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
-1-青藏铁路公司文件青藏铁工〔2016〕228号关于印发《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工务段、西宁工务机械段,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为进一步规范普速铁路设备维修管理,建立工务检养修分开维修体制。现制定下发《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技术规章编号:QZG/GW112-2016),请遵照执行。青藏铁路公司2016年9月2日-2-QZG/GW112-2016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总运〔2013〕6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行工务维修体制改革,适应天窗修需要,规范线路设备维修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和设备质量常态达标,特制定本办法。一、总体思路以落实总公司280号、60号文件为抓手,深入推进工务检、养、修分开工作,贯彻严检慎修和准确修、精确修的维修理念,逐步实现维修机械化、修理专业化。全面推行线路等级管理,准确界定设备维修周期和保质期,建立和完善设备质量评估体系,科学指导设备养修,实现设备状态修、周期修,确保设备质量均衡提升。围绕天窗,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维修作业组织模式,积极开展集中修、单项修,大力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依托数字化工务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促进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二、实施原则1.维修改革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规范维修管理体系、岗位职责分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健全完善作业指导书,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高作业组织和作业安全水平,提升作业标准和质量。2.生产组织与适应天窗修相结合。转变维修管理理念,优化-3-生产力布局、改变维修组织模式,调整维修管理职能。全力推行“检修分开”维修体制,突出“检查”在线路维修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以轨道检查仪为主要检查方式,以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全面真实掌握线路设备现状,提高修理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强化车间作业设计和组织,全面推行维修作业施工化、天窗化、集中化和专业化,大力提高天窗利用率和作业效率。3.等级管理与修理方式相结合。推行设备等级管理,按设备等级管理目标、质量评价、修理周期,设备结构、质量区别达标。进一步明晰公司、段、车间、工区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车间一级的职能作用。探索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模式,试行对轨道结构部件的单项修理。细化对线路质量管理的等级标准,积极采用集中修、专业修模式。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及养路机械的配套与管理,减少零散作业班次和手工作业,推进设备质量等级达标。4.统一管理与差异化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既要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修程修制、生产过程管理,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线路设备、环境条件、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有特色发展的目的。5.单元管理与均衡稳定相结合。科学界定等级线路维修标准和管理目标,避免出现过量修。合理划分设备单元,区分正、站线建立相应的线路质量状态评估体系,明确数据管理、评估周期以及设备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制订等方面的规定,科学评价单元设备质量。-4-三、工作目标1.维修作业工厂化。深入推进维修作业施工化管理,强化维修作业的过程控制。比照施工化管理进行维修作业的工作量调查、病害分析、方案设计、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质量回检、验收考核。2.修理周期科学化。合理确定线路等级,按照设备单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设备质量修理周期。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职能部门作用,积极推行设备周期修和状态修相结合的方式。3.生产组织现场化。优化生产布局,配齐交通车辆、作业机械、照明装置、检测工具等硬件,结合管内设备实际,全力推进“检修分开”的生产模式。以车间为主组织日常生产,发挥车间职能作用。4.维修手段机械化。以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捣固、钢轨打磨、配碴整形为主,采取“大、小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路维修,大力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四、机构设置及生产职能按照专业强化、区域集中、跨度合理、能力提升的原则,落实“检修分开”制度,突出“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优化生产布局,形成以车间为主的生产组织模式。(一)车间、班组设置1.车间。工务段下设线路、桥隧、重点维修、综合机修、探伤车间等。-5-(1)线路车间:原则上按管辖正线延展长双线100~120km、单线60~80km的跨度设置,以管辖2~3个工区为宜。遇有编组站、一等及以上车站、山区铁路可酌减管辖范围,但线岔换算总长度不得小于50km。人员配置:线路车间管理干部不少于3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名。管理职责:线路车间以基本生产组织和现场过程控制为主要职能。车间主任(副主任)做好车间管内的安全管理和生产组织,根据设备状态,安排进行重点修、预防修和专项修。落实设备检查、维修标准、劳动安全等制度,决策和定位车间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车间技术人员承担轨道检测数据分析、线路质量评定、现场作业抽检、生产计划编制及安全生产信息收集等工作。(2)重点维修车间:根据设备维修的需要,可设1~2个。每个车间人员在60~80人。管理职责:负责结构性病害的整治、重点不良区段综合整修及线路设备大修等。(3)探伤车间:主要负责路轨、焊缝探伤及大型探伤车检测的伤损复核等。2.工区。实行检修分开的维修模式,线路车间下设检查工区、维修工区、线路工区。具体职能如下:(1)检查工区:原则上每个线路车间设1个检查工区,配置9~10人,其中工、班长各1名。管辖设备换算公里大于200km-6-的车间增设1个检查小组。工务段根据管辖范围合理设置检查工区。管理职责:负责管辖范围内线路设备的周期性静态检查和重点病害的复核等,为车间确定修理计划提供依据。(2)维修工区:原则上每个线路车间设1个,设工长1名、班长2名,职工15~20人。管理职责:负责线路、道岔专项修理、季节性重点工作和区段性设备缺陷整治等。(3)线路工区:原则上设在有站工区,设工、班长各1名。管辖正线延展长不宜超过20km。编组场可设置1个线路工区。管理职责:负责设备巡查、补修、应急值守工作,按周期有计划的对线路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巡查,结合季节特点做好防胀、防断、防联电、防冻害等工作。对动静态重点病害以及重伤钢轨、辙叉、夹板等进行临时处理,补充更换缺损联结零件,整治线路外观、标志等,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处理。(二)科室和岗位设置按照专业强化、管理到位的原则,应设置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1.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调度员3名、数据分析员4名(含探伤分析和回放)、施工计划及天窗管理人员2名。下设调度组、施工(维修)计划组、数据分析组。-7-管理职责:主要负责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传递、生产计划审核、应急指挥、线路质量数据分析。负责对现场作业进行监控,其中维修作业监控覆盖率不少于20%、Ⅲ级及以上施工监控覆盖率100%,并填记作业监控抽查记录表。作业监控抽查记录表日期:序号作业单位负责人作业地点作业项目抽查人抽查时间存在问题点内点外122.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强化专业技术管理,细化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配齐配强天窗、轨料、无缝线路、探伤、设备、信息、施工等专业管理人员,做好钢轨、道岔、曲线等专业管理。五、线路维修等级管理全面实行线路维修等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运能比重及设备结构特点,对管内干线、专支线合理划分等级,明确等级线路的维修标准、作业周期,避免过量修和失修问题发生。(一)线路等级管理1.线路等级划分Ⅰ级线路:兰青线、青藏线、拉日线、敦格线正线及其客车径路线路和道岔。Ⅱ级线路:哈木线、宁大线、甘河专用线及兰青线、青藏-8-线、拉日线、敦格线非客车径路线路和道岔。Ⅲ级线路:双湟线、茶卡线、民和支线、各专用线及其它线。2.等级管理目标Ⅰ级线路:突出平顺性和可靠性,强调线路品质和列车运行平稳性管理,达到常态优良。Ⅱ级线路:结构达标,基础稳定,质量均衡。Ⅲ级线路:结构强化,状态良好,保证安全运用。3.等级管理标准(1)设备等级质量管理标准①静态管理标准:正线、客车径路及到发线轨道结构强度达标,主要正线和客车径路、到发线消灭重伤钢轨和成段翻浆冒泥,其它线消灭影响安全的结构性缺陷。具体见附件1、2、3、4、5。②动态管理标准:轨道动态检查Ⅰ级线路消灭轨检车Ⅲ级及以上偏差和失格公里,减少合格公里,优良率控制在97%以上;无缝线路TQI值控制在8以内,普通线路TQI值控制在10以内。Ⅱ、Ⅲ级线路质量保养合格率100%。轨检车检测标准:Ⅰ级线路为160km/h≥Vmax>120km;Ⅱ、Ⅲ级线路为Vmax≤120km/h。(管理值见附件6)。(2)线路等级结构标准按照设备等级结构和质量状态,以公司、工务段两级为主,-9-优化资源配置,确定投入标准,促进设备结构和质量均衡达标。Ⅰ级线路逐年实现P60kg/m钢轨跨区间或区间无缝线路、Ⅲ型轨枕、全断面Ⅰ级道碴。Ⅱ、Ⅲ级线路消灭木枕及木枕道岔等(见附件7)。4.等级管理职责公司:以线路基础和轨道结构质量达标为重点,负责线路大修、大机综合维修计划安排,正线及枢纽站场改造,路基、桥梁工程,平改立工程,重点养路机械、检查监测设备及交通工具配置,再用轨料调配等。工务段:以实现等级线路管理目标为重点,负责对公司下达的大修、技改、重点维修计划按标准组织实施,合理安排保养计划并组织验收考核,加强设备质量的检查监控。车间:以线路几何尺寸控制和结构性病害修理为重点,负责经常保养和重点病害整治,完成工务段下达的整修任务,按等级确保线路设备质量均衡。(二)线路设备修程线路维修实行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修程管理,使设备修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工务段、车间依托数字化工务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各项动静态检查数据,合理确定线路修理周期和修程修制。按照线路等级管理目标,逐步实现线路、道岔的周期性修理(见附件8、9)。1.线路大修-10-线路大修是以解决钢轨伤损疲劳、恢复道床弹性、提高轨道结构强度、路基基床达标等为主的修理作业。主要有成段更换钢轨、清筛道床、换枕,成组更换道岔等。2.综合修理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的作业手段,按周期、有计划的对线路进行的综合修理,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3.经常保养以保持设备质量均衡为目的,分周期性和单元状态保养,以车间为主组织进行成段线路或成组道岔综合性养护。4.重点项目修以提高轨道结构强度和质量为目的,按周期或状态有计划的安排专项整治。主要包括:线型整正、轨道结构缺陷整治等。5.临时修理以消除危及行车安全隐患为主的临时性修理。主要包括:轨检Ⅲ级及以上偏差、超临修尺寸以及重伤轨件的更换等。六、设备检查(一)动态检查1.轨检车兰青、青藏、拉日、敦格线每月检测至少1遍。哈木线,宁大、双湟、茶卡支线以及甘河专用线每季度检测至少1遍。-11-2.车载检查仪兰青、青藏、拉日、敦格线正线每日实现全覆盖检查。3.巡检车兰青线、青藏线西格段、敦格线每季度检查1遍,青藏线格拉段、拉日线每月检查1遍,各支线每半年检查1遍。(二)静态检查1.正线线路、道岔。检查工区每月应检查2次(当月有轨检车检查时,可减少1次);其它线路和道岔,每月应检查1次。2.曲线正矢。检查工区每季应至少检查1次,岔后连接曲线每月应至少全面检查1次。3.无缝线路位移观测和焊缝平直度按《修规》规定周期进行。4.严重线路病害地段及薄弱处所,应经常检查。七、设备质量和状态评估建立设备单元管理质量和状态评估体系,为开展设备状态修、等级修,科学制定设备大修、维修和保养计划提供技术支持。1.划分设备管理单元。线路设备单元根据管辖线路实际,由工务段组织车间进行划分。单元内设备结构应相对一致、质量相对均衡,原则上以200m线路、整条曲线或股道、整组道岔及其前后50-100m线路,或者整个岔区为一个基本单元。2.建立公司、段、车间全覆盖的网络,依托数字化工务系统,实现对轨道质量和状态的总体评价。八、生产计划管理-12-1.计划管理工务部负责编制年度大机作业及重点工作轮廓计划,参加公司月度施工天窗计划审定。工务段负责组织制定年度维修轮廓计划,审核提报月度施工计划及周、日维修计划。车
本文标题:青藏铁路公司普速铁路维修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0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