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浙江新中考・语文练习课件第四篇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二)
古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不仅要结合对李白的了解,还要扣住关键词。“佯狂”是他放荡不羁的表现,境遇如“飘零”,才华横溢又以“敏捷诗千首”来印证。(2)此题考查对古诗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合理分析。阅读古代诗歌时一定不要忽略注释,因为注释对诗歌做了必要的补充。从注释中我们了解到李白的遭遇,故作者用了一个“可哀”与“独怜”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对李白的同情与赞赏。2.(2015·衢州实验中学检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晴江秋望[唐]崔季卿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解答第一问时,一般是翻译诗句,或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加工,将景物细致描述。如诗中的“长江”“晴”,并结合题目中的“秋”来概括。解答第二问,要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对诗词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重要考查方面,通常是将诗歌中的景、人与情感结合在一起。本诗表达的感情,要从“万里”“千帆”“不分天水”等词句来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__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此类乐观豪迈的作品,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解析】(1)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题干已明确指出首联描写的环境特点,分析这一环境描写与下文有何关系,需要从对表现人物、反映主旨有何作用等方面思考。(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首先要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尤其是抓住诗歌最后两句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然后联系曾经学过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这首诗“另类”或“不另类”。回答时,要先明确表态,再阐述理由。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送别的地点和季节。“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不同: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解析】(1)“峡口”交代了地点,“欲尽春”点出了季节(时间)。“花飞欲尽春”表明时节为暮春,美好的春天将要过去,花儿纷纷落下,往往让人心生感伤。名著《红楼梦》中便有“黛玉葬花”的经典片段。(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从“泪沾巾”“送故人”可见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比较两句诗所表达情感的不同,要结合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及关键诗句来进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奠定了整首诗乐观旷达的情感基调,所以此处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劝勉友人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哭哭啼啼。这首诗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伤感与惆怅,如“欲尽春”“泪沾巾”“送故人”等。5.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减字木兰花琴[宋]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注]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宫商:这里指曲调。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1)”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________”,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________;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要求:(1)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解析】(1)苏轼的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极言弹琴之人雍容淡定,一个“静”字,渲染了当时安闲宁静的气氛。(2)“未动宫商意已传”一句,写了寂静之中,未见纤纤玉指拨弦发出乐音,就已是气韵流淌,音乐绕耳,此句跟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有异曲同工之妙。(3)“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一句写了音乐描绘的是悲风流水的情景,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在流淌,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古往今来许多踌躇满志之士,体会到岁月蹉跎之感,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写了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听到如此悲寥的乐曲,回到家里辗转难眠,似乎这音乐整夜都在耳边萦绕。答案:(1)静(2)未动宫商意已传(3)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6.(2015·杭州春蕾中学检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解析】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第三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与第一、二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解析】(1)“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这一联,是王安石写自己在小山村中午小睡、黄昏散步。“静”指“清静之处”,“静憩”指“小憩于清静之处”,这里指的是午睡,所以接着以“鸡鸣午”补足之。“荒”指“幽僻角落”,“荒寻”指“探寻村里村外的幽僻角落”,这里说的是黄昏散步,所以接着以“犬吠昏”补足之。鸡是早上报晓的,但中午也喜啼鸣。“鸡鸣午”更显出小山村的宁静。狗是活跃分子,见客人散步,更要吠个不停。“犬吠昏”也更增添散步的趣味。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荒寻”一词,此词不常见,在句中是“寻幽探胜”的意思。(2)“武陵源”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人发现的世外桃源。联系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推知本诗想要表达的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想要归隐的感情。8.(2015·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模拟)古诗阅读。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B.《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解析】B项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只是写战士报国杀敌的爱国激情,并没有直接写军旅生活的紧张。答案:B(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9.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2)题。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注],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期:期望,预料。(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遗憾,惋惜;第二首:赞扬,肯定。(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思相近即可)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解析】(1)考查对诗人情感的领悟能力。从“包羞忍耻”可见遗憾、惋惜之情;从“人杰”“鬼雄”“思”可见赞扬、肯定之意。(2)考查对诗歌观点的把握能力。第一首诗可抓住“胜败兵家事不期”“卷土重来未可知”拓展发挥;第二首诗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思考应该如何做人。10.比较阅读晏殊的两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一向[注]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注】一向:即一晌,片刻。(1)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的理解。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是“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2)对这两首《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词都极讲究炼字,如前一首词中的“新词”与“旧亭台”相对,后一首词中的“年光”与“山河”相对。B.这两首词都包含无限的人生感叹,充满深远哲思,是伤春惜时的佳作。C.这两首词词风雍容华丽、温润和婉,耐人品味。D.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词人内心难以名状的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的矛盾和词人借饮酒听歌、及时行乐来化解矛盾的积极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结合词句大意流畅作答即可。(2)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词人内心难以名状的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的矛盾。后一首词还表明了词人好好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的积极态度。答案:D11
本文标题:2016浙江新中考・语文练习课件第四篇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9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