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城镇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支路)
第-1-页创新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X城市总体规划》(论证稿)(S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X西部新城土地利用规划》业主提供的1:1000电子地形图;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和相关设计要求。二、设计与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柔性路面设计参数测定方法标准》(CJJ/T59-9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8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三、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速度:40km/h;3.路面交通等级:重型;4.设计荷载:机动车道:BZZ-100;5.设计年限:15年;6.最大竖曲线半径:R=7000米;7.最小竖曲线半径:R=2000米;9.最大纵坡:1.494%;10.最小纵坡:0.3%;11.最大设计坡长:320m;12.最小设计坡长:120m;13.机动车道横坡:1.5%;14.人行道横坡:2.0%;15.抗震标准: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四、工程概况X创意路(解放路~人民路)工程位于X西部新城,项目区域南起解放西路,北至富民路,为南北走向道路,道路总长4643.440m,道路红线宽20m。项目区域基本为农田,部分穿越村庄以及厂区,相交道路中无现状路,解放路、团结路、光明路、富民路均为拟设计道路。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监控、给水、排水、照明等工程。道路工程地质情况详见勘察报告。第-2-页五、道路工程设计1.平面设计:设计原则:(1)应满足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接顺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曲线的顺接,并处理好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同时平面设计应满足道路规范。本次设计起点起于解放路,设计终点止于富民路,道路全线长4643.440m。道路为直线线形。道路沿线分别与解放路、团结路、建设路、光明路、富民路等5条道路相交,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并设置信号灯控制。同时与沿线部分交叉口采用展宽车道,结合周围道路情况,本次设计未设置公交停靠站,在道路交叉口、出入口人行道处设置无障坡道,全线设置盲道。鉴于沿线地块控制性规划尚未编制,本次设计未预留道口,必须要开设道口的,应由需开设方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协商后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开设。道口内结构层做法参见机动车道结构层实施。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力争填挖土方量接近平衡。方便道路两侧地块开发利用,并结合相交道路的交点高程,与道路平面线形相协调,同时考虑到与之相交道路的交点高程、纵坡。既要满足排水需要,又要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本次设计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道路沿线桥梁的高程要求,设计最大纵坡为1.494%,最大坡长为320m,最小纵坡为0.300%,最小坡长为120m,全线纵坡较平缓。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竖曲线22处,最大竖曲线半径为7000m,最小竖曲线半径为2000m。详见纵断面设计图纸。3.横断面设计:设计原则: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其宽度的确定和位置的安排必须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畅通,并要满足各种市政管线埋设的要求。道路红线宽20.0m,采用单幅路布置:人行道3.0m×2+机动车道7.0m×2=20.0m。机动车道横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度为2.0%(反坡)。路基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为1:1。当地面斜坡陡于1:5时,应采取挖土质台阶,每级台阶一般为2m,其高度为30cm~50cm,且向内倾斜坡度不小于3%。4.路面结构设计:设计原则: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就地取材、方便施工、有利于养护的原则。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无详细的交通量调查,结合道路的区域位置、道路设计标准荷载、道路等级、工程地质水文、气候、超载发展趋势及交通量增长率等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路面结构为:机动车道:4cm厚细粒式SBS(I-D)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下封层+玻纤格栅+透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5.0%)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4.5%)基层+20cm厚10%石灰土底基层。人行道:6cm厚荷兰砖+3cm1:3水泥砂浆+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3%)基层+15cm厚8%石灰土底基层。六、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一)、路基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用不同类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用同类填料;当用细粒土作填料时,若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应采用晾晒或掺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处理。掺石灰剂量一般为4%~6%,根据现场实测土基含水量可做适当调整。开挖路槽后选择质量较好的回填土,分层铺筑夯实。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如发现与回填道路路基要求不符的土层时,在道路路第-3-页基范围内必须全部清除后,再按要求重新换填碾压。施工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碾压。挖方、不填不挖、填方高度小于80cm的原地面,如土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挖方、不填不挖路基,须清除杂草、腐植土,其翻挖原地面深度不小于30cm,为了确保路基边坡压实度,其压实宽度每侧应宽出路基50cm,待竣工验收进行削边坡,但路基设计宽度应确保不能变。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时,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等措施。混凝土管、涵及HDPE塑料管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分层最大的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其压实度要求为:表-1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压实度(%)填料最小强(CBR)(%)机动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人行道填方0-30≥94≥935430-80≥94≥903380-150≥93≥9032>150≥90≥8722挖方0-30≥94≥935430-80≥94≥9033附注:(1)对应表中数字均以重型击实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2)表列深度均为路槽底面算起。(3)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土路槽(路床)不得翻浆、软弹、起皮、波浪和积水等。(4)路基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如不能满足路基模量及压实度要求,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二)、路基处理设计:1)根据道路所在片区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地基岩土构成分析,场地土层(1)层为杂填土(耕土),施工前应将其清除不用。2)路基处理:机动车道路基施工时,道路沿线表层土清除后,采用40cm厚6%石灰土(场伴)改良路床。施工时严格按照现行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分层压实,再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3)沟塘段:道路路基范围内有小水沟、水塘等分布(约11940平米),表层含有淤泥土层,道路施工时,首先应将水抽尽,彻底清除淤泥,然后将沟塘堤埂地段开挖成宽度不小于1m,台阶高度不大于30cm,向内倾5%的台阶。沟塘回填采用碎石,其厚度为50m,再采用土质良好的素土回填分层夯实至路床改良层底面,再进行路床改良层及道路结构层的施工。施工时必须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分层碾压,其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另外,所有植被、荒草等均应予以清除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三)、道路基层、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集料压碎值≤30%。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集料级配范围见下表。表-2第-4-页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04.752.360.60.07510068~8635~5822~3216~288~150~3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宜取标号32.5级)。机动车道剂量为5%、4.5%、,具体剂量可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调整,均不得小于4%。对于集中厂拌法增加0.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机动车道)7天浸水抗压强度3.0MPa~4.0MPa,其重型击实压实度为≥9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人行道)7天浸水抗压强度≥1.5MPa,其重型击实压实度为≥97%。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或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振动羊足碾与三轮压路机配合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加;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下层宜稍厚。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基层必须保湿养生,一般基层与底基层养生期应大于7天,面层未铺筑前严禁车辆通行。石灰土底基层材料及施工要求1.石灰:石灰采用Ⅲ级以上的石灰,技术指标如表:表3类别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指标等级项目IⅡⅢIⅡⅢIⅡⅢIⅡⅢ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885880770880775665665660555660555550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的筛余,%)不大于67611517610514520含水量(%)不大于646454645454想细度度0.71mm方孔筛的筛余(%)不大于0011110011110.125mm方孔筛的筛余(%)不大于113220--113220--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55≤442.石灰应符合GB1594规定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标准,CaO+MgO的含量≥65%.3.土采用塑性指数在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石灰土基层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第-5-页4.凡饮用水(含畜生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土施工。5.石灰土底基层7天浸水抗压强度≥0.8MPa,压实度≥96%;石灰土掺灰剂量:塑性指数小于12的粘性土为8%~14%;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性土为5%~11%,施工时应根据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或最佳的石灰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6.石灰稳定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重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应避免雨季施工石灰稳定土层。7.石灰土层施工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细粒土尽可能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2).配料应准确。3).路拌法施工时,石灰应摊铺均匀。4).洒水、拌合应均匀。5).应严格控制基础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6).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压实要求。7).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当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下层稍厚。碾压时,应先轻型后重、先静后震、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原则,二轮压路机前后轮迹须重叠2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
本文标题:城镇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支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1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