006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1597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25%,占我原油进口总量的11%左右。同时两国约定,自2006年起,俄方将通过铁路向中方提供每年不少于1500万吨的原油。除传统的原油贸易外,双方还在积极探讨加强能源领域的上下游合作,包括共同开发油气田、开展炼油化工,以及铺设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等。2006年10月,第一家中俄能源合资公司―东方能源公司成立,其中51%的股份为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剩余49%的股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持有。2007年7月31日,东方能源公司首次通过拍卖方式获得了俄罗斯境内的油气资产。交易涉及的两个区块位于东西伯利亚,石油预测储量共计8000万吨,天然气预测储量共计1050亿立方米。此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又与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总裁瓦吉特•阿列克列洛夫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06年11月,中国石化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收购了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根据协议,俄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占有51%和49%的股权。其后,中国石化又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签订协议,两家公司及其子公司将共同勘探和开发萨哈林-3号项目。为此双方共同出资建立一个全资的子公司,其中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占74.9%的股份,中国石化占25.1%的股份。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中国的项目也已经启动,公司与中国石油在中国成立从事炼油和成品油销售的合资企业―“中俄东方石化公司”。这家俄罗斯石油公司控股49%的公司将在中国建设一家年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的炼油厂,还将开设合资加油站。天然气东西双线,两国油气管道建设虽有波折,但亦在积极推进中。2006年3月,经过两年的接触,中国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借普京访华的机会,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根据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将会通过东西两条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680亿立方米。其中第一条管线(西线)位于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自治共和国到中国,其依托是亚马尔半岛气田和西伯利亚的恰扬达气田。这条管道设计总长度2700多公里,设计总造价约为50亿美元,将穿行俄罗斯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州、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托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共和国,然后进入中国新疆境内,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该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可通过它每年对华供应300亿~40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6年6月13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阿纳年科夫对媒体表示,俄气公司已确定了俄罗斯通往中国天然气的第二条管线(东线)走向。该天然气管线具体走向是从萨哈林―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进入中国。2007年10月8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正式作出决定:从俄西西伯利亚地区向中国输气的阿尔泰天然气管道将于2008年正式动工。东亚国家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多是看重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石油需求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而且东北亚地区经济互补性强,也为俄罗斯参与当地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目前,远东和西伯利亚拥有俄罗斯石油资源的72%。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产油区经过长期的开采开发,已经到了中后期,不仅产量的提高有所限制,就是维持原油的产量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对与资金紧张的俄罗斯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相比较,与西伯利亚产油区对应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拥有相当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开发潜力很大,而且该地区靠近能源需求大国日本、中国和韩国,具有与巨大需求市场相连接的地缘优势。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可以通过能源地区合作加快其融入亚太市场的步伐。因此,俄罗斯会逐步加大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力度。对中、日、韩、朝等国来说,从俄远东地区进口能源距离短、成本低,而且相对稳定,是能源进口多元化的较优选择。中国是现在世界上重要原油进口国,对于加强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问题,建立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的输油管道相连接,借助大庆油田原有的管道,就可以直接可以把俄进口原油直接运输到我国华东华中地区,既能够节省大量的原油管道铺设资金,有能到重新活跃石油城市大庆的城市功能,使其重新的、更好的行使自身功能,带动石油以及相关产业的复苏,同时,迎合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求,有着优越的政策条件。这无疑是振兴与复苏我国东北地区,促进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与合作的重要战略举措。参考文献:(1)东北亚论坛2004年02期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影响吉林大学,朱显平(2)(3)(4)(5)@937727.htm(6)《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黑龙江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戚文海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规范边境贸易,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该互市贸易区是中央政府迄今为止批准的两个互市贸易区之一(广西凭祥、黑龙江东宁)。中俄两国政府于2001年12月共同签署了《关于同心协力对应启动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的协议书》。它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在扩大沿边开放,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面对占俄罗斯面积36.4%,人口最密集的俄远东地区及繁华的两大城市――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距海参崴153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重工业基地乌苏里斯克仅53公里,牡丹江途经东宁到乌苏里斯克的国际铁路中方已建成,东宁――俄罗斯东方港出海口正在辟建中,使互市贸易区实现陆海联运,并向俄西伯利亚和俄腹地延伸,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将成为中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交汇点。该互市贸易区以“一区两国、封闭运行、境内关外、自由贸易”为模式。中俄两国在界河两侧各规划出6平方公里土地,由两座中俄跨界大桥相连接。中方一侧的互市贸易区的规划是“前店后仓、后厂”的模式。(前店:国际商贸中心;后仓、后厂:货运仓储、出口加工,休闲娱乐、商服居住、口岸管理等功能区)。该互市贸易区的最大优势进入互市贸易区的中俄两国公民免签证、进出口
本文标题:中俄能源合作资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8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