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随堂检测:第32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一基础达标1.在山清水秀的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猴、蛇、鹿、熊等动物,还有珙桐、蜣螂、细菌、真菌等生物,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猴、蛇、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2.(原创题)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1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2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3.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4~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4.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2·(1)这个食物网包括________条食物链。(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________,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________。(3)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________。若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二高考体验5.(2012·海南单科,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6.(2012·浙江理综,5)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7.(2013·江苏单科,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总称,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既有各种各样·3·的生物,也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无机环境,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蛇、猴、鹿均有很多种,所以猴、蛇、鹿均不止一个种群;生物群落是所有生物的总称,不能单指动物或植物,故不能说所有动物构成一个群落;蜣螂以动物粪便为食,腐生菌指从已死的动、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中吸取养料,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活,很多细菌和真菌属于此类,因此,蜣螂、腐生菌属于分解者。2.解析:选C。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由题中食物关系可知甲、乙为生产者,A项正确。最初甲与乙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甲、乙的竞争中,甲最终胜利,B项正确。T时间后只有甲为生产者,丁是丙的捕食者,丙是甲的捕食者,丁的数量大量减少,就会导致丙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甲被大量捕食,使得甲的数量减少,C项错误。由图2知,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因自身增长而导致的营养、空间等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3.解析:选D。由图中曲线可知:①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②三个种群的生物的捕食关系。根据图中A、B、C三个种群个体数的关系,可确定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种群B在第4~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的增加和C的减少;B和A均为消费者,它们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A、B、C三个种群中不包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4.解析:(1)从草开始,到狮子结束,共5条食物链。(2)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是第三营养级;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是第四营养级;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这条食物链中,狮子是第五营养级。(3)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草减少,其他生物都减少。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答案:(1)5(2)三、四、五捕食和竞争(3)草没有明显变化5.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6.解析:选D。此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并且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项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7.解析:(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可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鲫鱼为杂食性动物,既能取食浮游植物,也能取食浮游动物。鱼在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的同时,减弱了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同时鱼的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可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稻田的营养物质量、空间等是一定的,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争夺阳光、水中的矿质营养等而形成竞争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营养结构复杂可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鸟类在食物链中处于较高营养级,鸟类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浮游动物(3)竞争(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5)①
本文标题: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随堂检测:第32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