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财政学第八版-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和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②政府失效的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六)公共物品(PublicGoods)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分类: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产品②私人物品(Private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①私人物品: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②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第一特征)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第二特征)公式表示:纯私人物品:Xj:商品的总量xij:第i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此公式表明: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数量之和;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纯公共物品:此公式说明: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n+j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3、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①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②具有非竞争性,不具备非排他性③具有非排他性,不具备非竞争性④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过分拥挤或外部效应引起花园(正外部效应)4、物品(产品)的类型①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②纯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③公共资源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的限定条件,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受益)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在产生拥挤时,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而是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成本。④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通过限定消费资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但在内部是共享的,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另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是不完全的,在内部又是共享的,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人受益的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员的受益。这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相交叉,形成“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七)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需付出代价(缴税或付费);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第二章(一)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定义: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分类:1、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新收支分类和预算设置原则:公开透明借鉴国际经验便于操作2、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①一般公共服务支出②外交支出③国防支出④公共安全支出⑤教育、科技、文体传媒支出⑥社会保障支出⑦医疗卫生支出⑧节能环保支出⑨交通运输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①经常性支出②资本性支出③净贷款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①购买性支出②转移性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①经济性支出②社会性支出③维持性支出(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满足社会需要的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1、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公共提供-政府供给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准公共物品分类:可拥挤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①公共提供方式;②市场提供方式;③混合提供方式。3、混合提供方式:①政府授权经营;——自然垄断行业②政府参股;——大型基础设施项目③政府补助。——教育、公共卫生、高新技术研发4、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实践①公路的“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方式②公共项目采取“BOT”方式※BOT:Build(兴建)、Operate(营运)、Transfer(转移)。其为将政府所规划的工程交由民间投资兴建并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由政府回收经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三)公共定价1、什么是公共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主要包括:纯公共定价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2、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①平均成本定价法在保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前提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②二部定价方法定额定价与从量定价结合定额定价——基本费从量定价——从量费电话③负荷定价法针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电力、自来水、电话(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1、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①3E原则: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的原则;②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④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①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占GDP的比重=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当期GDP×100%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贡献率=当期GDP的增加值/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100%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当期公共物品总额/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100%②结构效益指标体系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财政支出的比重=当期本级财政支出总额/当期本区域财政支出总额×100%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当期某类支出总额/当期财政支出总额×100%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当期某项目支出总额/当期类别支出总额×100%③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率=期间支出项目的经济收益/期间项目支出总额×100%财政资源使用成果率=财政支出项目成果/财政项目支出总额×100%④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履行职能的标准成本率=履行某项职能的实际成本/履行某项职能的标准成本×100%政策目标(计划)完成率=政策目标(计划)完成数量/政策目标(计划)数量×100%第三章(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①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绝对数指标财政收支相对数指标——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②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P51)(二)瓦格纳法则①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家扩张。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②维持性支出:工业化-市场扩张-市场管理经济性支出:工业化-外部性-政府干预社会性支出:工业化-收入提高-需求的收入弹性(三)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①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②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③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①部门支出效益②单位支出效益③项目支出效益(四)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1、经济发展阶段论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转移支出分别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①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部分比重很大,增长的速度也很快。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如吃、穿等,因而对政府的公共性消费支出需求不大。③这一时期主要考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转移性支出不大。经济发展中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①政府用于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增加,其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相应上升。②此时私人资本积累开始上升,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就会下降,从而公共投资支出在GNP的比重下降。③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转移性支出开始增加。经济发展成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①这一时期的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呈增长势头,表现为一种对私人消费品的补偿性公共投资。但从总体上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②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③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会大幅度增加。第四章(一)财政民生性支出包含的种类①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②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支出(二)影响行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外在因素:①财政收支水平②经济发展水平③物价指数水平内在因素:①政府机构膨胀②财政秩序紊乱③预算编制不合理④只管支出不管绩效(三)教育支出的属性及提供方式1、教育、科技支出和医疗卫生的属性①将教育、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作出直接的贡献。②从长远看,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它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2、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教育分初、中、高几个层次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物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四)医疗卫生支出需要政府介入的理由和范围1、理由①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产品安全饮用水
本文标题:财政学第八版-复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0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