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报告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报告《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九四○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文章主要阐述了当时中国将要往何处去的问题,对未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要达到这个目标所要进行的革命做了探讨,进而得出结论,中国要成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在这之前,要进行包括民主主义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革命在内的革命。而所谓民主主义,并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即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即新民主主义。文章还讨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即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中国所要进行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特殊的,它不同于任何西方已经进行过的民主主义革命,而这正是由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决定的。众所周知,在从一八四〇到一九四○的这一百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暴压迫,当然也进行了许多次的反抗。中国的这段历史是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历史,这与当时整个世界的革命步调是一致的。第二,以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为界线,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和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在这种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对于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包括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因为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对于资产阶级,它虽然保存着一定的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他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异常软弱的,他们又保存了另一种性质,即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正是这种“两面性”导致它并不能算作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按作者所说,中国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有:一、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对于资本主义的措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还十分落后;三、对于农村经济的措施: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这一点也显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因素。另外,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否将中国带上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道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原因要分成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讨论:从国际方面,中国想要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是帝国主义所不能容许的,他们无法容忍中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强盛之路,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但正是因为它快要死了,它才更加依赖殖民地半殖民地过活,决不容许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什么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除此之外,中国想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国家也是社会主义所不容许的,中国要独立,决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而既然要接受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援助,又怎么可能在革命成功之后加入到与他们为敌的阵营中去呢?从国内方面,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不能坐上领导位置的,他们与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反革命联盟,试图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进行剿共,其结果却是外敌日本趁虚而入,侵占了大面积的土地,使广大中国人民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区别在于,旧三民主义没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们是新三民主义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在于两个主义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上的基本政纲。不同部分则有: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同;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三、宇宙观的不同。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二者是相反的;四、革命彻底性的不同。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即有革命彻底性,三民主义则没有革命彻底性。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一九四○年的这篇讲演无疑为中国广大的革命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给那些妄图破坏中国革命,或者将中国的革命带上资本主义社会道路的人敲响了警钟,中国革命的胜利势在必得,革命胜利之后所建立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势在必得的。而且历史最终也证明了这些。毫无疑问,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走的道路。
本文标题: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0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