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离异家庭孩子教育问题
在离婚的人群中,有不少人认为离婚是大人的事,与孩子关系不大,然而,这种想法导致的结果恰恰是忽视了孩子的感觉,给孩子造成各种伤害。孩子易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偏差。离异父母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呢?一、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人离婚后,为了孩子没有再婚,所以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生活、身体什么都不能有问题。不允许有一点点不完美。结果由于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到了一定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情绪爆炸,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父(母)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要因人而异,自己也要有人生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你自己就找不到目标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二、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有人离婚后稍有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孩子过去是爱的结晶,现在成了出气筒,成了对方的化身,搞得孩子不明不白、无所适从。不但如此,还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咎于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宣泄自己的情绪,仿佛这样自己就舒服了。久而久之,孩子遇事也会找个“替罪羊”出气,这样孩子的人格形成就有了问题,有的孩子渐渐变得心眼小,没有肚量,遇事不冷静,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甚至偷盗等。作为单身家长,自己要想办法排除烦恼,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和孩子交谈,当你和对方产生分歧的时候,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和吵架,应该展示给孩子人生积极的一面和阳光的一面。三、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夫妻之间虽然离了婚,虽然解除了法律意义上的依存关系,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不会因为离婚而改变。有人离婚后,禁止孩子与前配偶及其亲戚之间的来往,逼迫孩子不认这些亲戚,以发泄自己对对方的不满,这都是不可取的。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让另一方探视孩子,为了探视孩子,双方互相对骂、互相诋毁,这给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小小年纪就仇恨满腹,长大以后不是埋怨抚养的一方对自己不好,就是埋怨不探视的一方没有管过自己,对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因于父母,从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认为别人为他干什么都是应该的,都是别人欠他的。所以,离婚后的双方都要为孩子的人格完善给予更多的关心。孩子是无辜的,离婚后的父母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要让孩子因离婚而受到伤害,即使有一方再婚,也应该定期探视孩子,给孩子完整的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应该和对方交换意见,制订一定的计划,两人同时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个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四、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有人离婚后,为了自己再婚,把孩子扔给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干脆就不要孩子了。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遗弃、抛弃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产生自卑、怨恨、缺乏信心,进而悲观失望、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敌视社会,稍有不如意就心恢意冷,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等人格特点。父母在离婚前,就应该考虑好孩子的抚养问题,在离婚后这些问题就应该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是去推卸责任。至于谁抚养孩子,这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个人的工作情况、家庭环境等等来决定。总之,不管谁带孩子,都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五、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离婚的家庭中,带孩子的一方总有一种负罪感,认为孩子缺少了另一半的爱。在日常生活中,以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只有给予和爱,没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只会索取,不谈回报,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带孩子的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一次孩子,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还要带许多许多好吃的好喝的给孩子,甚至无原则的给钱。因为父(母)想用这些来弥补平时的不关心,或弥补长时间亲子分离的痛苦.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都要遵守一个“适度”的基本原则,明确什么是孩子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的绝对不能去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2008年11月12日一个家长告诉我:“我离婚了,离婚后我和前妻都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14岁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就和我生活在一起,现在进入青春期感觉很难教育,经常逃学上网,我很担心孩子长期下去会交上坏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离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活生生的给一个温暖的家拆散了,对孩子来说都是严重的伤害。不论是任何一方带孩子,都要小心的呵护孩子。当孩子看到自己至亲的两个人都重新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他会感觉到在任何一个家庭里都是多余的。再加上没带孩子的那方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愧疚,经常是看到孩子就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让孩子产生更大的误会——你既然这么喜欢我为什么不要我?当回到自己的家里看到父亲或母亲对自己要求严格,就会产生很大的委屈。这种教育方式的严重不协调是造成孩子对家庭感觉不到温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夫妻间曾经因为离婚造成了多么大的隔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要付出心思达成一致。毕竟孩子还是你们曾经相爱过的结果,不要离婚了就觉得对方一无是处了,真心实意的为了孩子坐在一起商量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有的孩子会把家庭的破裂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对不起父母而拆散了他们。所以我想不管是谁带孩子,都要给孩子最无私的爱,让孩子知道你们虽然没在一起了,但是都十分关心他。尤其是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我觉得是多和孩子交流。和另一方商量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是爱自己的。多给孩子的关爱不是满足他的物质要求,对孩子的需求一定要和对方商量,给孩子需要的。彼此拿出真诚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离婚了仍然爱自己。尽量不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宽容孩子接纳孩子。但是也要温柔的坚持原则,让孩子变得理性化。注意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孩子到了青春期,已经不再是大人说一不二的年龄了。家里的事情多和孩子交流,如果有条件不妨让孩子帮你拿拿主意,让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还是蛮重要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打开心门和你交流。用自己的真心来温暖受伤的孩子,让他早日快乐生活学习,真正长大。尤其是再婚家庭,孩子可能会说出不讲理的话,做出一些不讲理的事,但是家长还是要宽容,要坚持接纳孩子,多给孩子关爱,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让孩子变得理性化。只有家庭温暖了,孩子才会经常回来,如果你的某些举动让孩子觉得冷,他会回来吗?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父母重新组建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他们会变得非常敏感,孩子们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也不容我们回避。有的孩子变得顽皮淘气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有的孩子郁郁寡欢是思念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怎么才能度过他们的青春期呢?我认为不管是谁抚养孩子,都应该给孩子最无私的爱。不要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包袱,另一方也应该经常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孩子最需要的帮助。其次当孩子出现了我们大人认为的不好的行为的时候要多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问题,我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如果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疏通,让孩子健康成长。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家长和网络开展了争夺孩子的拉锯战。孩子们经常把网络作为自己可以休息、可以聊天、可以玩乐的最佳选择。网隐少年越来越多,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和网络拉开距离,关键还是家庭教育。孩子内心温暖了,充实了,网络对他的诱惑就不会这么大,孩子会慢慢回到家长的身边。开学了,我兴奋地走进教室,多日不见的孩子们也雀跃着叫着我,每个人:曾经优秀的或曾经落后的——都洋溢着新学期的喜悦。这时,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走进来问:“你是王老师吧?我家孩子刚从完小转过来,插在你的班。”“哦,快进来!”我连忙给她安排了座位。女孩很清秀,瘦高,可似乎没有表情。为了增进了解,我请她自我介绍,可是这个静静的女孩却没有出声,我想是第一天的缘故吧。在转学证明上,我看到她的名字:堇喆(化名)。很好听的名字,一定蕴含着父母诸多的希望!日子一天天的从指缝间溜走,可堇喆与同学的感情似乎没有进展,上课注意力也似乎不能集中,别的同学喜欢打小报告,可她从来没有,是胆小是内向还是另有原因?我的心中泛起一丝疑问。连着几天,都没见她妈妈来接她,于是放学后我走过去问:“堇喆,妈妈还没来接你吗?”她望了我一眼,“妈妈下班很晚,不来接我了。”“那爸爸呢?”她的眼皮垂了下去,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哀愁:“爸爸在杭州。”顿了一下,她又轻轻地补充了一句:“爸爸妈妈离婚了。”离婚?我愕然。是刚刚吗,还是一段时间了?我多么想问下去,可是我又怎么忍心再问。此时,我只能关心地问孩子,“那你怎么回家?”这回她倒回答得挺爽快:“妈妈叫小巴司机接送我上学。”回到家,孩子的声音常常在我耳边响起:“我爸爸妈妈离婚了!”这个声音让我晚上辗转反侧,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吵架声中孩子那惊恐的眼睛,又仿佛听到了父母离婚后孩子无助的哭泣。“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不断地想着。第二天,我便联系了她的妈妈,妈妈很坦率,也很担心女儿。谈话中我得知:孩子6岁之前跟爸爸妈妈一起住在街上,孩子开朗懂事,之后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回到了农村的家中。由于离婚,母亲与父亲两家人成了结怨的仇人,为了孩子,两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渐渐地,母亲发现孩子好象不大爱说话了,先是在家里不吱声,后来在学校也不大爱说话了。真的不爱说话吗?我又找班级同学进行调查,果然,不仅是她不愿与同学多说话,而且有时同学主动与她搭话聊天,她也不大理睬,我于是更加担心了。此时,恰逢学校进行导师结对活动,我去年受导的学生转学了,于是便将堇喆作为了我的受导对象,而且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帮她走出阴影。可是,她需要的不是学习上的帮助,亲人的缺失,我拿什么来帮她?为了对症下药,我细细地分析孩子性格变化的原因,捕捉她对不同场地、不同人物的心理反应。觉得她的变化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1、家庭环境的转变。以前,孩子跟随父母过得十分开心,跟许多孩子一样有爸爸有妈妈,还有两边爷爷奶奶的疼爱,而且住在街上时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家庭气氛也和乐融融,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现在,来到乡下,且少了其中一个最亲的人,孩子感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了。对离婚的双方来说,当一段婚姻画上休止符,也许是一种解脱,然而,对于无辜的孩子,一个曾经完整的家庭在一瞬间碎裂再也难以复原,孩子的心灵,必然因此而受到无法预想的伤害。再说,离婚后的家庭,必然有一段时间笼罩在阴冷的气氛中,周围人的说三道四,家里人的哀声叹气,离婚者本人的郁闷情绪,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影响。孩子也会听,也会看,也会作出反应,如果此时只把孩子当作孩子,不聆听她的心声,那么很有可能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变得沉默寡言。2、学习环境的改变。听她妈妈说,离婚之前,孩子一直是在镇中心幼儿园,离婚后就转学来到农村幼儿园,心境或多或少会有起落。可以说孩子在失去亲人的同时又失去了昔日的好友,也许,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她希望自己能一直在以前的地方学习,至少那儿还有她的老师朋友,或许,她盼望着跟她以往的好友一起升入较好的小学,中学,一起编织美好的未来,可是,谁也没有跟她商量,离婚也好,转学也好,她只有默默接受,那是多么的不公平,孩子幼小的心灵怎会不受打击?3、亲情的缺失与亲人的反目成仇。由于离婚,父母双方桥归桥,路归路,成了陌路人。原本和和气气的两家亲人,现在似乎也成了仇家。孩子跟着母亲,父亲有时会因为想念孩子跑到乡下去看她,而乡下的爷爷奶奶则不欢迎,由此,两家一见面常常引发争吵,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作为孩子,本身还小,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害怕爸爸或街上的爷爷奶奶来看她,如果来了,孩子会躲在自己的房间不出声。孩子不是不想见他们,而是怕再次争吵,陷入矛盾的境地。4、孩子心理的日渐成熟。孩子虽然只有七、八岁,但却有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越懂事,父母离婚对她造成的伤害会越大。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
本文标题:离异家庭孩子教育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7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