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高考诗歌新题型复习
诗歌新题型的特点及应对策略2017届高考复习第二轮之诗歌鉴赏一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宋)谢逸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纱窗恨答冠月韵(清)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采桑子·杂忆(明末清初)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浣溪沙·新年夜坐(清)万树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无奈)•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不能忍受)•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指天空)•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达尽头。(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九曲棹歌(其二)朱熹宋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从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虹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并非彩虹,对景色的喜爱之情)•D.“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分)诗歌鉴赏双选题的命题特点•1、对理解选错误的两项•2、理解的对象是字词、情感和手法•3、选项常是引用诗句+分析+结论•4、多迁移课内知识“紫薇”“李凭箜篌引”•5、一般是按照在诗歌中的先后安排顺序•6、选项的内容与第二题的结论不会一致•7、注释对选项的作用也很重要•8、“无中生有”的不易错(谨慎!!!)设置错误项的特点:词句相关:1、古今异义易错如“怜”“老天涯”、2、常识错误“黑雪”“梅花落””青山子规啼“3、课内外迁移“碧落”4、曲解原文手法相关:1、忽视修辞解释字面义“葡萄水绿”“作者身处旷野之中”“抬头看见彩虹桥”2、手法分析有误“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情感相关:情感分析错误应对措施:1、可以先做第二题2、平时一定要整体把握全诗,全面读懂是前提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宋)谢逸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问情感变化,答情感本身的变化,不要答相关原因:轻松愉悦——忧愁孤寂•分析应考虑:1、结合全词分层理解2、变化的原因是必答步骤,最好单独成条•参考示例:•由轻松愉悦——(转为)忧愁孤寂•1、上片一二句,描写和风丽日,绿水轻舟的春色美好热烈的景象,表达了轻松愉悦的情感。•2、上片三四句,描写烟草青山和山中传来的子规啼鸣的傍晚朦胧清寂的景色,勾起了主人公对远人的思念,情绪转为低落。•3、下片叙述游玩归来,无法睡眠,无心整装,只能借酒消愁,表达了无人相伴的忧愁孤寂之情。纱窗恨答冠月韵(清)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问哪些丰富的感情,答感情有哪一些;结合全词要注意答案涉及面;简析要分析•解题思路点拨:根据诗歌的特点和内容,将诗歌进行分层,一个层次往往集中表现一种情感。具体作答时,严格按照分条总分作答。•参考示例:•1、戍守边关的凄苦孤独。上片描写梅花落的凄切笛声随着西风充满整个塞外,写出塞外旷远单调之景引发的凄苦孤寂之情。•2、塞外风光的豪壮情怀。下片过片处写空中的大雕远处壮阔的别黑雪覆盖的群山以及眼前的漫漫黄沙,耳畔传来骏马嘶鸣,描绘一幅壮阔宏大的画面,表达了胸怀的豪迈壮阔。•3、思乡难归的无奈期盼。末句“算”与”好“字,表达了征人有乡难返,只能热切期盼在梦中回归的无奈与思念之情。采桑子·杂忆(明末清初)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找原因的思路:外因与内因。但表述要准确:内因与外因、客观上与主观上、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本题根据诗歌类型分层是关键:明确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内容参考答案:1、外因:音乐本身已经式微(由兴盛逐渐衰落)。“今知此曲人间少”可知如今改朝换代,异族统治中原,汉人的音乐已经无人弹奏欣赏。2、内因:诗人自己无心欣赏。经历国难,身为亡国奴诗人听音乐想起“往事如烟”心生痛惜,无心欣赏。浣溪沙·新年夜坐(清)万树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参考答案:•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两处重叠都运用了叠词与反复的手法。•(1)“夜夜”与“年年”是叠词,既强调了每夜每年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经老去的悲哀中,也使得语音舒缓,富有韵律感,•(2)第三个“夜”与“年”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之深长,年节来临时光流逝的特点令人痛惜之情,又通过反复咏叹,使语言产生回环起伏之美,传达出因忧愁而产生的“哽咽”的味道。(2分)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主要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和④想象的手法来刻画的。•上阕“寄愁天上”与下阕“埋忧地下”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形的忧愁可寄可埋,有了具体的形象;•上阕“青霄平似掌”“春檐夜雨丝”与下阕“根蔓牵章”用了比喻手法,将天空比作平掌,愁思比作雨丝、根蔓,化平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愁思之深重、绵密、不断生长的特点。•下阕“移却南山成旷野”运用夸张的手法,要将愁情埋藏,需要把南山移平,强调了愁指深广。九曲棹歌(其二)朱熹宋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分)•对一曲溪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一、二两句写出峰影倒映水中、山水相依的明净秀美的景色,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无法探寻的无奈怅惘之情。三四两句的“断”“锁”字尽显云雾缭绕的万千岩壑不可知不可往的神秘莫测,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无法探寻的无奈怅惘。•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入云、俯瞰沙渚的气势。•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D.“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
本文标题:2017高考诗歌新题型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2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