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辨析病句之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完美版)
辨析并修改病句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表意不明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让人无法理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指代不明2.语法歧义。辨别歧义的方法1.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指代不明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3.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自己”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张主任”。4.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我们”也指代不明。5.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他”是指“刘度”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应对措施提高对代词的警惕性。句中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和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这些代词使用不当,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1.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例(03高考)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的意思;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94高考)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名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语法歧义2.指代不清造成歧义:由于句中指代性的词语指代不清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例(04高考)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代词“此”是指“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不得而知。3.成分指向不同造成歧义:例:(10北京)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引以为豪”是指谁,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例:(03高考)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句子的主干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理解为“报案人”,一种可理解为“围观者”。4.多音字造成歧义:例: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这个人好说话。“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5.词性不同造成歧义:例:这么大的一个学校里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跟”可以理解为动词,可理解为连词。学生代表李明参加了会议。“代表”可理解为名词,可理解为动词6.停顿不同造成歧义: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一种情况是在“我写”后面停顿,强调“这份报告我写是不合适的”;一种情况是在“报告”后停顿,强调“我的能力有限,写不好这份报告”。)苹果不大好吃。一种情况是在“不大”后面停顿,强调“好吃”;一种情况是在“苹果”后面停顿,强调“不好吃”。7.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例:咬死猎人的狗。本句如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猎人的狗被咬死;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狗咬死了猎人。关心自己的孩子。本句如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只关心自己的孩子;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这个孩子非常关心自己(孩子本人;父母等)8.多重修饰造成歧义: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句中的“领导”因有两个修饰语而有两种理解:一是局长嘱咐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二是局长嘱咐不同学校的领导。(10年广东卷)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辨别歧义的方法1、停顿切分法停顿位置不同句意便不同,这样的句子就有歧义。如“我写不好。”停顿在“写”后,表示不赞成自己写;停顿在“我”后,表示没有把握2、解释词意法适用于有多义词的句子。对词义理解不同句意就不同,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中“和”作连词是说他把两人都瞒了,作介词是说只瞒总经理。3、增换词语法增、改个别词语,句意就不同,必有歧义。如“我看见老张很高兴。”“很”前加“后”意为“我”很高兴;句末加“的样子”指“老张”高兴。4、利用重音法如“我知道你会唱歌”,重音落在“我”上面是说“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不知道”;落在“你”上面,是说“别人不会唱歌”。5、结构划分法结构划分不同,句意不同,这样的句子就有歧义。如“我要炒肉丝“炒肉丝划成动宾结构,意为要干什么;划成偏正结构,意为怎样的肉丝。1、(09年湖北)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2、(09年江西)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一批省市领导”歧义。3、(2008年高考安徽)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课堂训练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5、(05高考)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6、(05全国)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7、(06浙江)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8、(05江苏)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9、(05湖北)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有歧义,是“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还是将《人间指南》编辑部告上了法庭,不明确。10、(05年天津)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上”既可以理解成一个时间词,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语,相当于“晚一点儿上”。11.(07江西)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2、范围不清3、强加因果4、否定失当5﹑数词失当6、不合事理7、主客颠倒8﹑两面对一面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不一致,彼此冲突。1、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2、他是许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自相矛盾:抓相对词及表程度、范围的词,看是否矛盾。例题引路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1、人们宁愿吃一些新鲜的梨、桃、瓜果,而不喜欢服用维生素C药丸。2、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3、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范围不清:抓并列短语,看是否存在种属、交叉、重复、对立的矛盾。“梨”“桃”属于“瓜果”,出现了种属矛盾。另关联词内容语序不当。“妇女代表”与其它代表是交叉概念。“八百多人”没有“几千条胳膊”,前后不符。例题引路4.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解析】“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5.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解析】“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复句的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1、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2、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解析: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前后两句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例题引路3.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解析】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4.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解析】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5.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解析】二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否定不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二是“杜绝”“避免”“防止”“忘记”“忌”“无时无刻”等否定意义的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例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解析】“忌”与“不可”构成双重否定。【例2】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解析】“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例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解析】应改为“一是勇气,二是谋略”。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及格。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数词不当,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解析:“近20%”与“左右”矛盾。解析:“20-22”是确数,“左右”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例题引路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1、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的进行。2、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一定”“必须”等)不合事理“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表“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集体讨论”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绝对前提。例题引路主体与客体的位置颠倒了,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主客颠倒句子表述的对象有
本文标题:辨析病句之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9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