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南县教研室晏德君yandejun888@163.com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实践•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我省高中化学教材的选择•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对化学学科和化学课程的认识1.历史的追溯物质文明的先导2.化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炼丹术--古代传统化学燃素说--近代化学分子原子论--现代化学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阐述热点问题中的化学机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促进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绿色化学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1.与国际接轨2.有益启示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制订高中课程;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关注课程的学术性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以学科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系统多元能力a.高中化学课程的选择性,时代性,人文性b.课程内容联系社会,联系生活,本现科学探究和科学思想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存在的问题2.改革的方向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结合人类探素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原理和化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a.过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b.课程以必修为主,掩盖了学生的差异性c.以学科中心为主,脱离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d.评价方式单一,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演练成为课程的主旋律选修模块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选择理科: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文科:化学与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省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多选其他选修模快我省高中化学教材的选择人教版:必修1必修2选修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必修)•化学1和化学2模块的教学•科学探究的实施•练习·考试与评价化学1和化学2模块的教学•模块的功能定位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内容一级主题高中必修内容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原理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1和化学2模块的教学•模块的功能与定位2.为选修模块奠定必要的基础高中必修内容一级主题在相应选修模块中继续发展认识化学科学实验化学化学实验原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1和化学2模块的教学•教学内容深广度分析及教学实例案例1:分散系及其分类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分散系解读(《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王磊):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知道丁达尔现象、聚沉(凝聚)等是胶体的重要特性,并能够运用胶体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3、认识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胶体”内容在新老教材中的变化老教材03年6月版新教材04年5月版教材位置必加选第三册第二单元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后部分学习者高三理科学生高一学生课时数2课时1课时具体内容丁达尔、布朗运动、电泳、渗析丁达尔现象课前预习提纲一、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胶体?二、胶体有哪些主要的性质?三、如何制备胶体?如何提纯胶体?四、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胶体以及与胶体有关的现象?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试验胶体的有关性质?五、胶体化学有哪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就?关于分散系的探究第一部分:学生相互交流请同学围绕分散系与胶体从五个方面谈谈课前学习研究后的认识,并尽可能地利用身边材料试验胶体有关性质。一、分散系与胶体二、胶体的制备与提纯三、胶体的主要性质四、常见的胶体五、胶体化学展望第二部分:教师引导,提升认识问题1:食盐水是溶液不是胶体,无水酒精是纯净物,也不是胶体。能否利用这两种物质得到胶体呢?能否得到浊液呢?问题2:食盐水中的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银溶液验,得到白色沉淀。有没有可能也利用这个反应,得到氯化银的胶体溶液呢?问题3:通过以上实验,你对胶体这种分散系又有些什么认识呢?问题4:如何分离淀粉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生活中如果腌制的鸭蛋太咸,可以怎样处理?第三部分:小结,相互质疑请同学谈谈学到这儿,对胶体的困惑和疑问。指出关于胶体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胶体化学是个介于物理和化学学科边缘的分支科学,介绍几本专门介绍胶体化学的书。化学1和化学2模块的教学•教学内容深广度分析及教学实例案例2:化学反应限度人教版化学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解读(《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王磊):能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快慢的,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举出生产、生活中通过控制条件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能够认识到许多化学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能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可逆反应;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知道当答件改变时会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在必修阶段不作要求。通过必修化学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从微观本质、能量变化及其利用等多种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备课时对传统与教材的反思1、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2、教材处理上与以往的化学平衡有何不同?必修的“限度”与选修“平衡”的关系?3、创设怎样的情境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学设计时关注以下几点:1、围绕问题展开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冲突。2、利用实验,而且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探究。3、让学生在体验接近真实情况的科学探究。4、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留下悬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欲望。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是普遍存在的吗?问题2:化学反应的限度都是相同的吗?问题3:可逆反应达到限度时就停止了吗?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进行得不完全,正、逆向反应同时同条件进行。在常温下,溶于水的部分Cl2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一个熟悉的化学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Claude-louisBerthollet(1748-1822)法国化学家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方案:•用BaCl2溶液检验CO32-•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用稀盐酸检验溶液中的CO32-•用称重的方法检验CaCO3是否减少•都需要对比实验一个熟悉的化学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此反应有也一定的可逆性。•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有限度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限度都是相同的吗?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有所不同。2NO2N2O4红棕色无色相同的化学反应,条件不同时限度可能不同。•此条件下进行到什么时候达到了这个反应的限度?•此时的反应是否停止了?•此时为何3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某温度和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2SO2+O22SO3△催化剂时间(min)物质的量浓度(mol/L)010203040506070SO210.70.50.350.20.10.10.1O20.50.350.250.180.10.050.050.05SO300.30.50.650.80.90.90.9OOO体系中任何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且都不为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是普遍存在的吗?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有限度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限度都是相同的吗?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有所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条件不同时限度可能不同。问题3:可逆反应达到限度时就停止了吗?体系中任何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科学探究的实施1.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于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2.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一、什么是科学探究?二、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探究?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被动学习自主学习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科学探究倡导学习者在化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者搜集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获取化学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习者化学创造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要求: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自主发展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理解化学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科学探究3.转变教师教学方式,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传统教学行为: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新的化学教学行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化学”上。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化学科学探究。同时在开展化学科学探究中重塑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怎样设计三、科学探究的实施1.熟悉科学探究环节,掌握科学探究模式(1)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说明: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内容多,不是每个都必不可少地包含这些环节,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2)科学探究的类型化学理论型和化学实践型说明:对于理论型要注意创设化学情境或引发学生的化学前概念,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整合信息,验证假设,引入化学理论。对于实践型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获得信息,增强情感体验,得到探究结论。•问题:钠燃烧时为什么有黑色物质生成?案例1钠燃烧提出猜想:1、可能与坩埚有关2、可能与钠表面的煤油有关3、可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有关4、可能是钠中含有杂质5、……设计实验方案:略学生质疑:没有必要设计这么多的实验方案。通过对猜想的认真排查和做出种种的解释进行提炼总结,提出合理的假设进行实验(为什么先出现白色物质后变为淡黄色?)案例2实验现象:用镊子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轻轻晃动,观察现象铝箔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①铝熔点较低(660℃)②铝箔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③氧化铝的熔点较高问题1:铝是否真的熔化?铝表面是否真的有氧化膜?设计实验:1、把氧化膜戳破2、把熔化的铝拉成丝3、用力将熔化的铝抛出问题2:铝能燃烧吗?设计实验:1、铝粉燃烧(吹,撒)2、铝箔在氧气中燃烧3、把氧化膜戳破让熔化的铝滴在火焰上启迪:科学探究的要素就蕴藏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教学过程之中。强调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所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铁燃烧
本文标题: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1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