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文言句段的翻译方法.
课前热身考点精解题型探究技巧提炼[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醉书斋记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选自《续古文观止》【注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准备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解析】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个实词,分别加以解释,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省”意为“知道”。B项“烂漫”是“率性、放浪的样子”的意思,译为“坦率自然的样子”正确。C项“僻”译为“怪僻”正确。D项“赚”(zhuàn)应解释为“哄骗”,由妻子笑作者骗她并说“不能赞成君谋”可知。【解析】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遂自投汨罗以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余倘然久之念悲其远也,亦哀之D.仍挟一册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解析】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考查了《考试大纲》中所列的“以、者、之、与”四个常见虚词。A项中两个“以”都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前者译为“来”,后者译为“于是”。B项中两个“者”都用在动词后面,组成“者”字结构,作“……的人(或事)”讲。C项中前一个“之”是音节助词,后一个用语法分析法可解,“之”作“哀”的宾语,相当于代词“他”。D【答案】C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①A.①③④B.C.①②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提供了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句,要求选出三个句子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①句写屋内陈设;②句写他的读书情态,但体现不出“醉”;④句写他想戒除书瘾,均不符合要求。①④句明显不合题意,由此即可以排除A、C、D三项。③⑤⑥句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本题选取阅读材料中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设立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B项错误,夸大程度。从文章第3段可以推断出作者并非不谙世事,不近人情。“不遽见”即“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并非拒绝客人【答案】B5.(1译文: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2译文: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3译文: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命题意图】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翻译能力。【设题特点】从文中选出三个涉及文言现象较多的句子,要求考生翻译。【解题思路】解答翻译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并准确地理解文意。(1)题中的关键词语与特殊句式有“竹床一”、“木榻一”、“以”三处。“以”“之”用“对”字法分别将其译为介词“用”和代词“它”。“竹床一”“木榻一”是特殊句式(定语后置),需要结合“调”字法和“补”字法,“一”分别译为“一把”“一张”,文言文中很少使用量词,要根据情况补充,然后将其调至“竹床”、“木榻”前,即为“一把竹椅”“一张木床”。(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目间)见”、“骇愕”、“罔”与“所指”四处。“所指”是所字结构,应译为“(我的)意图在哪里”,且要补足省略的代词“我”。(3)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因”、“诚”、“旋”与“畔”四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因思余于书(之痴)”“诚不异伶于酒(之痴)”,“畔”通“叛”,这里解释为“违背”。【参考译文】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恬静安适。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之类的东西。一张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zhǔ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作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坦率自然地熟睡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文言翻译要求将文言文段中的句子翻译为通顺的现代汉语句子。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要杜绝翻译“大意”。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准确解释;同时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体味句子语气。特殊句式和特殊用词现象往往是翻译题的赋分点,翻译的关键是找准得分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译文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对考生而言,更要注重“信、达”两点。1.单独设题考查翻译一般翻译从文言阅读材料中挑出的三个短句或两个较长的涉及文言现象较多的句子,赋分一般为8~10分。如本讲课前热身第5题。解答翻译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并准确地理解文意。绝大多数考卷采取这种命题2.结合断句考查翻译要求翻译文言片段中的两个句子,并给其中的一个长句断句。一般赋分总计为10分。这种题型主要出现在近年福建卷中。如2005年福建卷第9小题(本讲类题集训第二题)和2006年福建卷第9【样题示例】[2006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①,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选自《颜氏家训》【注】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间行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每(A.不徒高谈虚论徒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纠”与“劾”意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解析】C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A.B.C.D.【解析】考查筛选文中信息。B项均为“养尊处优”。C项前者为“崇尚空谈”,后者说的是晋朝上层统治者,不是“士大夫”。【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
本文标题:文言句段的翻译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