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属于()范畴.A.单项法律B.基本法律C.行政法规D.教育规章2.《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A.6周岁B.5周岁C.7周岁D.8周岁3.我国中小学实行()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C.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教职工民主管理体制4.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A.民事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经济法律关系D.刑事法律关系5.辞聘是()A.学校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B.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C.学校与教师双方协商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D.学校与教师一方协商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6.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A.行为准则B.法律条文C.法律文件D.法律文书7.()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A.以法制教B.依法治教C.校长负责制D.教职工民主管理体制8.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A.平等关系B.行政管理关系C.监护关系D.上下级关系9.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A.专门的教育法律B.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C.其他法律D.教育法10.中小学教师资格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A.市级以上B.县级以上C.乡级以上D.省级以上11.《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A.县级B.市级C.省级D.乡镇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A.规范性原则B.公正性原则C.公益性原则D.公平性13.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力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称为()。A.教育法律条文B.教育法律关系C.教育法律规范D.教育法律关系主体1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C.教育法律关系客体D.教育法律条文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A.社会实践B.生产劳动C.生产力D.工农业生产16.学校具有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A.行政机关B.行政部门C.法人D.事业单位17.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C.平等的法律关系D.行政隶属关系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A.职业许可制度B.一般要求C.管理形式D.基本要求19.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A.李某与王某B.教育厅与学校C.教育厅与王某D.学校与王某20.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A.学校B.学校校长C.教师张某D.学生21.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A.宪法B.教育法规C.教师法D.教育法22.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A.教育法律救济B.教育救济C.教育行政诉讼D.教育申诉23.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A.制定主体相同B.表现形式相同C.性质相同D.主要任务一致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权利或义务25.《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A.结构形式B.表现形式C.组成形式D.组织形式26.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B.教育法规C.教育规章D.法律法规27.《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它他教育机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A.申请之日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C.第一次招生之日起D.开始办公之日起2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基本原则。A.方向性B.平等性C.公益性D.统一性2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B.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D.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工作的工作人员31.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A.1年内B.3年内C.5年内D.终身32.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A.可以B.不得C.经批准可以D.可短期33.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A.父母或监护人B.班主任C.就读学校D.所在社区或村庄34.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A.优先救护未成年人B.优先保护未成年人C.优先救护成年人D.优先通知监护人35.()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学前教育36.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B.14--16周岁C.16--17周岁D.16--18周岁37.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A.某教育局局长B.某校校长C.某市教育局D.学校38.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省教育厅D.学校39.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A.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和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研究生以上学历40.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B.民族语言C.地方语言和民族语言D.全国通用普通话和外语4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A.教育工作B.教师教育C.教育事业D.学校基本建设42.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A.平等的法律地位B.相等的法律地位C.同等的法律地位D.特殊的法律地位4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A.16周岁的未成年人B.14周岁的未成年人C.18周岁的未成年人D.17周岁的未成年人44.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应对不法侵害。A.安全保护知识B.自我保护技能C.安全知识D.安全技能45.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B.学校负责人C.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D.直接责任人46.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A.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B.调查事故原因C.查清责任D.报告上级部门47.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A.16周岁的未成年人B.14周岁的未成年人C.18周岁的未成年人D.17周岁的未成年人48.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A.教师工资B.教师报酬C.教师奖金D.绩效工资49.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A.动手能力B.热爱劳动能力C.热爱生活的习惯D.活动兴趣50.1981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正式实施,拉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依法治教的序幕。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51.《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C.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D.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52.《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C.教育的公益性的原则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5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A.国务院负担B.地方政府负担C.分级管理,地方负责D.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54.我国的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决定的。A.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B.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性C.教育行政处罚D.教育行政许可55.《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A.社会作用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56.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A.义务教育法B.宪法C.教育法D.教师法57.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职责。A.教育B.保育C.监护D.教育、管理、保护58.《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赔偿责任59.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A.未成年人进入标志B.成年人禁入标志C.出示身份证件标志D未成年人禁入标志60.学校要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A.意外伤害保险B.人身保险C.财产保险D.医疗保险61.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A.吊销办学许可B.限期改正C.限期整顿D.罚款6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A.通知监护人B.通知监护人到场C.通知未成年人D.通知未成年人到场63.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依法给予()。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吊销营业执照D.拘留64.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己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A.学生B.未成年学生监护人C.学校、教师D.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1.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A.教育法的适用B.教育法的执行C.教育法的遵守D.教育法的宣传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A.入学B.升学C.就业D.获得报酬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1.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法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A.实施初等义务教育B.实施初级义务教育C.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D.在实施初级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等义务教育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A.靠教师B.靠
本文标题: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