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课件(一)如何概括故事情节
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一篇记叙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它的主要内容。新课标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根据阅卷实践可知,这个考点常常考查考生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补充完整的故事情节链和初步评价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内容。一、主体不同,表述有别在解读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时,考生要注意弄清记叙的六要素,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可用下面句式概括:本文记叙了+××人+××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在解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时,要写明通过叙述主人公做的××事、××事,表现了人物的××品质。二、理清线索,梳理情节如果把记叙文的情节比作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线索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那根金线。作者紧紧围绕着这根金线来组织材料,使文章形散神聚,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所以,在梳理故事情节时,考生要弄清楚文中的材料是围绕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答题时明确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就可以理清故事情节了。例2.阅读周海亮《雪地烤红薯》,回答问题。【真题回放】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手忙脚乱烤红薯→□□□□□□□→高声吆喝送红薯→□□□□□□□(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试题)一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例2.阅读周海亮《雪地烤红薯》,回答问题。【真题回放】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手忙脚乱烤红薯→□□□□□□□→高声吆喝送红薯→□□□□□□□三、提炼整合,关键语句阅读记叙文时,若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并认清其作用,对梳理故事情节会有很大好处的。比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等。找准了这些关键句并加以提炼整合,往往就比较容易解决梳理情节这一环节了。【真题回放】文中划线的句子“但女儿并没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通过简单分析可知,作者以“但女儿并没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这句话为关节点来衔接上下文,而上、下文的内容则分别是“看雪”和“回忆妈妈”。由此可知,此句在全文结构上起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侧重于启下。四、发挥想象,合理补写在记叙文阅读中,有一种热度指数很高的补写情节题,其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根据选文相关情节进行合理想象;二是按要求补写与材料相关的具体事例。这两种考查角度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素材积累,后者侧重于想象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无论是补写事例还是想象情节都要紧扣原文。【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就这道试题而言,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开端(“手忙脚乱烤红薯”)和高潮(“高声吆喝送红薯”)的答案。考生应根据这个提示,按其思路和格式对发展和结局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例4.阅读佚名《爱输给爱》,回答问题。【真题回放】文章的结尾写到“月台上,—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2011年福建南平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此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女孩”的心理活动。命题者目的在于考查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想象与补写能力。具体答题时,要根据事情发生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想象,要与整篇内容和结构相谐调,要与人物性格相吻合,要符合小说情节的发展,注意情节之间的连贯,补写的情节要符合事件发展的规律。如果偏离这些要件,就很可能搞成狗尾续貂。“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三轮车斗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让。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一个劲地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唏嘘之间,我们回家了。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拉我们回家的那过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你们认识啊?”三轮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唉,这个人命苦呢!”三轮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原来,八年前的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个大雪天,她在北京打工的丈夫和儿子在返乡的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家里三代人相依为命,她一个人考蹬三轮车,一边侍奉着婆婆,一边供女儿读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一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年年获奖学金,平时还兼职家教贴补家用。“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一分钱,我们圈子里的人知道她不容易,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她倒好,排队总是排在后面,让别人先搭客走。”“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更半夜?大伙说她每到这过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温暖的记忆于兆文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从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等到我们所在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下我们俩了。那时已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想。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帽子掀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看到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一路上我们攀谈了起来。她说她是晚上八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五个小时。“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火车票,说是初二到,迟就迟两天吧,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孩子不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车,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参考答案】起因:作者夫妻俩在年三十深夜到车站,没车回家,准备步行回家时,遇到拉三轮的老妇人。经过:作者一路攀谈,了解到老妇人对家庭幸福满足的情况。结果:通过别人的话,作者了解到妇人的不幸家事,被妇人的爱心、乐观、坚强深深地感动了。
本文标题:课件(一)如何概括故事情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7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