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平及创作《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第一节吴敬梓的生平及创作一、吴敬梓的生平(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自称“秦淮寓客”。安徽全椒县人。科举世家、名门望族出身。祖辈多进士。少年聪敏,早年考中秀才。23岁父亲去世。生性豪爽,慷慨好施,几年工夫家财挥洒俱尽。33岁移居金陵,成为“文坛盟主”。饱尝世态炎凉,看透功名富贵。病辞博学鸿词科廷试,不应科举考试。卖老屋,捐家资,修建先贤祠。企图以传统的儒家学说治世。生活日益穷困。绕城“暖足”。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程晋芳《寄怀严东有》)晚年爱好治经,蔑视权贵。54岁病逝扬州。二、吴敬梓的创作1、《儒林外史》讽刺小说40——50岁完成。假托明朝,实为清朝。名为“外史”,实为“正史”。“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金和《儒林外史跋》)版本:最初抄本50卷(失传)。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年)的卧闲草堂本,56回。末回疑为伪作。2、《文木山房集》诗文集3、《诗说》七卷(佚)三、明清科举制度(一)、预备性考试县试、府试(童生: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二)、院试(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1、岁试:从童生中选秀才;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童生通过岁试,叫做“进学”或“入泮pàn”,学生称生员、秀才、相公2、科试: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才能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许参加乡试。廪lǐn生:在岁、科两试中成绩优秀的秀才,可以获得国家的廪膳银。增生、附生(三)乡试在京城或省城举行,三年一次。多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wéi”。考场叫做贡院。乡试发榜在九月,又称“桂榜”。乡试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考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参加会试,也具备做官的资格。(四)会试和殿试会试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多在春季二三月,又称“春闱”。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发榜又称“杏榜”。殿试:给贡士们定名次,不黜落。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共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在三甲外的泛称为进士。关于清代的监生和贡生“贡生和监生统称为国子监生”。监生资格要低于贡生。一般是生员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贡监生资格。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监生有四种: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岁贡又称挨贡,是论资排辈,故多为年老衰朽者。拔贡生是各种贡监生中素质最高、最受重视者。每十二年举行一次。例贡由生员捐钱而得,例监由无生员资格者捐钱而得。进士(状元)殿试(甲榜)贡士(会元)会试(杏榜)举人(解元)乡试(乙榜、桂榜)贡生(岁贡、拔贡)监生(荫监、例监)生员(廪增附)院试童生县试、府试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一、基本情节结构1、第1回以王冕的故事“敷陈大义”、“隐括全文”;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只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2、第2至32回分写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3、第33回至54回,写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4、最后55回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以揭露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为中心,以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主要内容,讽刺和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封建道德的虚伪;同时也歌颂了一批真儒名贤和市井奇人,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一)对儒林现状的批判: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功名富贵观念造成人性的扭曲和世风的颓败。1、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迂腐儒生:周进、范进、鲁编修、马二、王玉辉思想迂腐僵硬迷信崇拜八股执着科举道路笃守礼教信条知识贫乏、能力低下遭遇坎坷、生活不幸科举迷的悲剧:这类形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对士人灵魂的毒害、人格的扭曲、命运的摧残。2、道德败坏、贪婪狡诈的官绅和堕落无耻的儒生:王太守、汤知县、张静斋、严贡生、严监生、王德、王仁、匡超人、牛浦郎科举胜利者的罪恶:这类形象展示了儒林败类的恶史,它揭示了科举制度并不能选拔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并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世风的败坏、道德的沦丧。3、沽名钓誉、厚颜无耻的名士:湖州莺脰DÒU湖“高士”、杭州西子湖畔斗方诗人、南京莫愁湖高会“雅士”娄氏兄弟、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赵雪斋、景兰江杜慎卿、季苇萧装腔作势,沽名钓誉;心灵空虚,无能无德;人格卑贱,厚颜无耻;貌似斯文,似雅实俗。科举失败者的丑剧:这类形象也是科举制度的派生物,他们表面风流潇洒,骨子里却忘不了功名富贵。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人格的扭曲和封建教育的失败。(二)对儒林理想的探寻:作者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有六朝名士风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华的互补。1、杜少卿: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出身世家,为人正直。淡薄功名,背弃科举。生性狂傲,蔑视权贵。恣情任性,追求自由。尊重女性,倡导真情。遵守孝道,忧国忧民。2、真儒名贤: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具有真儒的传统美德,重视礼、乐、兵、农经世致用的学问。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重视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泊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道德高尚,为人善良。怀才不遇,复古迂腐。“贤人君子,风流云散”——真儒救世终归失败。3、别寻理想在市井:作者将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写了一群远离科举名利场,不受功名富贵污染的市井平民和奇人的形象。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的邹吉甫,开小米店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牛老儿: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温情。四大市井奇人:季遐年以写字为生;王太卖火纸筒,也是围棋高手;盖宽开茶馆,善画画;荆元是个裁缝,善弹琴。自食其力,多才多艺,安贫乐道,高雅脱俗,自由自在。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一、杰出的讽刺艺术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ti揭发)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讽刺特点:1、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2、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悲剧性结合起来。讽刺手法:1、白描法。据实摹写,情伪毕现。斗方名士辩论中进士与做名士孰优孰劣。空虚无聊2、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胡屠户前倨后恭3、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张铁臂“行步如飞,只听得一片瓦响”、匡超人“先儒匡子之神位”4、夸张法。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范进中举》欣赏二、独特的结构艺术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1、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由一个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前后联结,互相推进,形成儒林生活的长幅画卷。2、全书以批判科举制度下异化了的功名利禄思想为主线,将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故事统摄起来,故思想一贯,层次分明。三、高度纯熟的白话其语言是比较纯熟的白话,准确有力,简洁洗练,含蓄风趣而富有形象性。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性格,写景语言清新淡雅。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第三回)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第一回)第四节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一、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1、《水浒后传》陈忱四十回抗金民族意识强烈2、《说岳全传》钱采、金丰八十回忠奸斗争二、世情小说1、《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一百回题西周生辑著维护一夫多妻和纲常礼教,宣扬因果报应暴露现实政治的黑暗,金钱至上观念深入人心。2、《歧路灯》李绿园108回三、才学小说《镜花缘》李汝珍一百回思考题1、略论吴敬梓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2、简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和结构艺术。3、怎样理解《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儒林丑史,也是一部儒林痛史?阅读书目:《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儒林外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2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