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义”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很突出的思想。小说一开头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写的一个“义”字。但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内涵是比较复杂的,属于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社会阶级和基层中,有不完全相同的含义。常常和其他的伦理观念相联系,有正义,信义,情义,恩义,忠义等等的不同。战国时期,信陵君等人养士,礼贤下士,被称呼为一种美德,那是一种贵族豪门之义,主给客以恩,客则“是为自己”,是一种以主奴关系为基础的“恩义”。秦汉时代,有乡曲的“侠客之义”,即舍己为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类的言行准则。这种侠客之义,主要内容就是历代在民间流行的“信义”。主奴关系的“恩义”扩大到君臣关系就是“忠义”。这是历代统治阶级所大力提倡的,是封建时代维护君臣关系的道德准则。孟子曾提出过君臣关系的最高理想,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下层人民群众互相扶持帮助的信义,也有上下隶属关系的“恩义”和“忠义”,而且后者占有更突出的地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采用的是民间结义的形式:异性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内容是民间的“信义”。为了同卷首的这段描写相呼应,表现刘备讲求信义,小说在关羽和张飞被害后,特意写刘备不顾蜀汉的整体利益而举大兵伐吴。但从三人关系的发展看,实际上主要内容还是“恩义”和“忠义",因为从表面上看,三个人是朋友,兄弟关系,而结义的实际的目的却是恢复汉室,帮助刘备打天下。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第二十六回,写关羽暂归曹操以后,曹操出于爱才,想要留住关羽,派张辽去试探他。张辽问:“兄与玄德交,比弟与兄如何?”关羽回答说:“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岂可共论乎?”这时候,刘备败投袁绍,身无立足之地,离做皇帝还差得十万八千里,但关羽已经以君臣关系看待了。与其说这是关羽的思想,毋宁说是小说作者的思想。小说具体的艺术描述写正是这样体现的。第二十五回,写关羽在曹操那里,秉烛达旦,维护的是“君臣之礼”,挫败了曹操的阴谋。挂印挂金,过五关斩六将,信守誓约。这些都使得曹操大为赞叹:“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并教育他手下的人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所谓“事主不忘其本”,“不忘故主”,强调的都是“忠”,“义”在这里是附属于“忠”的。关羽写信向刘备表达他的赤胆忠心,其中有八个字,可视为关羽一生的写照:“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义”和“勇”是关羽形象最突出的特色,其中“勇”是从属于“义”的,而“义”则又是从属于“忠”的。“忠义”不可分。所以可以说,关羽是一个“忠义”的化身。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忠义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7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