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表征,民居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悬虚构屋”的河姆渡干栏式原始建筑始,浙江的民居随着气候、地形环境以及人们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就聚落选址、布局以及各类建筑物的处理等要素而言,浙江民居大致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聚族而居;顺应礼制,注重人伦自然风水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江民居十分讲究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的环境,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后左右建筑关系,并将它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和发达的直接元素。这中间虽然含有不科学的成分,但实际上却是朴素地流露出崇尚自然,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和谐协调的思想。山水聚合,藏风得水,重于水的瀛畅,确实是环境美好的一种表现《黄帝宅经》曾经说:“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若不安则门族衰微”,兰溪诸葛--诸葛八卦村原来叫高隆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钟池是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钟池并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奇妙无比。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村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结为有机整体的目的,数百年的运转并没有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和环境面貌发生重大逆转,依然呈现出原有的朴实的精神和文化意味。血缘聚居浙江民居多以血缘为纽带形成氏族村落,且多有谱牒可稽。一个个聚族而居的村寨、坞堡、院落,构成团块式的空间结构,团块的核心是一个房派的宗祠,两侧是这房派的住宅,十几个团块形成整个血缘聚落,以宗祠居中,成为同宗血缘联系的纽带。这种空间结构寄托着人们对家族凝聚、团结、和睦的向往祠堂一般采用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院落空间由数进建筑构成,一般包括大门、仪门、正厅、后寝等,有些祠堂还在后部设置花园。祠堂的正厅亦称享堂、祭堂,是拜祖先神主、举行祭祀仪式及宗族议事之所,后寝为安放祖先牌位和悬挂祖先画像之所。礼制人伦浙江民居注重人伦,特别强调教育环境的营造。族长家长都十分重视小孩的教育。宗族的祠堂常常是学生的开蒙之处。同姓子弟不论富贵贫贱,书院教育的门总是向他们开着的。重视读书氛围的布置,从房屋的梁枋等空间结构到门窗隔扇上的小雕饰,从教育子弟崇德尚礼的厅堂命名、题匾、撰联、题刻到巍然高耸于低矮的住宅之上的文昌阁和文峰塔,无不体现对诗书传家、耕读为业的生活样式的讴歌。民居所反映的礼制制度、崇祀制度等无不教育族人守规矩,有分寸,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准则,以达到修身、立族、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让人感受到封建宗法制度和组织的力量,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念通过人们的行为在民居中的演绎、传承和表现金衢地区三合院式--满足这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位序要求富家大户,人口众多,主管、佣人、雇工一应俱全,为严防内外,三进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厅后侧设高墙,开小门,固深院,女眷、小姐深居后楼,平时家中小姐外出,须有父辈兄长陪伴,只有少数几个重要节日如春节、演戏时,女眷才能外出观赏。生活所需均由佣人送入。佣人入内,需走边门及后门,不得走正门以河姆渡为代表的昊越古国悬虚构屋方式孕化、发展出来的干阑式、穿斗架民居体系,是浙人顺应多雨、潮湿、地形疏碎环境的最好选择和智慧结晶浙江民居建筑艺术园林宅第的“缩天之美”,宁波大墙门的“藏天之美”,绍兴台门的“测天之美”,十三间头、小天井住宅的“治人之美”,浙南长屋的“自然之美”。楠溪江,浙江省东南部一个封闭的流域,一个独立的经济区,从唐代以来,始终是一个政区,所以它又形成了一个文化区,一个方言区。永嘉楠溪江中游住宅浙东民居建筑发展的历史痕迹“性爱淡素,不尚浮靡,且殖业繁蕃,创第宏敝。”溪口,蓬溪,廊下,花坦,苍坡,周宅,珠岸等明代的住宅还比较多。明代大约是楠溪江中游村落建设的高峰时期它占地总宽45-50米,总进深39米,面阔13开间,左右还有小天井,形成“日月井”的格局,都有附加房间,全屋总间数不下50。大门前,是一个深7.5米,宽28米的广场,地面铺块石,中央部分用卵石镶成图案。第一进深4.1米,后面的小院面积为5.2米*10.2米,整个是个水池,中央有一条甬路通过。正屋进深10.6米,有前后廊,后进进深8.3米,有前廊,它们之间又是一个水池,面积8米*12米,周围有回廊。楠溪江中游大宅芙蓉村北端甲宅东立面芙蓉村北端甲宅西立面芙蓉村北端甲宅南立面芙蓉村北端甲宅北立面芙蓉村北芙蓉村北端乙宅立面之一芙蓉村北端乙宅立面之二芙蓉村北端乙宅立面之三丰富变化的住宅形式岩头、苍坡、芙蓉三村长条形住宅和三合院三合院式的有一种变体:加一个不大的后院,平面呈“H”形。四合院和三进两院的大宅,各村几乎都有,但不多松水风月前水塘与景观四个里面不封闭,两面山墙有窗,偶然有门。小型住宅的构图最善于变化,只要平面上有一点变化,里面就能引发很大变化。三合院的住宅是楠溪江中游最基本的形制,比较模式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院落宽敞,充满阳光。三合院的模式是在前院墙正中设院门,单开间,左右各有一榀小小屋架,有前后檐柱和山柱前院到住宅室内有过渡性的空间,就是从借条石算起宽达两米多的檐廊。住宅质量三合院住宅,四合院和三进两院住宅,质量都比较好,楠溪江住宅很特殊的做法,明间檐柱之间没有枋子连系,形成一个缺口。建筑风格住宅是楠溪江建筑风格的代表。楠溪江建筑的开朗亲切、活泼灵巧、朴素真实、纯净自然,都最鲜明地表现在住宅上。住宅的基本材料是蛮石和原木,保持自然的形态。与村落环境的交融浙江地图浙南地区浙南地区建筑整体风格:A.一字形长屋B.多院落式长屋C.建筑艺术D.特色及成因一、横向发展二、开敞通透三、立面丰富,四个面都可成为主立面四、檐多且深远五、重结构、不事装饰六、建筑风格具有古风七、原因探所(历史文化,商业要求,自然环境,功能等)案例1:玉海楼(浙江省瑞安市)案例2:林坑(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案例3:胡氏大院(浙江省最南端泰顺)案例4:洞头海岛民居(浙江省温州瓯江口)玉海楼,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东北隅,是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三面环水,前后两进。玉海楼这个具有浙南特色的建筑群由玉海藏书楼、孙诒让故居和百晋陶斋组成,分别坐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条纵轴线上,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玉海楼建筑古朴,树木苍翠,绿荫蔽空,庭院四季花木芬芳醉人。玉海楼是孙诒让藏书治学著述之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林坑并非徒有虚名,它有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所幸未遭过度开发,那些造型玲珑剔透的木屋至今仍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古朴自然。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和谐统一。村中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白云时而缭绕,让人不知身在何处。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白云缭绕,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绝妙的乡村美景。越深入,越是惊诧于这天斧神工般的杰作。山地民居处处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自然美。民居从选址布局到建筑单体、功能合理实用,充分地利用自然的因素。如通风、采光、后山的天然泉水等,形成小气候的生态循环,用于自然还于自然,自觉地形成了与自然高度的和谐。有助于景观创作中对自然的认识。胡氏大院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泰顺的民居建筑很有特色,而胡氏大院是该县保存最完好的单体建筑。胡氏大院是以三和院为平面布局建筑中的典型。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93年),道光年间(1833年)重修,历经漫长的历史,现在还有9户人家在这里居住。整个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平面布局为棋盘式,有两个三和院组成,院中间建有两道横墙,犹如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住宅的大门是对称的石制门楼,最令人称奇的是,院中的排水系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现在还在正常使用。胡氏大院庭院三边有排水槽承接屋檐流淌下来的雨水,内廷的地面为四周低、中间高,所以在雨天时,雨水就可以顺着地势排到水沟,然后顺着水沟流入溪流,非常巧妙。洞头县地处浙南温州沿海,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全县总面积8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100.3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人。地理坐标为北纬27°51′,东经121°08′。岛上的居民大都为历代因张网捕鱼以及逃荒、逃难到此的福建、浙江籍一带居民后裔,虽然地区、习俗不同,其民居建筑各有特点,但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往往依山而建力求趋利避害,抗台风特点明显;二是近海岸边小商埠附近的民居建筑渔商文化特点清晰;三是留存在民居中的闽南建筑特色较为鲜明。。岛上所有的建筑正立面与侧面等四周墙面不是用泥土、砖块或是木头建构,而是就地取材、开山挖矿,采用具有抗台风性质较强的块石结合泥土糯米或者和上泥灰砌成洞头民居建筑的屋顶,其所盖阴阳小青瓦上,大都是块石压瓦,以防大风吹刮瓦片而遭致房子被摧毁,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闽南建筑文化特征、艺术手法的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如典型的直棂窗,在洞头民居中十分常见。有东岙林奇宅的一楼大门直棂门,陈后党宅的正立面直棂大门、东面山墙二层直棂窗,方荣正宅的正立面直棂大门及双层三开间直棂窗等。再如山花上的悬鱼,在东岙村陈府庙门口东侧已废弃的山墙上,也可见到。浙西民居合院建筑常把四周的房屋连结在一起,围城一个或多个公共空间。天妃宫又称天后宫,位于衢州城内天皇巷。天妃,为宋代时莆田林氏之女,卒后显应于海上,为海上女神,元至元年间封天妃神号,清康熙年间加封为天后,台湾、澎湖等地称为妈祖,一直为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所祭祀。现天妃宫为清嘉庆年间闽商捐资重建,仅存665.3平方米,三进二明堂,有南北二台门。。”富家大户,人口众多,主管、佣人、雇工一应俱全,为严防内外,三进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厅后侧设高墙,开小门,固深院,女眷、小姐深居后楼三进二明堂骏惠堂建于明成化年间(1466年),并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占地面积854.48平方米,属于琉璃瓦面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布局为三进二明堂,厅前有一院,院前有牌坊式台门,顶楼砖制牌匾,题“浙水明宗”。第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门廊下有木质牌坊,中间匾额“钟英”二字,四周饰双凤戏珠,双鲤跳门等雕饰。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已改建平屋式。衢州周宣灵王庙现存三进二明堂大门门厅的藻井第二进第三进浙江特有建筑“天井院”天井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三间两搭厢以及对合。浙西建筑艺术—霞山古建筑群建筑艺术有浙西建筑明珠之美誉的“霞山古建筑群”,承袭明清徽派建筑之精髓,其福扇、槛窗精雕细琢、品类繁多、花格窗权玲珑剔透,令人叹绝。霞山的福扇是紧贴天井的左右厢房的天然屏障,是一字排开的花「,大部分民居隔门是向内开的,遇到婚丧嫁娶出入人多的时候,就可以将格心摘下,使里外打通成一片。霞山福扇结构分为四段,上部为上夹堂,中部为心仔,中间为中央堂板,下部大多采用为光面裙板,福扇设计1、冰纹嵌玻璃式2、灯笼嵌玻璃式3、断字葵式4、云纹花节嵌玻璃式5、宫式万字嵌玻璃式6、云纹花节式小桥·流水·人家绍兴民居浙北民居台门三千出越都一河两街绍兴民居的地域特征不仅体现在空间形态上,连冠名都有其个性。规模较大的住宅,一般称之为“台门”。台门与台门之间通常是狭窄的巷道,这些小巷多为青石板铺路,每当梅雨季节,小巷在江南特有的丝丝细雨中向远方延伸,构成一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道路两侧的山墙下部,即相当于在墙裙的位置,往往用石墙作为外墙材料,以保护里面的砖墙不被破坏。绍兴民居多为一至两层,平面布局并不一定沿建筑轴线严格对称,许多民宅的入口为正面侧边的弄堂,上面为二层的房间。当人们沿狭窄阴凉的弄堂而入,进入封闭的天井,顿觉豁然开朗。绍兴民居的设计者不受法则制约,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建筑布局,各个天井或大或小、或扁或长,每次拾阶而入,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空间感受。对于规模较大的台门,其天井的二层周围常附建一圈连通的环廊,即俗称的跑马廊,构成了一个上下通透的空间体系。在这里,两层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上下对话。绍兴民居的最大特点,就是民居聚落与
本文标题:浙江民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2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