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浅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也是当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专业和课程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对土建类专业的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做了初步解读.一、关于专业建设的四个问题(一)专业设置的三个关键●专业--在教育范畴是指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的学习范围1、专业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相适应●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培养工程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工程设计基础之上专业设置的三个关键●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2、专业设置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口●学校向社会“出售”的“商品”就是专业●专业对路则学校兴旺,否则就衰落●专业设置要有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这是专业甚至是学校的生存条件专业设置的三个关键3、专业设置是一种教育行为,而且是由学校承担的学历教育行为●专业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需要较多的投入和较长的时间●教育行为要求专业设置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教育效益和教学稳定性是专业设置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和培训的本质区别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二)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1、按中国的职业分类标准GB6565-86职业可分:10大类83小类284细类1506职业项目2、中国还未分解到职业岗位职业岗位:从业人员的社会位置加拿大:近7000个(含文化程度和英国:21741职业培训指标)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3、高职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社会覆盖面较广的职业,可单独设相对较窄的专业如:会计护理文秘等●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如:机械制造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设置的原则(三)专业设置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2、稳定性原则宽窄适度利用宽口径专业设多个专业方向的模式来解决专业针对性和稳定性的矛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专业设置的原则3、择优性原则背靠行业企业围绕区域经济利用优势扬长避短4、可行性原则●稳定的生源稳定的就业●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条件●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四)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较难解决专任教师的职业经历先天不足调入优秀工程师遇到不同困难安排专任教师长时间去企业很难做到接收应届毕业生造成队伍建设恶性循环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亦较困难兼职教师承担日常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的矛盾很难解决兼职教师目前主要承担的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由于企业的被动难以保证质量●亟待建立高职教师的职业资格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职业经历提出基本要求建立高职教师与企业的长效联系制度·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2、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目前多数学校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是学校一相情愿的,难以取得企业主动配合,不能称之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就要保证企业的利益,关键是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作为教育主体的一元主动介入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3、校内实训基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具备准顶岗能力,对校内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许多学校缺少场地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4、培养方案改革滞后●培养目标能力分解概念化●实践课程开发滞后●实践和理论二个教学内容体系不平衡●分三阶段培养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顶岗能力的成功经验推广不利●学生成绩评价中,职业能力评价薄弱,基本处于学科本位的状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5、顶岗实习管理不容乐观●学校管理力度不够,企业不能主动负责放任自流,“放羊”,很难保证质量●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不加区别,不能有效实施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不能培养合格的顶岗能力,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顶岗实习的目标、过程、考核自由度很大,亟待完善二、关于课程建设的三个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一)概念1、课程●学习者的学习路线,即学习过程●广义—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和进程的总合,包括计划、大纲和教材●狭义—各门教育科目概念2、课程模式●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编制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和所确定的结构体系●它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基本规定●课程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当今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课程分类(二)课程分类1、从内容分:基础课专业课2、从性质分:理论课实践课3、从规定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4、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分:显性课—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隐性课—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师生交流等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能力本位教育”(CBE)的课程模式(三)“能力本位教育”(CBE)的课程模式1、特征●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专项能力为基础,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计划“能力本位教育”(CBE)课程模式2、积极意义●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以学科体系确定课程和学时安排的传统做法,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改革●以满足企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原则的DACUM法开发课程,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能力本位教育”(CBE)的课程模式3、近年来国际上的质疑●CBE适用于以培养动作技能和重复性技能为主的专业,不适用于以培养智力技能和创造性技能为主的专业,它更适用于培训,对高职教育不具备普遍适用性●CBE忽略了学习迁移,削弱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在重视了就业的针对性的同时,忽视了就业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力本位教育”(CBE)的课程模式4、CBE在中国的推广●80年代引入,90年代推广●较之各种课程模式,CBE的影响最大●在土建类专业,CBE主要用于培养目标的能力分解,且仍处于概念阶段,能力的标准尚欠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与CBE还有很大差距,学科本位的烙印还很深●借鉴还很有意义,质疑可引以为戒三、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一)教育部的部署1、2003年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的部署●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教高[2003]1号),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决定2003-2007年,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含高职高专300门教育部的部署2、2006年,教育部决定在“115”期间继续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建设325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2000门高职高专:1000门远程教育:250门土建类高职高专:77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取得推荐资格国家级精品课程小计(二)国家级精品课程小计1、2003-2005高教高职土建200315124120043005122005314604小计7651357国家级精品课程小计2、2006-2009高教高职土建20063601065200766017211200865020014200965920013小计232967843总计3094813(26%)50国家级精品课程小计3、土建类专业精品课程院校分布7门----徐州建筑6门----四川建筑3门----山西建筑黄河水利河南工业石家庄铁路2门----浙江建设内蒙古建筑福建工程日照职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小计1门----龙江建筑湖北城建广西建设北京工业太原电力浙江工商西安航空吉林交通四川电力四川工程浙江水利水电天津中德广西职院南宁职院湖北职院宁波职院杨凌职院评审指标分析(二)评审指标分析1、评审指标赋分变化情况一级指标2003200420072009教学队伍20201520教学内容23222525教学方法24182525教学条件152020(实践)10(实践)教学效果18201510课程设置10评审指标分析2、指标分析●教学队伍—稳定保持在20分●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在提高23↗25分●教学方法—16号文后迅速提高18↗25分●教学条件—提高又弱化15↗20↘10●教学效果—提高又弱化18↗20↘15↘10●课程设置—09新增指标10分强调课程定位评审程序(三)评审程序1、二个渠道学校——各省市教育厅局——教育部学校——高专业类教指委——教育部2、土建类教指委评审程序●学校向土建类教指委报送申报材料●5个分指委分别评审推荐5门给土建类教指委评审程序●土建类教指委评审出本年度15门教指委精品课程●土建类教指委向教育部推荐5门精品课程●教育部组织网评●教育部组织终评●教育部公示●教育部公布评审体会(四)评审体会1、教师队伍很重要主讲:技术职称高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成果丰厚技术水平高专业科研成果显著队伍:双师结构好校外专家知名度高双师素质好专任教师职业经历丰富评审体会2、内容选择是关键●适合工作过程导向●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鲜明●易于教、学、做合一3、方法设计要创新●课堂与现场一体化●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评审体会4、课程定位要准确●专业培养目标清晰●课程体系设计合理●本课程定位准确●本课程内容针对性强5、学校政策支持力度是重要因素●精品课程是学校水平的象征●要倾全校之力建设精品课程结语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关乎教育质量和效益。精品课程是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以上就这三个问题表达了个人的学习体会,很肤浅亦可能偏颇,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浅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3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