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2011中考议论文复习建议
议论文阅读复习建议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证明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1、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通常是一个判断句。)2、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能有几个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3、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文中、结尾、自我概括。1、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2、类型有代表性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叙述要简明扼要.事实论据1.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2.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例证法(举例论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喻证法(比喻论证法)——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论点证明明证被怎样证明论证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两大类横式纵式总—分—总分—总总—分层层深入(递进)总分总式并列式对比式(正反)(一)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解决任何全文或局部的前提和基础。1、借助标题分析。有的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标题揭示论题,表明论述范围,因此分析标题有助于分析论点。2、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可见”“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答题技巧3、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从全文看,论点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论点在表述形式上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肯定或否定)。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句子。4、可以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5、通过研究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来分析论点。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很多,但值得重视的一种是“列现象”——“作分析”——“得出观点”。分析论点要注意常犯的错误:(1)、误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2)、误把结论当作中心论点。6、可以通过分析各段作者的观点(或分论点),从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论证思路(过程)理清段、篇论证思路的能力,是议论文阅读的核心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首先要认识清楚段、篇内的论点,其次要理解使用了什么论据、论证方法,明确从哪个方面或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从而达到了证明论点的目的。全文(多段)论证思路1、把握中心论点;2、弄清结构关系;3、抓住分论点回答。某一段论证过程1、确定选文分论点;2、将问题所涉及的段落分层;3、概括各层阐述的内容和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对观点的证明作用;4、表述时用序数词,条理清楚;5、关注总分或分总结构中总—分之间的照应关系。示例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08年北京中考“完美人格”21题)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岳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他们的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答案: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青史留名的观点。接着,列举中外名人的事例来印证这一点。然后进一步阐明具有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代表,而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以此论证了这些人能够成就事业青史留名的原因。(共3分。共三个要点,观点l分,事例1分,分析l分)论证方法常用论证方法包括:例证法(举例论证)喻证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引证法答题技巧主要题型: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运用某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运用——根据该方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熟记——熟练掌握每种论证方法各自的作用1.例证法: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2.喻证法:能够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3.对比论证法:通过正反对比,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4.引证法:引用名言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三)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概括、凝练、准确、严密是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理解、分析乃至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在近年来的考试中也时有出现。题型分类1、解释具体词语含义;2、还原指示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3、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赏析语言;4、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示例109年北京中考《俯而学与仰而思》19题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四)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即论据的存在是为了有力论证观点.因此针对这一关系考察的题型有:为论点补充论据;根据论据反推论点;分析论据的作用;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等。答题技巧1、明确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2、找到论点或分论点;2、发现论据与分论点的相关点;3、表述上要分析上下文的关系;可以模仿类似段落相同位置起同样作用的话。示例1(为论点补充论据)09年昌平一模《要重视“失败研究”》根据文章内容,为第②段横线处填写一句俗语。(2分)②众所周知,越南战争是美军战争史上惨败的一页,30多年过去了,美军仍不放过对其“研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研究当初强大的美军为什么会在越南战场吃尽苦头、丢尽脸面、大败而归,并把越战的失败研究作为军校学员的必修课。经受了挫折,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增长见识,正所谓“”。美军因重视失败研究,而屹立于世界军事强国之林,毫无疑问,失败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答案:吃一堑,长一智示例3(分析论据作用)09年北京中考《俯而学与仰而思》20题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2分)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赵括(反)分论点司马迁(正)答案:列举赵括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仰而思”就不能获得成功;列举司马迁的例子证明只有做到“仰而思”才能有所成就。
本文标题:2011中考议论文复习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9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