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弘扬社会公德从我做起
1弘扬社会公德从我做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公共道德”或“公德”,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生活实践和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从去年11月我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以后,广州、香港、山西、北京等地区也陆续爆发了疫情。非典疫情为什么在我国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而我们的邻国,比如日本,虽然出现了SARS病例,却没有出现疫情的蔓延。实际上,疫情的快速传播需借助于诸多条件才可以实现。交通网络发达、人口流动频繁是客观因素,但其它国家的情况也大致相仿,因此这个因素不足以对我国的疫情作出单独的解释。从我国的国情看,人口多、密度大,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政府的应急反应体制、信息公开机制尚有欠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和社会管理的力度不够等等,都多多少少与疫情的扩散有关。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应被忽略——我们许多人一方面斥责社会公德世风日下,一方面又自我侵蚀着社会公德。2例一:随地吐痰。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由来已久。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一艘外国客轮上,目睹一个拖着长辫的同胞把一口浓浓的黄痰吐在红地毯上,一直萦记在心,并特地著文,欲唤起民众觉醒;刘半农先生留学法国归来,看到以前随地吐痰的“王老五”还在“哈而啵”地吐,心情很是沉痛。时至今日,我们的脑后早已没有了辫子,但“哈而啵”的陋习依然如故。例二:乱扔垃圾。在各类公共场所,我们轻易的就能在地面找到烟头、果皮、废纸等垃圾的踪迹;在小区居民楼,有些住户已经习惯于让垃圾或污水从窗口开始自由落体运动。一些企业甚至将有毒垃圾随意丢弃或将超标污水排入江河,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岂是前面提到的生活垃圾所能够比拟的。例三:大声喧哗。有些人似乎并不认同“有理不在声高”的劝诫,常常以声壮势、以势压人,于是嘴巴大张、粗话连篇、唾沫飞溅;打起喷嚏来也是不遮不拦、毫无顾忌,不但声震四方,而且细菌、病毒也随之四散飞舞,然后落到更多的地方安营扎寨,传宗接代。例四:滥吃动物。有些人遇到动物,立刻想到的往往不是怎样喂养、如何保护,而是什么味道、如何吃法。非典疫情出现之后,科学家们经研究已初步得出结论:SARS病毒源自某种动物。对此,人们该作何感想?3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还有随意穿越马路、进行虚假宣传、不负责任饲养宠物、肆意损坏公共设施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例举了。这些问题,形式各异,但本质是相同的——缺乏公德心。梁启超先生曾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偏于私德,是说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亲友;缺乏公德,则是说不能善待他人和环境。绝大多数人谈到这些问题时也都知道是不对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改不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社会公德除了需要个人的行为来维护、来遵守以外,更需要的是全社会整体公德意识的提高。为此,我们首先应该促使我们对存在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中的毛病和社会公德的欠缺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自身的错误中、从深刻的教训里进行思考和学习,主动改正不良的习惯;其次,以法律的手段来强制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严法、重典来进行约束;最后,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应当高度重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特别是作为长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下一代从小就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观念并自觉的遵循。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一点点酵母却能发起一个巨大的面包。每一个个体的“我”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人人4都愿意做一粒酵母,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弘扬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唤起一种民族精神,是传承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美德。您,热爱您的家乡吗?您,热爱这片物华天宝的中华大地吗?爱她们,请您珍惜她们!哪怕您,少说一句脏话,少吐一口痰,少违犯一次交通规则;哪怕您,多一次帮助老弱病残,多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多一次的义务献血……我们的社会就会处处充满阳光。为了我们美丽的家乡,为了建设一个崭新的、文明的大武汉,我建议: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盟约——弘扬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本文标题:弘扬社会公德从我做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8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