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公司并购应对战略研究——RM公司案例的启示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司并购应对战略研究——RM公司案例的启示姓名:仇旭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指导教师:项保华20040428公司并购应对战略研究——RM公司案例的启示作者:仇旭东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条)1.学位论文杨俊全流通增强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2008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份分隔的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成为牵动证券市场神经最敏感的因素。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制度缺陷,它破坏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存量资源的整合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最为重大和迫切的任务。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大局已定,中国证券市场从此突破基础性障碍,全流通时代正式丌启。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理顺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形成新的公司价值评估体系,为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完成,证券市场的全流通时代即将来临。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所在,是连接微观企业治理与宏观资本市场的纽带,而控制权市场正是这一纽带的重要桥梁。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其实质是对稀缺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对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是看对这一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改善和提高了公司价值,增进社会福利。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市场最具魅力的风景,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实现企业扩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手段。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为优化控制权搭建了平台,从根本上讲,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绩效的提高。但鉴于我国股市曾进行的三次规模较大但均未获得成功的国有股减持改革试验,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化解国有上市公司深层矛盾。如,没有改变国有股持股主体缺位问题,没有降低国有股东的代理成本,也没有改变控制权的行政配置问题。那么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究竟有没有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能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是否增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本文的主旨。论文以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并购效率理论为依据,采用描述统计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股权分置使得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外部治理作用遭到削弱,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极为低下。2.短期内,股权分置改革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实践中并未明显改善国有上市公司业绩,同时并购绩效提高也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好于国有上市公司。3.股权分置改革为实现国有上市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但这并不代表一个有效的控制权市场体系的自然形成。国际上国有股流通经验表明,每个国家对国有股流通都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不是全方位、大爆炸式的流通,应对战略性部门和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国有股流通比例进行限制。就中国控制权市场的发展而言,若要培育和建设一个符合市场规律与中国企业特色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则须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b75af1bd-2178-4d74-ad92-9e22006d6f87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日
本文标题:公司并购应对战略研究——RM公司案例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