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杜甫草堂首先应了解杜甫了解杜甫草堂关于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杜甫生平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我们就知道了杜甫草堂的来源了解完杜甫之后杜甫草堂来源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此后,才有了杜甫草堂的存在。让我们走入杜甫草堂吧接下来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少陵草堂”碑亭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杜甫草堂正面杜甫草堂六大景点•草堂大廨•诗史堂•工部祠•杜甫诗意画•草堂寺•浣花祠草堂大廨大廨,即官署,指古代官吏办公的场所,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入杜甫草堂正门,跨过石桥,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两壁悬挂有一幅意深语工的长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原为清代顾复初撰书,惜早已不存,现在所见墨迹为解放后由著名书法家邵章补写。草堂大廨诗史堂自宋以来,人们尊称杜甫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故堂名诗史。诗史堂两侧配有对称的陈列室,经回廊和大廨相连。堂中安放着古铜色的杜甫全身塑像。成都民间艺人蔡缉武所塑李白、杜甫像也陈列堂内。堂内悬挂有朱德、陈毅、郭沫若等人的题词。堂前一片梅林,两株硕大的罗汉松,枝繁叶茂,更烘托出高堂素壁的雅洁。堂后有小桥连接柴门,过柴门即是工部祠。诗史堂诗史堂诗史堂中安放着的杜甫的全身塑像。工部祠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宋代诗人黄作上都推崇杜甫,以杜诗为宗,所以清代将黄庭坚、陆游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堂中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联语。壁间还嵌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精细,解放后即是据此图恢复草堂旧貌。工部祠杜甫诗意画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有数百幅,除明、清两代的古画外,平时展出的为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其中有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于非暗、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大家的作品。其余诗意画也均为知名画家所作。这些画既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又反映了杜诗的思想意境,深受广大观众的赞美。杜甫诗意画草堂寺古称梵安寺,紧连杜甫草堂东侧。始建年代,一说为南朝齐梁时代,一说为唐代,即杜甫旧宅。现存建筑为清末重修。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戒堂、藏经楼、左右厢房等。寺中有清幽小巧的花园,两株高达30余米的古银杏树,矗立云天,引人注目。成都的草堂寺始创于东晋(316年-420年),是一座千年古刹。成都的草堂寺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宝光禅寺并称“四大精蓝”。它在历史上一直地处杜甫草堂东邻,现在则成为了杜甫草堂公园内部的一组寺庙。草堂寺草堂寺浣花祠又名冀国夫人祠。从草堂的诗史堂北往东行,在花径红墙的中部有一门楼,门内一厅两厢独院,粉墙青瓦,花木散布,古色古香,小巧雅净。是为纪念唐代成都的一位女杰冀国夫人而于清光绪十二年(1866)修建。正厅塑冀国夫人和两仕女像。据传,杜甫离成都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冀国夫人死后,寺中立专祠并绘像纪念她。祠几经变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建造成现在所见的浣花祠。浣花祠浣花祠除六大景点之外,杜甫草堂里还有许多美景茅屋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甫草堂草堂内杜甫像杜甫草堂的发展•没落: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辗转荆、湘等地,草堂不复存在;•重建: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修复: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是最大的两次修葺,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现今的规模和布局。文物价值2008年6月30日,四川省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在成都举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五家文博单位同获此殊荣。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感谢观看!
本文标题:杜甫草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2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