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机电设备管理质量标准化方案
机电设备管理质量标准化方案设备的资产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是指设备的分类和资产编号、设备的帐卡设置与登记、图排版管理、设备的资料与档案等工作。设备分类编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1月24日批准发布的《固定资产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GB/T14885-9)。(一)、设备的账卡管理1、设备明细台账台账内容记载每台设备主要技术特征、制造厂名、编号,同时还要记录设备自购入、安装、使用、调动、改造直到报废的整个技术动态和价值变化情况。2、设备数量台账其内容除反映设备名称、系列型号、规格和编号外,还应记载设备逐年增减变化的情况,如设备的更新、调入、调出、报废和年末在即数量、3、矿井移动设备动态卡卡片记录内容应包括设备的技术特征、制造厂名、设备的移动情况。(二)、设备的图排板管理1、设备修理牌板设备修理牌板是反映设备进入矿内机修车间或矿外单位修理情况的牌板,班上按设备的修理地点挂牌。2、库存机电设备牌板该板是反映企业机电设备在库房存放、未使用情况的牌板,包括备用、停用、待修、闲置等设备情况,在板上按设备状态分类挂牌。3、井下供电系统图板井下供电系统图板应反映出井下供电系统,而且应反映出从井下中央变电所到各采区、各掘进工作面和各用电地点的各种电气设备的名称、容量、负载、电缆长度、规格及继电保护的整定值等。4、小型电气管理制度板上应记载各种小型电气设备的在籍使用、备用、和待修数量及使用、存放的地点情况。移动设备管理1、加强移动设备的领用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领用手续,使用台账。2、加强移动设备的图板管理以便掌握设备的在用、修理、停用或闲置的变化情况,做到数量清、状态明。3、加强设备运输过程的管理并建立严格的交接验收制度4、加强移动设备的回收工作,生产结束后,必须及时回收各种设备。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1、岗位责任制包括岗位及任务,应遵守规程和制度,对巡检或点检的要求,润滑及整洁等的维护要求,原始记录的填写,设备、附件和仪表装置等的完好管理。2、凭证操作制凡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才准上岗操作。3、设备使用专责制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管责任落实到人。4、原始记录制包括设备运行记录、点间或巡检记录、故障与事故记录、测试记录等。有专人负责,正确填写,妥善保存。一般应输入计算机作原始档案储存。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一)定期维护保养制操作人员每班(日)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班中的巡检和点检,润滑、紧固及调整,班后的整理和清洁工作。定期保养是指设备运行到规定时间后,由操作工和维修工按规定的内容进行保养和维护。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日常保养(1)检查设备的操作机构、变速手柄、各种挡铁、限位器、指示信号及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等是否灵敏可靠。(2)检查设备容易松动、脱离的部位是否正常,附件工具是否齐全。(3)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定时定点加入定量的润滑油。(4)检查设备腐蚀、砸、碰、拉伤和“四漏”情况。(5)搞好清洁卫生工作。(6)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2、定期保养(1)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清洗(2)除了进行日常保养内容和处理日常保养无法处理的缺陷外,对设备的各部位配合间隙进行适当调整。(二)三级保养制三级保养制一般由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组成,有的还增加三级保养,其中一级保养相当于定期维护保养制的定期保养,不同的行业。保养设置也不尽相同。(三)四检制指班检、日检、周检、月检,班检和日检相当于日常保养,周检和巡检相当于定期保养。设备的维修管理一.日常检修按正常维修的内容或针对日常检修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基本上不拆卸设备的主体部分。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二.一般检修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项目,以及损坏的、达到磨损界限的和有故障的零部件,按需要进行针对性检查和修理,此种修理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和更换较多的磨损零件,或更换成套部件,必要时进行局部刮研,更换油质,校正坐标,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绝缘部分,进行涂漆、烘干。三.大检修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是设备完全恢复精度和额定出力,需要对设备全面解体,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全面清洗检查,更换或加固重要的零部件,调整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处理设备基础或更换设备外壳,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重新喷漆和电镀。设备润滑工作管理1.定点:指明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并保持其情节完整,实施定点给油。2.定质:按照设备润滑部位规定的油脂牌号用油,润滑材料应是检验合格的。3.定量:确定各润滑部位的日常给油量、油箱的一次换油量和添油量。4.定期:规定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的加油间隔时间,添油和换油时间,油箱油质的抽样化验时间。5.定人。明确操作工、维护工、润滑工对日常润滑工的分工。机电设备的安全工作管理一、锅炉设备和压力容器(1)锅炉设备,对运行锅炉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外部检修,正常运行锅炉定期停炉时,每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定期检验的内容为本体内外有无磨损、腐蚀、裂纹、鼓包、变形、渗漏,炉墙是否有损坏,拉扯是否断裂等。压力表每运行半年至少检验一次。(2)压力容器,检验内容为焊缝、壁厚、腐蚀、变形及压力和阀。外部检修每年至少一次;内外部检验,根据安全状况等级每3-6年至少进行一次;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水压或气压耐压试验,每10年至少一次。二、电气设备(一)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管理(1)组织防爆设备检查组,负责对井下供电系统、防爆设备、三大保护、煤电钻和照明综合保护、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电缆安全保护设施等实行监督检查。(2)检修后的防爆电气设备,由设备组专管人员和专责防爆检查员共同按有关标准和规程进行验收,合格的贴上检修验收合格标签。防爆电气安装后,由专责检查员和安装施工负责人共同进行检查、试运行和验收。(3)对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要进行监督检查,日常检查由司机或维修工负责,检查项目及周期表如下:序号检查项目周期备注1使用中的防爆电气的防爆性能检查每月1次分片负责电工应每日检查一次2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半年1次负荷变化时应及时整定3高压电缆的泄漏和耐压试验一年1次4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半年内不少于1次5固定铺设电缆绝缘电阻检查每季1次每周由专责电工检查外部和悬挂情况一次6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橡胶电缆绝缘检查每月1次每班由当班司机或专责电工检查1次外皮有无破损7接地网电阻值测定每季1次8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定投入运行前(以上8条由矿机电总工程师组织实现)(二)井下供电系统的保护管理(1)井下供电保护系统必须装备完善的三大保护系统:短路及过载保护、井下接地保护、井下漏电保护、(2)井下三大保护系统的计算、整定、测试、检查、负荷增减审批等工作,由机电科电气管理组负责和组织。(3)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煤电钻保护综合、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装置,不准甩掉过载保护强行启动电机。(三)井下低压相套电缆运行管理(1)井下低压相套电缆必须使用不延燃电缆或屏蔽电缆。(2)使用中的电缆必须吊挂整齐,不能塌压落地,电缆接头要使用接线盒。(3)井下电缆的维护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每条电缆要有人管理,每班每日有巡检和维护。(四)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1)井下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迁带电设备,所有的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是要有可靠闭锁,并悬挂“有人操作,不准送电”的牌子,只有执行这项任务的人才有权取下此牌并送电。(2)不准甩掉欠压释放器、过电流保护装置进行送电。(3)严禁甩掉漏电继电器、煤电钻保护综合、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装置进行送电。(4)不准用铜、铁、铝丝代替保险丝。(5)停风、停电的采掘工作面,未经检查瓦斯含量严禁送电。(6)保护失灵的电气设备和出现故障的供电线路不准送电。(7)严禁在井下拆卸矿灯。
本文标题:机电设备管理质量标准化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0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