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国文学史一览2005-07-2615:33:24作者:admin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60801简介:法国文学是欧洲乃至人类文学艺术的一块璀璨的瑰宝。《红与黑》、《漂亮朋友》、《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不胜枚举的经典作品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传世佳作,更是法国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传承和记录。对文学有兴趣,没兴趣的你,为了更好地深入法国社会,体会高卢民族精神,还是耐心地读一读吧~概述现代法国人的起源非常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构成,其中罗曼人所占比重最大。法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语的一种现代形式。那些古罗马的拉丁语天才尽管早已作古,却似乎始终左右着法语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古罗马人对秩序和理性的热爱、对极端状况的竭力避免等特征被后来的法国人所继承。然而这些特征在法语文学中的体现却并不明显。尽管法国通常是新的文艺运动的发源地,但这无法改变法国人思维保守的事实。法国人历来非常严肃的看待美学问题;一部法国文学史,便是学习文学发展脉络的最好教材。由于法语文学拥有悠久和丰富的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语言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通常认为其占据了西方文学发展的核心位置。有时法国人自视为高卢人的后裔,继承了所谓的“高卢精神”,追求轻松愉悦的欢乐,喜欢嘲讽别人,从不严肃的思考生命和生活的相关问题。实际上,在所有法语文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高卢精神”的影子。然而,法语文学有一个非常基本的特征却经常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绝大多数最伟大的法语作家的作品中“高卢精神”体现得并不显著。如此简单的概括显然不可能将复杂的法语文学的特征解释清楚。对于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讲英语的人而言,以表述明白、表意准确和风格高雅为特征的法语散文似乎在形式上要优于法语诗歌。然而法国人却会竭力反驳这一点。在他们眼中,法语诗歌独特的韵律感是旁观者永远也无法充分领略的,其魅力绝不亚于声名远播的法语散文。对法国人而言,法语诗歌的独特性根植于法国文明的传统,并且也切合法国人的品味。{mospagebreak}中世纪: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最早的法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作者不明的《罗兰之歌》便是法国最早的史诗。形式相似的史诗还包括英格兰的《贝奥武夫》、日尔曼人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这些史诗多半歌颂伟大的君主。比如《罗兰之歌》便是歌颂著名的法兰西国王查理曼大帝(742年-814年)的。此外,中世纪法国还盛行骑士传奇,这些传奇无不歌颂骑士精神,弘扬典雅的爱情。这一时期的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十二世纪的克里蒂安·德·特鲁瓦,他是法国中世纪最著名的叙事诗人。此外,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行其道的行吟诗也多半以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爱情为主题,这些行吟诗多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却矫饰造作,文学价值不高。直到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才出现了第一位真正的伟大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庸(1431年-1465年)。{mosimage}中世纪的法语散文文体在历史和编年史中最为常见,然而这类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却是从十二世纪起出现的“奥卡西恩和妮克蕾蒂”系列故事。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戏剧也起源于中世纪的宗教剧,但很久以后这两种文艺样式成了势如水火的敌人。最早的戏剧只是对宗教仪式的简单剧情化,最常见的是关于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传说。然而当这些戏剧的表演地点从教堂内转移到公众场合,并由法语代替了原始的拉丁语,法国戏剧的发展便开始沿着一条和罗马基督教风格完全迥异的道路前行了。那些语言幽默、形式粗糙,具备现实主义风格的滑稽剧大行其道。在这种滑稽剧,以及同时盛行的讽刺寓言以及短篇叙事诗等讽刺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高卢精神”的影子。《罗兰之歌》最早的法文文献是公元842年的《斯特拉斯堡盟书》,那时候法国还处于封建割据时代,封建领主是文学创作的资助者,所以也成了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中世纪的法国文学主要是以这类功歌为主,也叫做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描写了查理大帝的部下罗兰伯爵英勇战斗的故事。这部作品在法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至今许多教堂里还有罗兰和他的挚友奥列维的雕像。《列那狐的故事》13世纪末,法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新文化基地的大学相当普遍的建立起来。市民们很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列那狐的故事》中,所有动物都有一个适合其身份的并表现其特征的名字,如雄狮叫诺伯尔(高贵的),兔子叫古阿尔(胆小的);有些动物则用德语的名字,如狼叫伊桑格朗等。故事开始时,列那狐是一个表面和蔼可亲的骗子,故事结束时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既抨击了权贵,而且可以避免报复,所以同期还有不少此类作品。《巨人传》《巨人传》是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1483-1553)的主要作品,原书名很长,叫做《巨人卡刚杜亚之子、狄波莎德王、鼎鼎大名的庞大固埃的可怖而又骇人听闻的事迹和功业记》。该书第一部在1532年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风行全国,但是第二年受到教会的攻击。但是到了1545年,拉伯雷得到了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刊印许可。拉伯雷信奉的原则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做你所愿意做的事”。人类有求生、向善的热烈愿望,如能进行适当引导,就能普遍获得幸福。七星诗社16世纪以龙萨为首的七位法国作家组成了这个团体。他们的目的是把作为文学表达工具的法语提高到古典语言的水平,被认为是法国文艺复兴诗歌的最早代表。1549年他们发表了著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蒙田蒙田毕业于图卢兹大学法律专业,担任波尔多法院的法官长达13年。在其父逝世后继承爵位,卖掉法官职位回家开始写《随笔集》。他的文章虽然没有多少条理,浮想联翩,常有从一个话题突然转到另外一个话题的现象。但是这部作品对于17-18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影响很大。1603年英译本问世后,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拜伦、赫胥黎等人极为重视。无论是笃信宗教或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都能从《随笔集》中摘取对自己有用的观点。而随笔这种散文体也成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思想的方式。现代教育学领域有些专家认为,用随笔作为写作练习,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益处。{mospagebreak}16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法国文艺复兴起始于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1547年)统治时期。封建主义的崩溃、印刷技术的传入以及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的重新发掘是催生法国文艺复兴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其时如火如荼的欧洲宗教改革也在这个世纪影响了法国,但直到16世纪末,法国人仍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文学领域,文艺复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古典主义的创作倾向。一个名为“七星诗社”的作家团体在1550年出版了一部宣言,界定了学院派文学的创作规条,抒情诗人比埃尔·德·龙沙(1524年-1585年)是七星诗社的领袖。诗体悲剧正式出现,这种题材重视情节、时间和地点的结合,在法国兴旺了三百年。然而十六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却是使用散文文体写作。弗朗索瓦·拉伯雷(1490年-1553年)及其最著名的作品《巨人传》便用当时看来形式仍很暧昧的类小说的风格写就。《巨人传》风格奇异,极尽夸张,语言也非常粗糙,有时甚至粗俗,但却在插科打诨之中对社会进行无情讽刺。16世纪法国另一位作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年-1592年)则和拉伯雷风格截然不同。他文风成熟沉静,是近代第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旨在反应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并不追求语言的华丽。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对欧洲的统治进入十七世纪,法国彻底成为君主集权制国家。1635年成立的著名的法兰西学院导致了法国文化的中央集权。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布瓦洛-德斯普洛(1636年-1711年)出版《诗的艺术》,确立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成为当时绝对的权威,不容任何挑战。法国古典主义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著作为典范,诗歌则应该遵循自然和理性的原则。一切韵文体的创作都要遵循严格的规则,悲剧创作尤其如此。然而就是在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下,法语文学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便是古典主义时期,也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基本和“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漫长的统治时期相契合。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法国是欧洲勿庸置疑的霸主。在古典主义时代,政治、宗教和文学的发展都要遵循权威的教条。然而古典主义的相关理念,诸如秩序、均衡、典雅等,至今仍体现着法国人对文学品味的追求。比埃尔·高乃依(1606年-1684年)和让·拉辛(1639年-1699年)依照古典主义原则创作了许多诗体悲剧。高乃依的作品多半描述和个人荣誉相关主题,而拉辛则经常描写悲壮的爱情。神学家和演说家雅克-博尼涅·鲍修哀试图将古典主义原则具体化,而其成就却不如另外一位宗教作家。布莱斯·帕斯卡尔(1623年-1662年)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法国最伟大的散文作家。在风格严肃的古典主义时代里风格最特异的则是莫里哀(1622年-1673年)和拉·封丹(1621年-1695年)。前者创作诙谐明快的现代喜剧,而后者创作的语言故事则成为如今法国儿童的必读书。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则是撰写散文格言的大师。“散文格言”这种文体在法语文学中硕果丰富。古典主义文学本质上是贵族阶层的文学,体现皇室的审美趣味,成就也局限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域中。随着市民所受教育水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拓展,古典主义的僵死教条逐渐成为文学发展的桎梏。然而,能否理解古典主义精神和鉴赏其名著至今仍被法国人认为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的标志。{mospagebreak}18世纪:理性的年代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风格和十七世纪迥然不同,其变革尤以1715年路易十四之死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之间这一时期最为迅猛。这是一个宣扬理性的年代,也是一个多种观念滋生的年代,其中有些观念甚至对现存制度和国家具有毁灭性,其基本倾向是批判的、怀疑的和革新的。自由、宽容、博爱、平等和革命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支持。这林林总总的观念中,有些来自英国的知识阶层。这个世纪最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理念的宣传,以及对传统、教条和权威的挑战。此时的法国出现了大批被人称为“哲学党”的作家,主要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讽刺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颂扬英国的宪法。伏尔泰(1694年-1778年)攻击固执的迷信,同情支持宗教迫害和政治压迫的受害者。在他身上,理性主义的原则得到最深刻的体现。但伏尔泰的大多数作品都过于依附于所处时代,不具备永恒的文学魅力,只有他的书信和一些故事创作至今仍被阅读。德尼·狄德罗(1713年-1784年)是著名的“百科全书”的主编。“百科全书”在为人们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还旨在攻击无知偏狭、破除愚昧迷信。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创作仍然属于古典主义的范畴。举例来说,伏尔泰的诗体悲剧,便在很大程度上以高乃依和拉辛的创作为榜样。狄德罗是一个更大程度上的革新者,他的戏剧创作,以及对戏剧理论的建树,包括提出“正剧”的概念等,都适应了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需求。{mosimage}18世纪上半期的比埃尔·德·马里沃(1688年-1763年)和18世纪下半期的比埃尔·博马舍(1732年-1799年)继承了古典主义喜剧创作的传统。此外仍有一些作家从事着和理念宣传无关的纯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小说,包括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年-1747年)的《吉尔·布拉斯》和拉比·普莱伏(1697年-1743年)的《曼侬·雷斯考》。{mosimage}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生于瑞士的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他的作品宣扬人类天然的美德和本能的合理性,攻击社会文明的腐朽。他渴望生存在一个崇尚知识的世界,他本人是个教育的革新者、革命思想的启蒙者。在文学上,他则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在整个十八世纪,卢梭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一位文学家。{mospagebreak}浪漫主义文学:对古典主义的反拨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直到1815年拿破仑政权的最终颠覆,法国人都专注于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这是法国政治历史上最为风云变幻的年代。若不是因为政治变局过多
本文标题:法国文学史一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0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