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百代馨香德配天地河北省万全中学周华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孔子的思想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二、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四、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五、品德:“温、良、恭、俭、让”《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20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重点字词读音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小相沂冠者喟俟撰摄比及毋冉lúnjĭnxīshĕ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bìwúrăn译文(第一自然段)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我这样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子路部分)•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姓仲名由)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志:性格:侧重强国孔子为何“哂”子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孔子的“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孔子的“礼”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孔子的“礼”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行事的准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论就渐渐成了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虚”美德,也造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尤其使青年人“少年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臆。何怕他人“哂”“不让”——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何怕他人“哂”“不让”——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谦虚的确是一种美德,可难道仅仅是在别人面前凡事都说“我不行”、“我才能有限”吗?谦虚,应该是对自己正确的估计,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我们可以设想:要是当年的毛遂说话也是那么“让”,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但毛遂并没有害怕被人斥为“不让”,而是大胆自荐。终于,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何怕他人“哂”“不让——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有冲破旧框框的勇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像子路那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译文(冉有部分)•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姓冉名求)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侧重富民译文(公西华部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姓公西名赤)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译文(曾皙部分)•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曾皙(姓曾名点)洒脱高雅从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图译文(结束部分)•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为何“与”点?还是在讲﹁治国﹂逍遥生活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孔子的“志”“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译文(结束部分)•(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问“志”言“志”评“志”•师长风范各展抱负借评传志孔子评志子路:直率——哂之冉有:谦虚——叹之公西华:更谦虚——惜之曾皙:洒脱——与之【补充材料】“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论语·公冶长》)第一部分(子路、曾皙─则何以哉)先生问志孔子的出场,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开明的印象。他先自谦的话语打消师生年龄上的隔阂,为谈话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之后,才让弟子言志。孔子确实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大师。文章结构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言志子路抢先轻率发言,说出治理“千乘之国”的抱负,强调的是勇和方,却未涉及礼;孔子报以微笑。冉有、公西华、曾皙先后被孔子点名,冉有以才能可治理小国作答,公西华以才能配小司仪官作答,讲话内容都涉及到礼。曾皙被问,从容“舍琴”作答,言谈中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其言行追求,吻合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孔子当即表示赞同。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单独探问孔子对三同窗谈话的看法,似有些不自信,怕自己背离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孔子拿礼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一评点,从始至终也没有批评为官。第三部分(三子者出─孰能为之大)先生评志•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文章主题1.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也C.则何以哉D.因之以饥馑【答案】D/A.介词,因为;B.动词,认为;C.动词,用,做;D.介词,用。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纵横。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D.夫子喟然叹曰喟然:不高兴的样子。【答案】D/喟然:长叹的样子。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C.莫春者,春服既成D.唯求则非邦也与【答案】B/A.希通稀C.莫同暮D.与通欤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其言不让C.浴乎沂,风乎舞雩D.三子者出,曾皙后【答案】B/A、C、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让”是形容词,意思是“谦让”,不属于词类活用。5.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B.居则曰:“不吾知也!”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加之以师旅。【答案】D/A、B两项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C项则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D项是介词短语作补语。孔子语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语录•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补充材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本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6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