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
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云鹏2008.10山东聊城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1.实施的准备与过渡(2000年-2001年9月)2.国家级实验区的启动与推进(2001年-2002年)3.省级实验区的启动与运行(2002年-2003年)4.大面积快速推进(2004年-2005年)义务教育课程推进状况统计图(%)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当年累计(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1.酝酿与准备阶段(2003年-2004年)从2003年7月到2004年6月,由教育部组织先后在海口、青岛、北京和银川召开四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第一次研讨会。就高中课程实施问题,特别是实验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专题研讨。2.初期实验阶段(2004年—2005年)2004年9月第一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4个省(区)进行,即山东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2005年江苏一个省进入实验。3.中期实验阶段(2006年—2007年)2006年有5个省份进行实验,即福建、天津、辽宁、浙江、安徽。2007年有5个省实施新课程,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4.实验推广阶段(2008-2010)2008年有6个省实施新课程:江西,山西,河南,新疆,新疆兵团,上海。到2008年共有21个省(市、区)使用新的高中课程,有一半的省份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到2010年所有省份全部实施新的高中课程方案。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过程的特征分析从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区后,受教育部委托先后于2001年12月、2003年3月、2004年11月和2006年12月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4次评估。通过几次评估,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实验区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历次评估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认识1.教师对课程改革具有较高和较稳定的认同感教师对新课程教材适应情况统计2.课程改革带来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1)管理者与教师观念的改变:一是校长、教师对自身专业责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二是教师的课程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三是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3)新的管理机制的形成3.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地区和学段差异中小学教师对课程目标实现程度的认识不同年段教师对课改理念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认识15.373.710.30.711.666.319.62020406080100完全可以可以暂时不可以不能小学初中不同地区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认识12.87412.11.118.870.78.71.915.265.717.215.65044.40020406080完全可以可以实现暂时不可不能实现省会地市县镇乡村中小学教师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认识新课程内容难度不同年段3.20%36.90%57.30%2.30%0.20%5.60%42%45.10%6.80%0.6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过难稍难适中稍易过易难度百分比小学初中图6不同地区教师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认识新课程内容难度不同地区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过难稍难适中稍易过易难度百分比省会地市镇乡村4.推进阶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是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进程存在一定难度二是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不足三是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四是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教师对改革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123第一次评估缺少课程资源缺乏指导缺少政策和经费保障第二次评估缺少课程资源时间紧,负担重缺乏指导第三次评估缺少课程资源时间紧,负担重评价体系滞后第四次评估教师负担过重缺少课程资源缺少专业支持和引领三、进一步推进课程实施的策略与建议1.坚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信心从几次评估中得到的课程改革在总体运行上取得的效果,对于增强人们改革的信心会起重要作用。随着实施的推进,不断总结改革过程中的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适当调整课程改革方案,会使实施者坚定改革的方向,增强改革的信心。2.总结和分析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和问题应当及时总结、提炼和交流。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课程改革的进程和实施效果进行专门的研讨,做好提炼与升华的工作,及时推广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决策者、理论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应该走进课程改革第一线,走进课程实施的现场,与课程实施者一起分享课程改革的经验,与他们合作生产自己的教育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原创性经验。3.关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中小学之间的差异。应当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城乡之间课程改革同步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特别是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应当针对农村地区的需要采取具体可行措施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如,加大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和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通过多种媒体送到农村第一线。应针对中小学的特点和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4.对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恰当的调整改革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改革方案的清晰度、可行性、明确性是改革成功不可缺少的。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互动调适的过程,实施者要努力使自己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己实验新课程的能力。课程的设计者也应通过实施过程的认识与反思,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对课程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应建立一种反馈、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使实施者与设计者有条件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课程改革方案,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可行。5.加强行政管理与政策导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门起着重要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导向作用,这对于一项如此大规模改革的推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行政管理的可行和有效,政策导向的正确和合理对于推进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十分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策略,使新课程的实施健康有序地推进与发展。如,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应当了解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专业上的支持。谢谢!
本文标题: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4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