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2章:国际经济合作理论
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第二章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第2讲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重点问题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的现实意义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本类型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国际分工主要是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萌芽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形成和发展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早期的国际分工理论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绝对利益理论。绝对利益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绝对利益实际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超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如果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那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好处。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模型说明X产品Y产品劳动天数产量劳动天数产量分工前A国1121B国2111世界3232分工后A国3300B国0033世界3333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早期的国际分工理论比较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目的在于说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一国即使生产率在任何一种产品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进行生产分工的可能,并从分工中获得利益。即遵循一个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模型说明X产品Y产品劳动天数产量劳动天数产量分工前A国1121B国6131世界7252分工后A国3300B国0093世界3393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二、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及里昂惕夫反论(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E赫克歇尔和B俄林是20世纪上半叶瑞典经济学家B俄林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引入资源禀赋,从生产要素供给角度研究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理论从交换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赫-俄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1)在各个区域内各个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区域际间或各国间,它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2)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3)只有两个区域或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4)两个国家或区域间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即生产函数相同。(5)两个国家或区域中,一个资本较丰富因而利息率相对低,另一个劳动力较丰富因而工资相对低。(6)生产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效益。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赫-俄模型的基本内容各种生产要素彼此是不能完全代替的,所以生产不同商品对各种要素在量上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商品包含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可以把商品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这种分工并进行贸易的最终结果导致两种要素在两国间重新配置,使两种要素相对价格分别在两国国内趋同。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国际分工理论国际贸易价格差异成本差异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二)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传统上,人们认为美国属于资本要素存量相对丰富德国家,因此按照H-O模型原理,它的对外贸易结构应该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根据投入产出法经验检验结论,与人们这一印象相反。继里昂惕夫之后又有很多学者用此方法对不同国家作了类似的检验,结果千差万别,有的符合赫-俄模型,有的与之相悖,并没有统一结论。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简单的有许多假设前提的抽象模型都无法说明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现实。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1953年对H-O模型实证检验百万美元出口与进口替代产品对国内资本与劳动的需求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三、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新要素学说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新要素学说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利用人力资本可以解释列昂惕夫反论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新要素学说研究与开发说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是指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即新产品的开发与创造。代表人物:格鲁伯、麦赫塔、弗农。1967对于研究与开发型产业的形成,他们认为有三个先决条件:丰富的资金、较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劳动力。再以国内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为基础,研究与开发要素就会使一国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新要素学说一般认为,新要素学说一方面受到里昂惕夫反论的刺激而兴起,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哈罗德的启发。哈罗德提出了所谓特殊要素对于比较优势形成的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差异;工人人数相对多寡的程度;劳动者质量的差异;从过去继承而来的物质资本、特殊知识、习惯和其他这类遗产间的差异。赫-俄模型只涉及了其中(2)、(4)两种要素,而新要素说则谈到了第(3)种要素,并有了新的发展。无形要素正变得日益重要。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分工的基础。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和威尔士提出的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周期理论和国际贸易结合起来,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差距,技术差距的产生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使其从静态发展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优势从一国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格局随之改变。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新产品在美国产生,美国完全处于垄断地位;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其他国家开始仿制该种新产品,其他国家劳动成本的优势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就进入到成熟阶段仿制国的产品因价廉而大规模挤占国际市场,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这种新产品的生产完全成熟了,美国已经不具有任何优势,不仅丧失了海外市场,而且大量进口该产品,国内生产趋于停止。这样这种新产品在美国就逐渐衰亡了。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在创新阶段需要大量科学技术力量的投入,这时的产品是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在成长阶段,技术工艺基本定型,生产线日趋完善,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需要的是资金投入,因此这时的产品转为资本密集性。当进入成熟期后,技术工艺完全成熟,对技术要求降低,劳动可以弥补资本方面的不足,这时的产品生产已转入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短缺的落后国进行,产品也就成为劳动密集型的了。新产品要素密集度的不断变化,使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所以产品的生产才能在不同类型国家间传递。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国际经济合作的贸易理论以曼德尔贸易与投资模型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为代表,说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重合产业的转移理论曼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模型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把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结合起来,着重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果。∆基本思想: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包括四种类型:①生产和销售国际化型;②市场导向型;③劳动力导向型;④自然资源导向型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重合产业的转移理论∆从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贸易、国际产业投资三个相近又相关的概念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贸易国际产业投资∆国际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曼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若两国生产函数相同,按照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要素禀赋定理,可以得出国际投资与自由贸易是完全替代关系的结论。∆对国际资本移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自由贸易条件下,不存在资本流动在贸易壁垒条件下出现了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取代国际贸易,属于一种逆贸易倾向的投资。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生产要素的概念生产要素的分类生产要素流动性分析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生产要素移动的机制与主体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生产要素分析是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生产要素劳动→“两要素”:劳动与资本→“三要素”:劳动、资本与土地→“六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与信息“七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信息和现代教育“九要素”:劳动力、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和生产管理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生产要素分类1、从生产要素存在的形态来看:有形要素(或硬要素)无形要素(或软要素)综合要素2、从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来看: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经济信息经济管理(或生产组织,或企业家才能)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分析1、劳动力:国内和国际间2、资本:资本的自由流动3、技术4、土地:“要素价格均等说”5、经济信息6、经济管理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1、生产要素禀赋在各国(地区)间的差异: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国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持有量和控制状况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四个方面2、各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经济结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宏观因
本文标题:第2章:国际经济合作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9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