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第3章-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
第三章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横断面设计第二节平面设计第三节纵断面设计第四节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线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路侧带内等。第一节横断面设计1.布置类型按照车行道是否设置物理分隔进行划分:•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不对称路幅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1)单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双向不分离、机非不分离,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适用条件:车流量不大、非机动车少、建筑红线较窄的次干路、支路,以及拆迁困难的地段或商业性路段。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单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双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对向分离,机非不分离。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缺点:机非混行适用条件: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双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双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3)三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对向不分离,机非分离。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设置公交车站。缺点:在公交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适用条件: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宽度≥40m的道路。三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三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4)四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双向分离、机非分离。优点:安全速度更为有利。缺点:占地面积大,行人过街不方便。适用条件: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四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四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5)不对称路幅适用条件:横断面地形坡差较大,沿河(江)、滨湖、双向车辆或行人交通量显著不均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湖滨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交通安全最差较差较好最好行车速度最慢较慢较快最快照明较好较好绿化较好较好噪音减少较好较好造价最低较低较高最高2.四种典型横断面形式的比较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各级道路一般适用的横断面型式见下表: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3.结合地形、地物的道路横断面布置1)道路沿坡底布置•当车行道中线标高接近坡地地面时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当车行道中线标高低于(或高于)坡地地面2)道路沿谷地布置的横断面•当车行道中线标高接近谷地地面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当车行道中线标高高于(或低于)谷地地面时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3)道路沿台阶地形布置的横断面4)道路沿天然水体布置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5)道路沿一侧高建筑布置的横断面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1.车行道宽度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平曲线车道加宽及其过渡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各车轮行驶的轨迹不相同。靠曲线内侧后轮的行驶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前轮的行驶半径则最大。所以,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所占的车道宽度,比直线段的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通常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加宽均设在弯道内侧。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弯道上,常因为节省用地或拆迁房屋困难而设置小半径弯道,考虑到对称于设计中心线设置加宽较为有利而采用弯道内外两侧同时加宽,其每侧的加宽值为全加宽值的1/2。(1)加宽值的计算①静态加宽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R—圆曲线半径(m))(1BRRb34222182RARARARBR34282RARAbRAb22单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对于有N条车道的行车道,其加宽值bn可近似用下式计算。•半挂车的加宽值:式中:b1—牵引车的加宽值b2—拖车的加宽值A1—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轴的距离(m)A2—第二轴至拖车最后轴的距离(m)RNAbn22RAb2211'2222RAb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RAAbbb2222121②动态加宽式中:V—计算车速(km/h)R—圆曲线半径(m)RVb/05.0'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加宽值的过渡方式①直线过渡•在加宽混合段全长范围内,加宽值大小与加宽桩位到加宽段起点的距离成正比例关系,这种加宽过渡称为直线过渡。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式中: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L—加宽缓和段长(m)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适用于城市次干路以下的道路。bLLbxx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②高次抛物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抛物线上任意点的加宽值:•或(0≤x≤L/2)(L/2≤x≤L)•适用于各类高等级道路、桥梁、立交。③回旋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缘重新设计一条回旋线。•适用于高等级道路。bkkbx)34(43bkbx34bkbx])1(41[3LLkx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④改进直线过渡•针对直线过渡加宽方法,在加宽段的起止点处各插入一条二次抛物线。混合段上任意点的加宽值按下式分段计算:•式中:T—二次抛物线的切线长,当L50m时,可取T=10m;当L50m时,可取T=5m;2)(4xxLTTLbbxxLLbb)(TLLTx2)(4TLLTLbLLbbxxx)(TLLTLx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可按下列两种情况确定:1)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采用与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的数值。2)不设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加宽侧路面边缘宽度渐变率为1:15~1:30,且长度不得小于10m的要求设置。二、车行道宽度第一节横断面设计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路肩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功能,城市道路一般与两侧建筑或广场相接,不需要路肩。如果城市道路两侧为自然地面或排水边沟时,应设保护性路肩,以保护路基的稳定和设置护栏、栏杆、交通标志等设施,路肩的宽度应满足设置设施的要求。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对于采用边沟(明沟或盖板沟)排水的路段,或者郊外道路,路面外侧应设置路肩。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路肩的作用:①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②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③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保证设计车速;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④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长度。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等使用。⑤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进道路整体的美观。•路肩从构造上又可分为硬路肩、土路肩。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分车带的作用及其宽度分车带包括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1)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Wmc和中央分隔带Wdm组成,作用:①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防止车祸,减少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②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③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④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所需的侧向余宽。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的护栏、防眩网(植被)、相交道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中间带的最小宽度为2~3m,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25m或0.5m。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中间带的宽度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等宽,若需要变宽,应在宽度变化的地点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设在回旋线范围内,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宽度4.5m的中间带过渡段宜设在半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是为了使车辆在必要时可通过开口到反方向车道行驶,以供维修、养护、应急抢险时使用。•快速路中间分隔带开口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km,开口长度宜采用20m~30m,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避免车辆调头。•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700m。•开口端部的形状:①对于窄的分隔带(M3.0m)可用半圆形,②宽的(M≥3.0m)可用弹头形。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三心圆弹头型断口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两侧带•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用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2.25m。•两侧分隔带开口是为了使车辆进出道路使用,快速路两侧分隔带开口应符合进出口最小间距要求。•主干路的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300m,路侧带缘石开口距交叉口间距应大于进出口道展宽段长度。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3.路侧带的组成及其宽度•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1)人行道行能力宽人行道的设计行人通量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人行道宽度1m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绿化带•行道树的株距一般为4~6m,树池采用1.5m的正方形或1.2m×1.8m的矩形。(3)设施带•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等宽度。红线宽度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4.路缘石•路缘石的形状有立式、平式和斜式。•平缘石–是指顶面与路面平齐的路缘石,有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立缘石–是指顶面高出路面的路缘石,有标定车行道范围和纵向引导排除路面水的作用。其外露高度是考虑满足行人上下及车门开启的要求确定的,一般高出路面10cm~20cm。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四、路拱及超高第一节横断面设计1.路拱及路肩、路侧带的横坡度为自然排水而设置的横向坡度;–道路横坡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0%~2.0%。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1.5%~2.0%;严寒积雪地区、透水路面宜采用1.0%~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单幅路应根据道路宽度采用单向或双向路拱横坡;多幅路应采用由路中线向两侧的双向路拱横坡;人行道宜采用单向横坡。2.超高(1)超高的作用•为了减小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四、路拱及超高第一节横断面设计(2)超高横坡度•超高横坡度不仅要考虑行车稳定性,还要考虑设置超高以后道路两侧建筑物地坪标高的协调问题。四、路拱及超高第一节横断面设计(3)超高的横向过渡①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四、路拱及超高第一节横断面设计a.绕内侧边缘旋转•绕内侧边线旋转由于行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向排水,适用于新建道路。b.绕中线旋转•
本文标题:第3章-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5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