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项目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概述根据北京现代制造业和煤炭行业对机电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煤矿机电技术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主要面向北京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机电高技能人才;煤矿机电技术方向主要面向华北主要产煤地区,培养煤矿机电高技能人才。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校内产学一体”、“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培养自动化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聘请12名企业机电技术方面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5个实训室(中心),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北汽福田、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首钢集团、京煤集团、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等10多家北京制造企业和煤炭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与60多家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开展机电一体化、低压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2000多人次,为首钢集团等企业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300人次,为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人员300人次,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0项;建设专业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本专业示范建设项目总需资金为1370万,其中,中央财政465万,北京市905万。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教学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一、建设基础(一)社会需求1.北京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急需机电高技能人才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工业的支柱产业。北京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产业、医药产业、都市产业六个制造业领域,预计到20082年,现代制造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6300亿元以上。其中,以北京现代、北京吉普、北汽福田等汽车制造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预计到2008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以昌平科技园、顺义开发区、通州产业园、亦庄开发区、丰台科技园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预计到2008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950亿元以上。据调查,目前北京现代制造业中,高级工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18.2%,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4%,发达国家高达40%。技能人才的总量较少,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低、存在年龄断层,已经成为制约首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2.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急需矿山机电高技能人才近几年,煤炭行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影响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普遍缺乏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没有达到全国17.2%的平均水平。按照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各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有88%的煤炭企业急需采矿专业人才,96%的企业缺少机电等技术类人才。近几年煤炭类高职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5以上,而且供需比还会持续紧张。加快培养煤炭紧缺技能型人才,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是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2006年4月,教育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采取委托培养、对口单招、订单培养、提前批次录取、设立定向奖学金、偿还助学贷款、提高就业待遇等措施,加大煤矿人才培养力度。(二)专业定位根据北京现代制造业和煤炭行业对机电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煤矿机电技术方向。1.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面向北京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1)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2)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32.煤矿机电技术方向面向华北主要产煤地区煤矿企业,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的机电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1)煤矿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等机电设备运行、调试、维修;(2)煤矿供电系统的运行、调试、维修;(3)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三)专业现状及优势本专业为我院主干专业,建立于1956年,为我国煤炭行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学院划转北京市管理后,为适应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共平台,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为北京市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人才,同时继续采用“订单培养”方式,为煤炭行业培养紧缺技能人才。2002年本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2001年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精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1)形成了“订单培养”、“校内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机电专业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专业优势,推进“订单培养”。多年来,与首钢集团、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机电高技能人才。近3年“订单培养”情况见表4-1-1。表4-1-1近3年“订单培养”情况合作企业工作岗位订单培养人数首钢集团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40SMC(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20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机电设备维护维修40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20北京京煤集团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维修120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维修904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工厂,采用“校内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学生直接参与北京煤炭矿用设备厂和斯凯尔机电技术开发公司的生产,以工厂的高低压开关、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照明综合保护器、电子皮带称等产品的安装调试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坚持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2006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中,本专业学生取得1个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2)“双证书”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双证融合。从1996年开始推行“双证书”教育,逐步将“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证”、“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国家制图员”等职业考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训练,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2.课程改革和建设卓有成效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体系。(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5年,《高职机电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技术》系列教材2004年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北京市精品课程2项。《单片机控制技术》、《机械技术》课程分别于2005年、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3)主编并出版了《机械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金工实习》等6门高职教材。在“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中,《机械技术》多媒体课件获二等奖,《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课件获三等奖。3.结构基本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业教师20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讲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博士4人;具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的占5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7.5%。拥有兼职教师14名,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工作。专业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优秀5教师”2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2005年,获“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称号。4.校内外实训条件较为完备(1)拥有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液压气压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等20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其中4个实训室配有相关软件,可完成100多个虚拟实验和仿真加工;(2)拥有2个可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校办实习工厂:北京煤炭矿用设备厂和斯凯尔机电技术开发公司;(3)与首钢集团、北京机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北京京煤集团、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建立了7个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北京北科奥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4)建立了“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低压运行维修电工培训鉴定点”、“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5、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以“机电安全技术”学术创新团队和“机电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三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6项,在专业刊物发表相关论文39篇。开发的“自卸车密闭苫盖驱动装置”、“安全节电器”、“智能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子皮带秤”和“智能型电机综合保护装置”等新产品,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中,“KJD-N型电子秤计量监控系统”在2006年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的产品鉴定,填补了国内防爆电子皮带秤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安全节电器”在2005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鉴定,近三年,为地区相关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工人2000多人次。6.社会声誉好,就业率高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订单”教育不断拓宽,带来了良好的招生、就业势头,招生逐年扩大,连续多年保持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180%,录取新生报到率大于98%,首次就业率98%以上。6二、建设目标(一)建设思路根据北京现代制造业和华北煤炭行业对机电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深化与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的合作,完善“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构建体现“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需求。到2009年,将本专业建设成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具体目标(1)进一步深化与完善“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主要采用“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煤矿机电技术方向主要采用“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2)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3)与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4)培养自动化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聘请12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5)建设自动化生产线、
本文标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2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