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科常见传染病泸州市人民医院李春艳常见儿童传染病:呼吸道: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等消化道: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病等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生物活性:•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和5%来苏儿(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的联系与区别•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三)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四)流行方式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学校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致病特点•隐性感染多见,很少引起腹泻,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不同人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人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皮疹特征:•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心肌炎: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脑膜炎: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肺水肿:神经源性;临床诊断病例•一般病例:1.急性起病,发热;部分患儿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2.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以下表现之一提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发展快,少数患者预后不佳,但患者病情的加重都有先兆,都有踪迹可循–通过严密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时调整治疗,阻断病情进展治疗–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药物及物理降温退热;•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等抗惊厥;•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不是新发的传染病,我国十几年前就有发生,而且可防可治,无需恐慌,但要引起重视,措施得当,落实到位。•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学校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给儿童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保持学校、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科氏斑及皮肤斑丘疹。•病原学:麻疹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家族,只有一个血清型。属RNA病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人类为麻疹病毒唯一宿主,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疹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易感人群主要在6个月至5岁小儿.4.流行特征:传染性很强,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5.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左右。麻疹发病过程示意图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病毒增殖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第二次病毒血症(感染后第5-7天)病毒播散至全身各器官,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全身病毒量迅速下降而消失,临床进入恢复期(敢然后第15天)典型麻疹的临床分期及特点临床分期病程(天)体温全身毒血症状麻疹粘膜斑皮疹传染性前驱期3-4日渐升高开始出现有少或无极强出疹期3-4升至高峰加重消退出疹高峰弱恢复期3-5逐步下降明显减轻无消退有色素沉着无•非典型麻疹1.轻型:可无麻疹粘膜斑麻疹2.重型麻疹:中毒性麻疹、休克型麻疹、出血性麻疹、疱疹性麻疹。•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血清学检查:麻疹IgM抗体病后5-20天最高,测定血清IgM抗体是诊断麻疹的标准方法。•并发症:1.喉炎、支气管炎2.肺炎3.心肌损害、心肌炎4.脑炎发病率0.01%-0.5%。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远期(2-17年)、罕见诊断:流行病学史+典型麻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见下表结膜炎咽痛麻疹粘膜斑出疹时间皮疹特征麻疹++结膜炎发热3-4天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3天出齐风疹±±–发热1-2天淡红色斑丘疹,由面部开始,1天出齐幼儿急诊–––热退疹出散在玫瑰色,多位于躯干猩红热±+–发热1-2天全身针点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口周苍白圈药物疹–––用药时出疹多形性、停药后疹退、痒感明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4-6天斑疹、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治疗:无特异抗病毒药物,对症、预防并发症发生。•隔离期:疹后5天,有并发症为疹后10天。•预防:1.管理传染源:患者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人多拥挤处。3.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被动免疫风疹•定义: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病程短。•流行病学:风疹病毒为RNA病毒,人为风疹自然感染的唯一宿主,故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均有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最高。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临床表现: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1.前驱期:发热、轻咳、流涕,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无口斑。2.出疹期:1-2天后出疹,1天内波及全身,皮疹经2-3天消退,退疹后不留色素沉着。•诊断:风疹IgM抗体在疹后5-14天阳性率最高,对风疹早期诊断以及患风疹的孕妇是否须终止妊城非常重要。•鉴别诊断:(见麻疹)•治疗:对症、支持猩红热•定义:是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病原学:A组ß溶血性链球菌(化脓链球菌),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抗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4.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冬春季多。学龄儿童多。•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一般2-5天。1.发热:多为持续性,39左右2.咽峡炎:咽痛、局部可有脓性渗出3.皮疹:发热24小时内出皮疹,弥漫充血性针点大小皮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帕氏线,指压痕阳性,口周苍白圈,病初草莓舌,2-3天后杨梅舌,皮疹48小时达高峰,2-3天内退尽。疹退后皮肤脱屑并发症:1.急性期:中耳炎、乳突炎、肾小球肾炎2.晚期:2-3周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关节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0-20)×109/L,中性粒细胞80%以上2.病原学:咽拭子培养•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1.麻疹2.风疹3.药疹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葡菌能产生红疹毒素,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进展快预后差。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治疗:呼吸道隔离,抗菌青霉素敏感疗程10-14天•隔离期:隔离至咽拭子培养三次阴性水痘•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不同的两种急性传染病。•水痘:为原发感染,临床特征是出现全身水疱疹。•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激活后发生的皮肤感染,以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为特征。•病原学水痘带状疱疹:疱疹病毒科,一个血清型,为DNA病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出疹前1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一年四季均发,冬春季最多。•临床表现潜伏期10-24天,平均14-16天。典型水痘分两期1.前驱期:低热、乏力、食纳减退,1-2天后出皮疹。2.出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丘疹-疱疹,疱疹,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干枯、结痂。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也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粘膜处发生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水痘皮疹分批出现,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高危水痘:
本文标题:77儿童常见传染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4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