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读《建设一所新学校》有感
读《建设一所新学校》有感赵桂霞是山东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她给这所新学校的定位是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学校。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她带领全校的教职员工启动了一场教育变革,开始了新学校研究的征程。在《建设一所新学校》中,赵桂霞从建构理想、追求幸福、发现课程、改造课堂、创新管理五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建设一所新学校的实践历程。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因为它的课程与众不同。赵桂霞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她说:“让学校课程走向特色,这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难点。这个难点,决定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品味,决定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一、课程开发不同的学校,生源情况差异很大,教师教学能力差异也很大,国家课程到了具体的学校,需要有一个校本化的过程。在广文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置的探索处处可见。“一标多本”让老师们能够同时看到不同版本的教材,也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处置带来了便捷。学校为每个学科教师配置了3-5个不同版本的教材,让大家在潜心研究不同版本教学内容组合的特点基础上,选择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撰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地理学科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采取模块教学的方式,节约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也让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语文学科为学生编撰主题学习丛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改变就课文讲课文,条分缕析,生硬灌输的弊端,让语文学科的教学满意度逐步提升。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学校一见钟情的入校课程、永不离校的离校课程、学校里的节日课程等的建设。新生走进校园,满眼都是茫然、都是不安。怎样让他们从走进校园里的第一天开始就能够像在自己熟悉的家一样,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无忧的生活环境呢?在赵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开始建设“一见钟情的入校课程”,通过走进学校、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三个模块课程,为学生们创设了“认亲”、“认家”、“走过中学们”、“制定班级公约”、“设计我的40岁名片”等一系列活动,把新生入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生活的过程。二、课程实施广文中学在课程实施环节,明确提出“54321自主课堂”。“5”,指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流程,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质疑、精讲点拨、反馈落实。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4”,指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关注的四个关键要素,即学习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师生配合;“3”,指课程实施的三个维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指课堂要实现的价值追求——高效、愉悦;“1”,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关注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必备环节,即阅读文本。“课堂自测”是验收学生阅读文本效果的载体,并纳入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之中。我认为其中的“4”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最为关键,因为这四个关键要素不是凭空想象,是在对学生、教师大量的调研的基础梳理出来的。它符合广文中学的实际,抓住这些关键要素做文章,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要害。比如说初中英语的学习,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测试成绩反馈中发现,男生的学业达标率明显低于女生。为什么会这样?广文学校做了多样化的分析,发现由于男女生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导致其语言基础和对语言的兴趣不同,这使得男生在小学学习英语时就遭遇了“发音障碍”,从而导致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男生将这一畏惧感一直带到了中学,并持续影响到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于是针对男生“发音障碍”的学习内容被开发出来了,教师们的教学实践表明,经过有针对的内容学习,男生与女生在学业达标率上的差距被大大缩小了。再比如说学生的作业问题。总有老师抱怨说某道作业题已经讲了几遍了,但考试时学生还是有很多人做错。老师们在分析中发现,根本的原因是训练量过大,使学生走向了机械学习;教师过分关注量的积累,忽视了做题规律的总结。试题做多了反而让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对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的反思和研究,能够使教师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把握关键要素,提升课堂效率的过程。三、课程评价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表达,是广文中学的评价理念。在课程评价方面,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将评价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快乐成长,形成了一整套列独具特色的评价系统,以“家委会驻校轮值”为例:家委会建立了“5420”工作机制,即每天至少5名家长在校值班,做4件事情,每件事情面向20个对象,包括访谈20名学生、巡查20个地点、电话访谈20个家长、走进20间教室观课。学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场所,不同的岗位服务的对象不同,取得服务对象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就是学校实施评价的重要方面。广文学校认为,学校肌体的“病痛”,不能依赖于“自己”的感受,而要通过他人发现,这个重要他人就应该是“客户”。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应该成为反映学校教职工工作质量的一个载体,也是我们寻找学校“病痛”根源的主要途径。研究发现,一个人自己明确知道的事情,只占15%左右,在这个范围内做事情,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占30%,每个人都会回避在这个范围内做事情,所以也没有风险。最可怕的是,有55%的事项,自己并不知道,还以为知道呢。这个55%是常常给我们带来风险和问题的部分。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把握好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大方向,才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服务。评价的意义也在于此。
本文标题:读《建设一所新学校》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7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