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传统文化经典驿站:富贵不能淫——《孟子》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2、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___,字____。战国时期邹国人。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被尊称为“_____”与孔子合称为“____”,有_______一书。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孔孟之道”.作者知多少:轲子舆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亚圣孔孟《孟子》为孟子及其第子所著,是儒家经典之一,现存七篇。主要记述了孟子到各国游说,以及同各种学派进行论辩的情况。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问题的论争。作家作品:《孟子》作家作品:《孟子》《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富于鼓动性。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本心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熟读成诵: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即魏人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魏人,游说六国连横去服从秦国的大政客。确实安静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疏通文意:犀首主要是形容犀牛角,这是一种非常珍贵且难得的东西,一层意思是说明公孙衍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公孙衍不仅具战略眼光更是运筹帷幄,一张巧嘴走遍天下,其合纵之际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却也没有失败一说。另外一层意思是公孙衍曾经干过一个职务就是以犀首相称的,所以就以这个职位来称呼公孙衍,犀首就是这样而来的。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公孙衍和张仪同期,于秦国为官,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强秦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的失败。当时,已经无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浅、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凝聚到一起,他们患得患失、左右徘徊,即使公孙衍倾尽心血,也是无力回天。然而,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公孙衍的历史功绩是永不磨灭的。在战国中后期,正是因为他,东方各国对强秦才有了几次有较大影响的进攻,历史才变得更加波澜壮观。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张仪不讲信义,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伎俩,为人们所不齿,但仅从一个使者的角度来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而且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他开创了一个局面,为后世的外交家们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怎么,哪里丈夫之冠: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便叫做成年人,行加冠礼。男子成年训导,教导去,到通“汝”你恭敬留神,当心,谨慎违背正理,及基本原则。疏通文意: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居所,住宅站,站立实现实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原则,行为准则使……扰乱使……改变威协暴力使……屈服“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云:“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疏通文意:安居:熄:焉:父命之:往送之门: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安静。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怎么,哪里。训导,教导。去,到。通“汝”你。违背。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正理,及基本原则。淫:移:屈:威武: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居住)(住所,住宅)站,站立。实现。实行。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威协暴力。使……扰乱。使……改变。使……屈服。1.大丈夫的说法自古有之,说说景春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之为“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无事。能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战争的人。孟子是否同意景春的观点?理由是什么?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顺从正:正理及基本原则2.对于公孙衍,张仪是否是大丈夫,孟子是如何评价的?(在孟子眼中,公孙衍,张仪等人不能称之为大丈夫的理由与“妾妇之首”的做法有何关联?)公孙衍,张仪等人靠摇舌鼓唇,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所以不过是妾妇之道,谈不上大丈夫。3.孟子对“妾妇之道”有怎样的态度?妾妇之道即“以顺为正”的做法,妻子应该顺从丈夫,孟子是痛恨这样的态度的。因为顺从也应该有原则,以正义为原标准。4.孟子是如何驳斥景春观点的?运用类比的手法,含蓄幽默地用女子在夫家对夫君言听计从的妾妇之道与这二人在诸侯百前曲意顺从、谄媚讨好的做法相类比,揭露他们做小人之事,行妇人之道的丑恶嘴脸。说明他们奉行的是“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5.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妻子应该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错妻子也应当劝说补正。据此,臣子对君王怎样做才是大丈夫之道呢?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的,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这样才是大丈夫之道。6.孟子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什么?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正的大丈夫,有自己的主见,有心中坚守的礼义。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保有本心。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协暴力所屈服。7.孟子确立了大丈夫的标准,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标准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是孟子一贯倡导的仁、义、礼。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事态度,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得志”指的就是“富贵”,富贵了不能忘本,心中要清醒,镇定,懂得和百姓一同前进,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个好官;不“不得志”指的就是“贫贱”,不得志时也要坚守道义原则。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要力争做个好人。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解?9.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真正的大丈夫,有自己的主见,有心中坚守的礼义。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协暴力所屈服。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0.孟子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兼济天下”两句话被历代正直的官员所推崇,他们用自身的行为践行着这两句话的精神。请列举出两位这样的古人,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而安贫乐道;范仲淹:在朝为官积极推行改革,被贬后尚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解?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能忘本,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个好官;;不得志的时候,也要坚守道义原则,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要力争做个好人。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下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着怎样的联系?“得志”指的就是“富贵”孟子告诫臣子富贵了不能忘本,心中要清醒,镇定,懂得和百姓一同前进;不“不得志”指的就是“贫贱”,孟子指出不得志时也要坚守道义原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孟子为了否定景春观点,讽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运用类比的手法,含蓄幽默地用女子在夫家对夫君言听计从的妾妇之道与这二人在诸侯百前曲意顺从、谄媚讨好的做法相类比,揭露他们做小人之事,行妇人之道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孟子对这样的人的深恶痛绝。此时,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于是,公孙衍就想拉拢别的国家,靠联合出击取胜。后来,秦国被联军打得大败。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张仪,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张仪当上魏国的宰相,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对外宣布免去张仪的相职,但张仪实际上却是身兼两国宰相,目的是更有效地推行他的连横策略。张仪当上魏国的宰相后,秦国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军应战,顽强抵抗,大胜秦军。秦国的这场失败,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魏国内部主张亲齐的势力再次抬头。齐、楚两国要求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公元前319年,公孙衍主张合纵,而且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被任命为魏国宰相。公孙衍登上魏国相位,标志着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
本文标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8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