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重点与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两个根本性的变化:1840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封建过程:加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条件,但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②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中国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补充: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条件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前途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特殊的革命: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实质:农民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中共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经验到有较多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幼年时期,由于对革命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缺乏正确认识,在革命实践中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大革命失败后,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并在以后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作了完整精辟的概括,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质、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也就是对象,只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为:(1)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2)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3)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敌人有所不同。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是指革命的动力。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3)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其缺点是,有些人容易受资产阶级的影响,因而必须在他们中进行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需注意:(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2)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点。(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既不是自封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被领导者以政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①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②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反对“左”的二次革命论和“右”的一次革命论。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革命对象不同:不破坏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革命任务不同:推翻三大反动统治革命的性质不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者联系在于,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是两个革命过程内部存在着的有机联系。反对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两个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两者之间的区别。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一次革命论”的错误一种是“右”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二次革命论”的错误王明陈独秀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作了系统的论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为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2)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应有之意。(双重性: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结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但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的。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必须以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内涵和形式,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2)新民主主义文化又是科学的文化,强调的是这种文化内容的科学性。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理,强调理论和实际相一致。(3)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大众的文化,强调的是这种文化的民主性。这种文化应该为占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1)城市中心论的道路(1921-1927)•(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方向首先指向农村。李立三(1899.—1967)瞿秋白(1899.-1935),毛泽东的四篇文章: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时机成熟时再夺取后全国政权的思想。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确立下来。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没有合法的议会斗争之路,敌人过于强大,不能不走武装起义的道路。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既是根据地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客观条件。近代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过民主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好,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
本文标题:毛概第二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6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