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1=?拓展培训 心理学 心理培训知道 心理游戏大全
拓展培训心理学心理培训知道心理游戏大全辅导目的】1、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有什么用,团结起来力量有多大,认识到不团结有什么害处。2、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辅导方式】1、讨论分析。2、实验。3、行为训练。【辅导准备】1、故事图片。2、一小捆卫生筷。3、两个口小身大的瓶子。4、14个塑料球,球体刚好放得进瓶口,球身绑好绳子。5、学生每四人一张白纸,一份动物图案。6、四人小组里,两人带剪刀,一人带彩笔,一人带胶水。【辅导时间】1课时。【辅导地点】教室。【辅导步骤】一、故事引入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算术题:1+1等于几?(板书:1+1=?)对,在数学上1+1是等于2,但在生活中,有时1+1并不等于2。不信就看看这个故事。(电脑演示故事情节)(改为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内容:小明最爱玩翘翘板。一天,他一个人在游乐场玩翘翘板,可蹭了半天也没翘起来。这时小刚来了,他也爱玩翘翘板。于是小明和小刚为翘翘板归谁玩争了起来,最后谁也没玩成。想一想:①最后,小明和小刚为什么都没能玩翘翘板?②他们应该怎么做才对?③这时的1+1等于几?(板书:1+1=0)④1+1=0的原因是什么?小结:1+1=0这个比喻,说明如果大家心里只想着自己,不配合,不团结,不协作,即使你单个人的力量再大,再能干,最终什么事都干不成,结果都会是个“0”。二、团结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一)折筷子:1、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来做个实验。这里有一根筷子,你能把它折断吗?两根呢?(指名上台演讲)2、谁能把一把筷子折断?(学生尝试)3、为什么一根筷子我们能很轻易地把它折断,而把十几支这样的筷子合起来,我们就很难折断呢?4、如果把一根筷子比喻成一个人的力量,这十几根筷子代表众人的力量,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哪种力量容易打打败?5、你从这个实验懂得了什么道理?(一个人孤军奋战,力量是有限的,容易被打败;当几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力量就是巨大的,是不可战胜的。)(二)听故事1、如果团结了,互相协作了,(板书:团结协作),1+1会有什么结果呢?(板书:1+1=)别急着回答,先看故事。(电脑演示故事内容)内容:一天,有两个人在茫茫的大沙漠里迷了路。其中一个人腿伤了,走不动了,但他身上还有半壶水;而另一个人,身上一滴水也没有了,快渴死了。2、你能想个办法救救他们吗?3、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1+1等于几?(板书:2)4、继续看电脑演示故事:这两位得救的人原来都是科学家,他们回到工作的地方后,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一起研制出了一种新药,治好了千千万万病人的病。5、这时的1+1等于几?(板书:1+1>2)6、反过来想一想,在沙漠里,如果这两个人像抢翘翘板的小明、小刚一样,结果会怎样?小结:只有团结协作,1+1才会等于2,甚至大于2。(三)众球出瓶怎么样才能很好的配合,协作呢?请同学们做个实验。1、(出示瓶子)仔细观察:这个瓶子有什么特点?2、在每个瓶子里放进了七个球,每个球身上都绑着一根绳子,而这玻璃瓶口刚刚好能够通过一个球。现在,这个瓶子就是一间着了大火的房子,里面的球就是被困在房子里的人。而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情况危急,再不逃出去,房子就要塌了。你们该怎么逃出去?3、指名十四名学生上台演示。4、分别提问两组学生。①你们组为什么能这么快的逃出房子?②你们组出现了什么问题?5、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些被困在房间里的人,心里都只顾着自己逃命,一拥而出(教师演示:把球一起提起),会出现什么后果?小结:所以,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三、实践活动:《贴图比赛》:1、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图案中的鱼、气泡、水草剪下来,贴在白纸上,再涂上颜色。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可以改为一个心理游戏为(一只青蛙跳下水,咚!),操作程序是念"一只青蛙跳下水,咚;两只青蛙跳下水,咚,咚;三只青蛙跳下水……每个学生念一个字,从"一"开始,依次轮流念下去,2、进行活动。3、做得最快的一组回答:你们组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四、总结这节课,通过我们做的几个实验和亲身体验,让我们知道了,人不能自私自利,心里只想着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0”,也就是失败。但如果大家团结协作那将没有人能打败你们。我们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那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代,但有一种精神千万不能丢,那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希望在坐的各位同学能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携起手来,一起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辅导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辅导重点】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辅导难点】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辅导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气球、充气筒、棉线等。【辅导步骤】一、在问题情境中了解合作1、导入问题情境1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有没有必须靠两个人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根本就完成不了的事情?试举例。学生简答后教师归纳: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问题情境2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片出示的工作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图片略)①出版一本书;②制造一辆汽车;③唱一台好戏;④三峡工程。师生共议后归纳: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就像我们这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板书:出示形似握手的合作两字)2、引出“合作”(1)要求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分析合作的含义(2)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3、了解合作(1)学生看表演并分析得出: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基础。学生表演:两个同学放学结伴回家,到了院子,一全同学想去打球,一个想赶写作业,两个互不谦让,最后只好各做各的事了。(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他们能在一起合作吗?为什么?)学生小议后分析:这两位同学没有共同的目标,是不能合作的,因此要合作就必须有“共同的目标”。(2)学生辨析后明确:合作要坚持原则(课件呈现问题)①有同学考试时不会做,叫你给他抄,并答应给好处,你能与他合作吗?为什么?②有同学打碎了教室玻璃,就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隐瞒不报告。你认为这种“哥们义气”的做法对吗?教师补充:对,我们与人合作还应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并且还要遵纪守法。对别人、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可以合作,否则就不能合作。二、在合作的游戏中学会合作1、合作性游戏:比比谁的气球多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边竞赛边思考:怎样才能使合作获得成功?(哪些行为有利于合作?)游戏要求:①每组派三人组成参赛小组,充分利用老师给的三件东西(充气管、气球、棉线)给气球充气,不能用嘴吹。②在规定时间内给气球充气,多者为胜。③时间3分钟。(非参赛同学边为本组加油边观察和思考老师的问题)2、领悟有效合作的行为基础①学生分组讨论。②请冠军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的想法,做法。③请同学们结合比赛谈谈认识,并找出有利于合作的行为。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并板书。板书(围绕合作二字呈花瓣状):互相友爱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知识和能力3、辨析判断,深化理解(1)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哪种做法是有利于合作的?哪种做法是不利于合作的?课件呈现有17种行为的不规则图形。(红色为有利的行为,兰色为不利行为,学生选择点击后变色)(2)在合作中怎样使对方满意你,接受你呢?以三道判断题帮助大家理解。(分组判断:每次请一个组的代表回答选择的答案,要求其他组的同学倾听并思考其分析的合理性。)①合作伙伴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怎么办?A、心里不痛快,不高兴。B、甩手不管,看笑话。C、仔细想想他的话也可能有道理。②自己的做法被合作伙伴误解了怎么办?A、心中很委屈,但不作声。B、由此发生争吵。C、不争吵,在背后发牢骚。D、真诚地说理,想办法消除误解。③合作中两个人都需要某件东西,怎么办?A、抢在别人前边先得到。B、合理协商,共同使用。C、为了成功,主动谦让。(3)结合上述分析,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是否善于合作,并与好朋友互相合作交换心得,共同进步。老师强调:发现了问题,可能有的同学会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羞愧,可是老师相信大家找到问题后一定会克服它,从一个不善于合作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善于合作的人。三、在实践活动中尝试合作结合理论尝试合作游戏:板鞋比赛。1、拓展合作广度,激发合作意愿(1)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班级参加秋季校运会的“板鞋比赛”出谋划策。介绍“板鞋比赛”的规则。(2)全班交流讨论参加“板鞋比赛”的选手怎样合作才能成功。要求各组同学要挑选最能展现本组实力的同学参加,不参加的同学也要为他们鼓劲加油,大家齐心协力争取胜利!2、在合作中体验成功,感受合作的喜悦(1)学生按照他们想出的合作方法尝试板鞋比赛的活动。(2)老师小结:在刚才的板鞋比赛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之间的成功的合作,这不仅表现在走板鞋的同学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更重要的是老师看到了没有能上去参加比赛的同学并没有感到不高兴,而是在下面为他们大声加油,老师看到了一个团结的合作的班集体,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秋季运动会我们班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大家有没有信心?好,愿每一个同学成为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前进的合作之星!摘自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教案(更新3)——爱在指间【理论依据】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一些人之所以人际关系不良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他不懂得感恩、付出,不体谅别人;有的人总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自己又不愿付出。【设计目的】1、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2、让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学会“用四个手指迎接爱”【活动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活动方式】1、游戏活动2、讲述与讨论【活动准备】1、录音机(一盒舒缓的音乐磁带)2、大致了解班上同学人际关系的现状3、把桌、椅搬到教室后边,让教室有一个空旷的场所【活动步骤】1、让一半的同学先围成一个圆圈,另一半的同学分别站在围成圆圈的同学的身后,形成一个稍大的圆圈。2、播放音乐。叫圈里的同学转过身来与外圈的同学相对而站。介绍活动规则:“当我说‘手势’时大家来做:如果你与对方都伸一个手指,表明你们互为陌生,不愿认识,听到我喊‘动作’时请把脸转向左边;如果你们伸两个手指,表明你们愿意相识,听到我喊‘动作’时互相握一下手;如果你们伸出三个手指,表明喜欢对方,听到我喊‘动作’时双手握一下;如果你们伸出四个手指,就表明你们愿意分享对方的快乐、承担对方的痛苦,能为对方真心诚意的付出,听到‘动作’时请拥抱对方。如果你与对面的同学伸的手指不一样,就不需要做动作。”3、开始活动:老师说“手势”完成一个动作。4、叫圈里的同学向左跨一步,再次进行活动……重复活动,直到向左走了半圈。5、教师小结:总伸一个手指的同学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了我们?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懂得付出。我们总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我们又付出了多少呢?大家回头看一看,有多少人就因为你的舍不得付出而与你檫肩而过,也许等到你愿意付出时,已经没有机会了!6、叫里圈的同学再向左跨一步,再次做刚才的活动一次。7、请同学自由讨论(希望出现的结果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用四个手指迎接爱)。8、请同学自愿到讲台谈谈自己的感受。(鼓励活动开始时总是伸出一个手指,而最后一次却伸出了四个手指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9、教师总结:我今天之所以带领大家做这个活动,是想让大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当你对生活充满了感激时,你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很多,你会觉得自己时可爱的,因为很多人都在为你默
本文标题:1+1=?拓展培训 心理学 心理培训知道 心理游戏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1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