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诗词鉴赏格律要求诗歌古诗现代诗表达方式内容情感每句字数: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体诗近体诗叙事诗如白居易《卖炭翁》抒情诗如李白《赠汪伦》哲理诗如王安石《登飞来峰》律诗:八句四联绝句:共四句诗山水田园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咏物诗如于谦《石灰吟》边塞诗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诗如李白《送友人》咏史诗如杜牧《赤壁》爱情诗如李商隐《无题》诗歌分类【词】是近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古诗词鉴赏题常见题型第一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诗歌中常见情感类型作者常常所要表达的情感主要有:孤独、寂寞、忧愁、惆怅、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建功报国类】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忧国伤时类】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思乡怀人类】思亲念友;边关思乡;羁旅愁思;闺中怀人。【送别感怀类】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评析主旨类问题常用术语必备】⑴深化意境⑵深化主旨⑶意境深远⑷意境优美⑸意味深长、耐人寻味⑹言近旨远⑺言简意丰8含蓄蕴藉(委婉)9意在言外(言外之意)第二种模式描绘意象、意境型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古诗词中常见意境用词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宁静幽深、肃杀萧条、空旷孤寂、宁静祥和……(结合具体诗词作答)第三种模式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四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古诗词中表现手法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相生)、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它写作技巧: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渲染、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古诗词中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等第五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古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一草木类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例2】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例1】苏轼《咏幽兰》:婀娜花枝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也自芳。【例2】郑燮《高山幽兰》: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例1】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例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例1】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绘了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自己淡薄名利的隐士心境。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例1】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例2】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例3】苏东坡《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例4】傅庞如《咏竹》:“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例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例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例3】刘禹锡《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例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例2】林黛玉《葬花词》中“花谢花飞香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等句,以落花自喻,抒发自己寄人篱下,自怨自怜的落寞惆怅之情。【例2】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二动物类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例1】唐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例2】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例3】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例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例2】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飞的大雁来侧面描绘边地秋天的肃杀萧条。【例3】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例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乌鸦——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衰败荒凉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例2】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例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例1】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三风景类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乡怀人【例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例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例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月夜思亲,借月色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例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例2】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例3】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例4】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长亭: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离别之情【例1】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本文标题:诗词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