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故都的秋郁达夫学习目标1、欣赏秋景,品味语言。2、掌握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对故都对秋的情感。考考你:潭柘寺一椽落蕊梧桐椭圆颓废驯鸽zhèchuánruǐwútuǒtuíxùn廿四平仄鲈鱼普陀山萧索夹袄电荷niànzèlútuóxiāojiáhè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特点?清、静、悲凉。2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概括出作者描绘了“故都的秋”的哪些画面。5幅画面:第3段秋院;第4段秋槐;第5段秋蝉;第6—10段秋雨;第11段秋枣。研读与探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对秋院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提示:找出每幅画面中描写的景物,分析景物色彩、声音、形态、韵味与意境;关注作者感秋的观、听、闻、触与主观情思。研读与探究•第一幅:秋院(第3段)•景象:•“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境的清静•青天下的“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听得到、细数•——心的宁静•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蓝白冷色调、枯黄、生命力衰竭•——心境的悲凉•视觉、听觉研读与探讨•仿照对秋院的分析,思考作者在对其他画面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提示:找出每幅画面中描写的景物,分析景物色彩、声音、形态、韵味与意境;关注作者感秋的观、听、闻、触与主观情思。研读与探究•第二幅:秋槐(第4段)•景物:•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寂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清静悠闲,又带有“落寞”“悲凉”之情研读与探究•第三幅:秋蝉(第5段)•景物:•“北国的特产”:“秋蝉”•“衰弱”“残声”“啼唱”以动衬静:“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多是哀怨、忧伤的象征,而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者的冷落、悲凉。•清、静、悲凉研读与探究•第四幅:秋雨(第6-10段)•景物:•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落的雨声一阵冷风•——秋雨忽去忽来,情和境的悲凉•都市闲人:着装举止、神情声调•——悠闲、落寞与感伤研读与探究第五幅:秋枣(第11段)景物:北方的枣树等果树淡绿、微黄、红完——清、静或衰退的颜色在对故都金秋的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感:因为红枣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研读与探究“一切景语皆情语”,思考作者在这些秋景图的描绘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小结•全文紧扣“清”、“静”、“悲凉”,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小练笔在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个关于秋天的片段。
本文标题:6.1故都的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8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