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四年级上学期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3.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4.认识家乡的多样性。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7.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8.提高合作的能力。单元结构走进美丽的家乡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用眼观察家乡用手描绘家乡2.从地图上用心体会家乡看家乡走进不同的家乡请到我的家乡来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用眼观察家乡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主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了解家乡,进一步以不同角度和方向自己观察家乡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2.学情分析: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城市的电视塔、高楼、小区较高住宅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的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作简单的记录。学习目标: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评价任务:1.说一说自己在俯瞰家乡的时候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完成目标1)2.会用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来具体表述俯瞰家乡的结果。(完成目标2)重点难点重点: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难点: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情境引入,激活经验(解决目标1)1.同学们,请打开我们的品德书,看看书本上第二页、第三页的图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画面上的内容吗?(1)老师带着虎子、妞妞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汇报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去了解自己的家乡。激趣导入环节2阅读讨论,汇报结果(解决目标1)1.前不久,老师让大家去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的家乡,相信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为此,妞妞还写下了一篇观察日记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的日记。2.阅读妞妞的日记。3.你有什么话想说?(交流)4.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她们又做了什么?5.同学们也向妞妞一样介绍一下你课前观察到的家乡。*小组探究,每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家乡景色。*全班交流。学生自由阅读妞妞的日记,交流:妞妞描绘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感受到家乡景色环境的优美,同时也体会到家乡变化的巨大,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在原来了解的四个方向基础上继续学习4个副方向。生活水平的提升。环节3尝试体验,小组交流(解决目标2)1.师引导: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方向练习*请同学们用课桌当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课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体的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然后来认识4个副方向。2.方向游戏。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马上在桌上摸到相应的位置。1.学生用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面来描述自己俯瞰家乡的结果。2.课桌的4个角正好代表了4个副方向:东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东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环节4巩固与应用(解决目标1/2)方向练习和延伸1.出示地图。教师任意指出其中的一个地方,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方向。(比如:什么河在什么山的东北面。)2.运用所学的副方向,让学生再次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家乡景色,并说一说看到的景色在什么方向。全班90%的同学能正确使用8个方向来描述俯瞰观察到的家乡景色。环节5布置作业总结下课,布置家庭作业。课后完成第七页下面的观察记录表。能根据自己课前观察的结果完成记录表,适当加入4个副方向。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反思:本节课上,学生学习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良好。用手描绘家乡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主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整体上观察了解家乡,进一步以不同角度和方向自己观察家乡的基础上通过画笔来描绘出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2.学情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使用上节课作业,每个小组绘画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强调只要大致把握各个方向即可。学习目标: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评价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能合作完成家乡的绘画。(完成目标1)2.大致描绘出家乡4个方向和4个副方向上的景色。(完成目标2)重点难点重点:合作完成绘画。难点:大致明确各自小组的所绘画方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情境引入,激活经验(解决目标1)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上节课完成的观察记录,确定本组同学从哪个方向着手绘画家乡。2.组长在汇报本组负责的大致方位,如果8个方向上有别的组与你们重复,请重复的各组组长互相商议后协调分配各组负责的方向。同学们就自己的观察记录能大致找出所要绘画的方向,组内达成共识。环节2阅读讨论,汇报结果(解决目标2)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9页,讨论一下课本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对自己组要进行的绘画有大致的把握。2.在组内达成共识后,谈论各自组看到了什么,决定画什么,这个方向的景色的取舍都有哪些,组长负责为组员进行分工。学生在阅读谈论课本上的绘画时能抓住重点,突出各个景色上通过不同方位体现出来的。组长能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确定组内人人有事做。环节3尝试体验,小组交流(解决目标2)教师巡视,各小组开始绘画创作。为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引导,教师把握每一小组所画向的正确性。1.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对于景物的多少与是否完成有较大的弹性,引导鼓励学生画自己最喜欢、最想画的内容。2.小组绘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视野放开阔,充分采纳小组成员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将各小组成员的创意汇入本组创作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在小组确定的方向上进行绘画。环节4组合展示(解决目标1/2)将每组的作品收上来,按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以挂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以此更加直观深刻观察到全班同学眼中的家乡景色。通过小组绘画,学生以此更加直观深刻观察到全班同学眼中的家乡景色。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强调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用心体会家乡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从地图上看家乡课时:共4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以我国四川省的地区特点为依托,简单从四川的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来引出学习内容,学生从而认识到家乡的多样性。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的了解和随父母外出旅游,能对四川省有初步的了解,在学习四川省的基础上,能对从哪些方面以及如何了解自己的家乡有一定认识。学习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评价任务:1.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以地理、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完成目标1)2.互相说一说自己家乡多样的特色,能让其他同学对自己家乡印象深刻。(完成目标2)3.通过不同同学家乡的介绍,知道众多家乡组成了我们祖国。重点难点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谈话导入,激活经验(解决目标1)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们知道吗?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和外出经验说出“四川”环节2阅读讨论,汇报结果(解决目标2)1.阅读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2.全班讨论①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②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的家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地方,首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①什么是丘陵、盆地?②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的补充介绍。③吃辣食、川剧变脸的补充介绍。4.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称四川为“天府之国”了吗?1.四川有很多旅游景区和美食,他们很懂得享受生活。2.四川小朋友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了自己的家乡。3.丘陵、盆地都是特殊的地形,在四川尤为显著。由于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凸显出了很多与特点的风景胜地。四川食物以麻辣著称,川剧也是当地特色。环节3用心感受家乡的地貌风情,小组交流(解决目标2、3)1.导入:刚才我们真正用心体会了一番四川小朋友家乡的情况,现在我想大多数的我们河南小朋友心里肯定有点不服气了,是不是?你们知道咱们的家乡河南被人称为什么吗?2.接下去我们还是分四人小组按刚才四川小朋友那样,从地形地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轮流介绍。3.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4.各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了四川与咱们两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现在你们心里想说什么吗?1.农业大省、中原文化根源、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2.能描述出河南所在中原,以平原居多,有名扬世界的少林寺和享誉全国的美食烩面。5.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环节4布置作业告诉家长,自己今天了解到的同学们的家长情况。会从各地的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来介绍。教学反思:本节课上,我重点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学生学习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良好。走进不同的家乡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从地图上看家乡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以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的家乡,感受祖国的博大。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的了解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的家乡,感受祖国的博大。学习目标: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的家乡,感受祖国的博大。评价任务:1.向全班同学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完成目标1)2.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的家乡,感受祖国的博大。(完成目标2)重点难点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学期思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4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