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黄帝内经-认识五脏六腑
四大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扁鹊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著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古有人说:黄帝内经是由皇帝所做,而黄帝非凡人(现今有人推测黄帝是外星人),这本书被许多人视为天书。•它是本告诉你天人合一的书?•中医必读书?是医书吗?是哲学书吗?•是修炼之书吗?是认识世界之书吗?•是命理之书吗?是心理学之书吗?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其实《黄帝内经》是让我们每个人连接成佛的一个桥梁。•如果懂得了这本书,你的下手处就找到了,改变自己身体的方法找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也找到了,改变我们环境的方法也就找到了。•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境遇,用什么呢?用心,如果你懂得用心,那就达到了《道德经》所讲的空、无为。无为是什么?无为就是这个层次。当你理解了,就会体会到中国文化原来就是天、地、人三才。所以《黄帝内经》是一部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医学巨著,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全人类的一部圣典,这是我对《黄帝内经》研究的一个体会。它是一部认识世界的万能工具书,是一部你想让它成为什么书,便是什么书。《黄帝内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道《黄帝内经》是本讲道的书。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开天道——自然之道。它是以人体为课本来剖析分解,天道运行的法则与规律。《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有屁不放,憋坏五脏吗?•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经历,为了避免让人笑话,有屁也要憋着。这样对身体好吗?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屁。屁是肠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诸多气体,如氮、硫化氢、二氧化碳、氨、吲哚等,这些气体的混合物便是我们常说的屁。因此,屁内所含的以上气体是有害物质,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这些气体会被肠道黏膜重吸收而进入血液和组织中,进一步危害身体。因此,有屁时,千万不能憋着。如有经常憋屁习惯,则易使机体形成慢性中毒,严重的会憋坏五脏。那么屁是怎样产生的呢?难道黄帝内经》也讲到了屁吗?《黄帝内经》养生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脏是以贮藏阴精为其功能特点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五脏中必须充满精气。人体代谢产物又叫做浊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屁。虽然经过腑传送出体外,但是这种传送过程是有次序的,既不能停留过久,又不能毫无控制。魄门也是排泄糟粕的器官,它的功能不仅受传化之腑的控制,而且也受五脏的控制。因此,魄门的功能变化常常反映五脏是否正常。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肾与心的关系•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在生理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的机制,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藏神,肾藏精;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贴心提示:心与天之火气相应,火气通于心,火最恶水,因为水克火。冬季和夜晚属水、属阴、属寒,所以心病容易在冬季及夜晚发作。所以在此提醒,心气虚者,尤应注意保暖防寒或益心扶阳。(二)心与肺的关系•心与肺主要是心主血与肺呼吸、朝百脉之间关系。肺呼吸以调节气机,肺朝百脉以助心行血,所以肺有促进心行血之作用。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方能维持肺的呼吸正常。其中联结心和肺二者之间的中心环节是宗气,这是因为吸人清气能生成宗气,宗气走息道而行呼吸,贯心脉而行血气,从而使血液循环和呼吸之间维持协调平衡。(三)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肝主要表现在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情志方面。心主血,肝藏血,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肝有所藏,肝的藏血充足则心有所主,二者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工作。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完成人的情志活动。(四)脾与心的关系•脾与心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和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m。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血液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全赖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的协调。(五)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脾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输布代谢两个方面。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肺通调水道和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在津液的输入代谢中存在着相互利用的关系。(六)肺与肾的关系•肺与脾主要表现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主水,为水脏,共同完成机体的水液代谢。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主要是呼吸的深度,需要肾的纳气功能来维持。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气之根”的说法。(七)肝与肺的关系•肝与肺主要体现于气机的升降方面。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肝升肺降,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气火上逆致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称为“肝火犯肺”。(八)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脾主要表现在对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方面。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九)肝与肾的关系•肝与肾表现在精血互生和阴液相通两方面,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之称。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母。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肝气由肝精肝血所化所养,可分为肝阴与肝阳;肾气由肾精化生,可分为肾阴与肾阳。不仅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同源互化的关系,而且肝肾阴阳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滋养、相互制约的联系。(十)脾与肾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两者首先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脾肾的关系还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本原,为先天之本。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所以称之“先天后天相互资生”。心——君主之官◎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神不宁、心旷神怡、心荡神摇、心驰神往等,这些表现人精神意识的成语,为什么都与心、神有关呢?从以上的成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心与神总是一起出现,来表达人们的精神意识与思想活动,这是为什么呢?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大脑的功能,而中医学则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脏腑有关,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所以有心“藏神”、“主神明”的说法。肝——将军之官◎•《黄帝内经》养生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善治肝者,善治百病也”,这是何道理呢?所以中医有百病从肝论治学说。•这是由于肝脏调节全身血气运行,所有营养物质必须由肝脏最后转化后才能真正吸收,所以说,养好肝是精气神蓬勃旺盛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肝治诸乱”,这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较为形象的描述。•1.肝藏血•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在素问·五脏生成论》中有这样的描述:“人卧则血归于肝。”•2.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舒展、生发、柔和、条达的生理功能。肝的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消化和吸收,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节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二是情志,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与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疏泄正常,心情舒畅。•3.肝主怒•肝气急而易亢,其性好似将军之刚强。棂枢·本神篇》日:“肝气虚则恐,实则怒。”•4.主筋,其华在爪•这方面内容在黄帝内经》中有相关的描述,《素问·经脉别论》日:“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脏生成论》日:“肝之合筋也,其容爪也。”•5.开窍于目•《灵枢-大惑篇》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棂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肺——相傅之官◎•民间有“窝囊肺”的说法,为什么不叫“窝囊脾、窝囊肾”或其他的呢?•民间说“窝囊肺”是与肺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肺气足,人的血液中含氧量充足,精力才会旺盛。健康的年轻女性皮肤娇嫩,也与肺气足有关,而老年人生病时往往气短,这是肺气弱而身体缺氧,导致的精疲力竭。《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日:“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是为肺气之虚也。”•那么在横帝内经》中是怎样描述肺的呢?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占有什么重要地位呢?•黄帝内经》养生经:“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1.肺主气•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论》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2.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与调节。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3-肺主治节•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故日肺为“相傅之官”。脾——谏仪之官◎•“脾旺百病除”应该如何理解?•“脾旺百病除”是中医的一句养生格言,意思是说,如果有病的人,脾气依然旺盛的话,食欲就会正常,疾病也很容易康复。否则,即使身体本来没有什么疾病,由于脾气虚弱,也很容易患上疾病,因此说“脾旺百病除”。•要想了解脾为何如此厉害,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生理功能,让我们看看《黄帝内经》是怎样介绍它的吧。•黄帝内经》养生经:“脾为谏仪之官,知用出焉。”•如何才能做好谏仪官呢?需要具备三个重要的品德:一是明辨是非,以辨善恶;二是具有薄云晴天之气概;三是大公无私。•脾作为谏仪官,它会时常提醒“君主”,周身所发生的变化。如:胃寒痛或五更泻肚,是肾阳不足;便稀而衄血,是中气不足等。让我们再来看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1.主运化•脾主运化就是将水谷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布散到全身,这些功能也不是由脾独立完成的,以脾为主,另外,还需胃和小肠等的配合。脾的运化功能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脾气主升•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脾主升清“清”是指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而“升清”就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布散。经过脾、胃、小肠等消化后生成的精微物质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肺,并通过心肺,分布到周身各处。•(2)维持人体各内脏的正常位置人体的脏腑,在体内都有固定的位置,中医学认为,脏腑之所以能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全依靠的是脾气主升的生理功能。因为固定内脏的肌肉、韧带、筋膜,也依靠脾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充养。•3.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其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而不逸出脉外,也就是说脾气对血液有固摄的作用。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可以保证体内气血充足,气能摄血,这样,生成之血就能在脉管内运行。肾——作强之官◎•婴儿的囟门一动一动的,到了一定的年龄,这种情况义会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肾精不足骨髓空虚所致。根据中医的理论,肾藏精,精血互生,肾主骨,精生髓,刚出生的婴儿肾精不足,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肾精充足了,囱门自然闭合了。•南此可见肾的重要性,故有“先天之本”的说法,在横帝内经》中关于肾的作用,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肾者作强之官。黄帝内经》养生经:“肾者作强之官”。•1.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各种机能运动的物质基础,这里的精包括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两者贮藏于肾,称为“肾精”。“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2.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黄帝内经》中说:“肾主骨”,“肾生骨髓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认识五脏六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5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