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一、不容忽视的文化组成部分(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但魏晋以来,佛教、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补充,成为任何研究者不敢轻视的文化部类。(2)赵朴初:“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都是来自佛教的词汇。如果真要彻底摈弃佛教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3)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鲁迅:“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二、佛教的核心理论——四谛(一)苦(二)集(三)灭(四)道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一)苦人生的根本是苦。生也苦,死也苦,吃不饱是苦,吃的太饱也苦,与人交往苦,孤单寂寞也苦。人生就是尘世可怕的灾难和无情的命运交织起来的苦难交响曲。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二)集即烦恼业因。烦恼何来?因为五欲(身、口、鼻、眼、意)。外五欲:眼贪美色、耳耽妙声、鼻爱名香、舌嗜上味、身触细滑。内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欲、睡欲。求之不得,便生烦恼。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三)灭要摆脱烦恼,只能追求寂灭。调息入定,平息欲念。无法平静,就做不净观:把美女当骷髅看,把珍宝当粪土看。魔王曾派三个美丽女儿诱惑佛祖,佛祖以佛眼看,看作革囊盛臭,于是化为老母。第六讲佛教与道教(四)道(1)但是佛教徒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道,达到涅槃,又叫灭度,即脱离一切烦恼,达到自由无碍。(2)与死不同,死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循环往复,没有休止)。(3)了生死。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三、禅宗——佛教的中国化(一)禁欲苦行(二)适意自然(三)纵欲放任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一)禁欲苦行阶段(1)佛教初来,保持了在印度的本来风貌。佛徒修持戒律。戒断五荤,不近女色。(2)戒——定——慧(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二)适意自然阶段(1)魏晋以后,佛教与老庄思想接触、融会,向适合士大夫接受的适意自然方向发展。(2)老庄思想本有与佛理相通之处:《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物令人行妨。”(3)但比起佛教的清规戒律,老庄则崇尚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第六讲佛教与道教(4)最受中国士大夫欢迎的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主人公维摩诘不是和尚而是居士,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但却精通佛理奥妙,能“深入微妙,出入智度无极”,“有妻子妇,自随所乐,常修梵行”,仍然可以成佛了道,得大智慧。既要脱离苦海,又不必吃苦修行,只要妙悟佛法,就可两者兼顾。第六讲佛教与道教惠能与南宗禅的谱系(一)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二)二十八代传至达摩,一苇渡江。(三)五传至弘忍。(《五灯会元》)第六讲佛教与道教(四)第六代神秀与惠能的较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惠能第六讲佛教与道教(5)本心即佛,因此不必刻意修持神会:了性即当知解脱,何劳端坐做功夫?有源: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用功。有源:如何用功?慧海: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有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或问应否吃荤,南岳怀让:要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第六讲佛教与道教(6)忍让为上的处世态度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见美女时做虎狼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这个中享了多少清福,让他说话我只闭口,让他指责我只袖手,这个中省了多少闲气。《昨非庵日纂》第六讲佛教与道教张九成参访喜禅师张九成: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张九成: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我只轻轻一扇,你就起火,怎能参禅?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三)纵欲放任阶段我心是佛——我心清净——适意自然——随心所欲(1)不必读经(2)不必持戒(3)呵佛骂祖第六讲佛教与道教(1)不必读经黄龙死心禅师:莫只管册子上念言念语,讨禅讨道,禅不在册子上,纵饶念得一大藏教。诸子百家,也只是闲言语,临死之时,总用不着。第六讲佛教与道教(2)不必持戒后秦皇帝姚兴成全高僧鸠摩罗什。南唐李后主和禅师张席在妓院相遇,题词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至,传持风流教法。宋朝张和尚,好诵《法华经》,人称张法华,好吃活烧鲤鱼。北宋著名的景德寺前桃花洞,开满了妓院。第六讲佛教与道教(3)呵佛骂祖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第六讲佛教与道教四、道教与道家之异同(一)道家是起源于先秦的思想流派(老庄列)(二)道教是萌芽于东汉末年,兴起于东晋南北朝,大盛于唐宋,一直绵延至今的中国主要宗教。(三)道教对道家有继承关系。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五、道教与佛教之异同(一)佛教西来,道家土生。(二)佛教讲虚幻,道教讲清净。(三)佛教讲禁欲,追求跳出轮回。道教讲长生,追求不死成仙。(四)互有影响,但道教剽窃佛教思想更多。第六讲佛教与道教六、道教发展过程(一)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张鲁、左慈、于吉)(二)南方: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三)北方:寇谦之(四)唐朝中前期达到鼎盛。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宗旨、哲理、仪式、方法的著作。南朝宋陆修静,大量整理道教文献,被后世道教奉为一代宗师。(《道藏》)南朝梁陶弘景,陆修静徒孙,编辑《真诰》,阐述道教理论。著《真灵位业图》,建立道教神谱。第六讲佛教与道教佛教与道教的嘴仗道教: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老子化胡经》,编成歌谣演唱。佛教:编成《清净法行经》,佛称老子、孔子、颜回是他的“弟子三圣”。还伪造道经《道元皇历》,让老子自己承认“吾受学于佛”,“吾师号为佛”。道教:四月八日是佛祖生辰,道教徒偏说“四月八日太上老君西入化胡,三天无上尊尹真人诞现”。
本文标题:第六讲 佛教与道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8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