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查房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五官科护理查房2010.11.24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不仅位于鼓室,还可以侵犯鼓窦、乳突和咽鼓管。临床上以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特点;严重者可以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等。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病程迁延超过6~8周。由于鼻、咽存在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疾病,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如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糖尿病等。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患急性中耳炎时较易演变为慢性。相关解剖结构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为一含气的不规则腔道,大部分在颞骨岩部内。中耳是传导声波的主要部分,结构虽小,但极为重要。鼓室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鼓室内面及上述结构皆覆有粘膜,此粘膜与咽鼓管和乳突小房内的粘膜相延续。鼓室也就是中耳腔,形状好像一个直立的火柴盒,是位于鼓膜和耳蜗底的中间空间。包括鼓膜、听骨链与鼓室肌。鼓膜在中耳的外侧,呈漏斗状,除保护中耳、内耳以外,主要起传音和扩音作用;听骨链由锤骨、砧骨、蹬骨依次连接而成,除有传声、扩音功能外,还有保护内耳的作用;鼓室肌由鼓膜张肌和镫骨肌这两块全身最小的肌肉组成,主要起对声音传递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由于二肌的相互作用,即使传入声波强度很大,也可减少其振动,保护内耳不受声波的损伤。松弛部紧张部锤骨砧骨镫骨咽鼓管连通咽腔和鼓室,使鼓室和外界的大气压相等,以便鼓膜振动。咽鼓管分骨部和软骨部。骨部以其鼓室口开口于鼓室的前壁。软骨部紧连骨部,其内侧端开口于鼻咽部的侧壁,平对下鼻甲的后方,即咽鼓管咽口。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腔径也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咽鼓管咽口平时封闭,当吞咽或尽力张口时,其咽口张开,空气进入鼓室。乳突窦及乳突小房是鼓室向后的延伸。乳突窦是鼓室与乳突小房间的小腔,初生儿已发育完成。乳突窦向前开口于鼓室,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连。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这些小房互相通连,其大小可因年龄和发育状况而不同。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都衬以粘膜,且与鼓室的粘膜相连续,故可因中耳炎而感染至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乳突窦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单纯型间歇性耳流脓,量多少不等。分泌物为粘液脓,或稀薄或粘稠,一般不臭,鼓膜常呈中央性穿孔。听觉损伤为轻度传导性聋。骨疡型耳持续性流粘稠脓,常有臭味,可有血丝或耳内出血。鼓膜边缘性穿孔、紧张部大穿孔或完全缺失。病人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胆脂瘤型长期耳流脓,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听觉检查一般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颅内并发症病人可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表明炎症已由骨质破坏处向颅内扩散。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容易产生颅内并发症。胆脂瘤发生于中耳,是一囊性结构,内壁为鳞状上皮,上皮外为纤维组织囊,其内充满脱落坏死的上皮及角化物,因其中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实非真性肿瘤。辅助检查耳镜检查鼓膜穿孔大小不等,可分为中央性和边缘性两种:如穿孔四周均有残余鼓膜环绕,无论其位于鼓膜的中央或周边,皆称为中央性穿孔;如穿孔的边缘有部分或全部已达鼓沟,该处无残余鼓膜,则名为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壁粘膜充血,肿胀,或增厚,高低不平,或有肉芽、息肉,大的肉芽或息肉可循穿孔伸展于外耳道,穿孔被遮盖。鼓室内或肉芽周围及外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听力检查纯音听力测试显示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程度轻重不一,少数可为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乳突X线片、CT扫描等有助于诊断。单纯型无骨质破坏征;骨疡型有骨质破坏征;胆脂瘤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治疗要点原则消除病因,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控制感染,恢复听力。药物治疗局部应用抗生素滴耳剂,炎症急性发作时,宜全身应用抗生素。手术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呋麻液滴鼻,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滴耳剂,用药前应用3%的过氧化氢彻底清洗外耳道内脓液,然后滴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防止发生颅内、外并发症。对有颅内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准确使用降颅压药物,全身使用足量抗生素,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脑疝的发生。需要手术者,积极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本文标题: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查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3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