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有文学评论说,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呼兰河传》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的一部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小团圆媳妇之死》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群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思考,读完这章节之后,我的心情感到了无比沉重与愤慨。“小团圆媳妇”,这是一个在旧社会农村中的一个较为典型的童养媳形象,她所遭受到的不幸不是从她的命里带出来的,而是由她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周围愚昧人群给她造成的。•父亲眼中是儿子•绿汀•徒步穿越中国的余纯顺,倒在罗布泊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扬达到了极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房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微感言:•萧红经典名句•(1)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3)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4)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一、作者视窗•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成就了一种传说。在苦难中挣扎,在坎坷中抗争,萧红以她别样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在那寒冷的漫漫长夜里给人以最为温暖的光•辉。这光辉照耀着所有的呼兰人,照耀着所•有热爱她的广大读者。文学上的奋力攀登,•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值得一提的是,萧•红能遇到新文学旗手鲁迅,还是比较幸运的。•这幸运不仅属于她的文字,更属于那个时代•的整个中国文学。在短暂的一生里,萧红用文字记录的时间,才仅仅9年。而就这短短的9年,萧红的文字一泻千里,从北国向南方蔓延,使她的艺术光彩熠熠生辉。•【注】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去,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在鲁迅的帮助下这篇小说作为“奴隶丛书”之一于1935年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小说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她还创作了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二、写作背景•《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现实的否定。•《小团圆媳妇》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到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又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文章就从这里开始。小团圆媳妇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节选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涟漪..()()虔.诚()拯.救()窗棂.()阙.如()感喟.()悲怆.()疙瘩..()()荒谬.()答案liányīqiánzhěnglíngquēkuìchuànggēdamiù(2)多音字扎扎.破包扎.蒙蒙.骗蒙.昧蒙.古通通.红一通.答案zhā/zāmēng/méng/měngtōng/tòng2.辨形组词婉惋蜿倔崛掘裸踝砌沏答案婉约/惋惜/蜿蜒倔强/崛起/挖掘裸露/脚踝堆砌/沏茶•3.成语积累•【识记】•(1)战战兢兢: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2)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错点提醒:只用来形容人及车马多,不能用于其他对象。)•(3)探头探脑: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4)锦上添花: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运用】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1)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络绎不绝....。()(2)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见四名“古惑仔”正在一个家属小区探头探脑....窥视,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把长刀。()(3)本应为普通百姓“雪中送炭”,结果却变成了给高收入者“锦上添花....”。这显然不公平。()•答案(1)×,“络绎不绝”用来形容车马等,不可形容声音。•(2)√(3)√•4.近义词辨析•(1)一起·一齐•辨析:“一起”指一块,一同。又指同一个处所。例如:两个人坐在一起。“一齐”表示同时,重在“齐”上。•运用:①明天早上我和你________去上学。•②《看大片,学英语》,让你的眼睛、耳朵和嘴巴________动起来吧!•(2)世面·市面•辨析:“世面”是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见了世面”指增长了阅历、见识。“市面”指街市商店或摊点多的地方,城市工商业状况。•运用:①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________,也不枉我一生。•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________上的流动摊点也明显减少了。•答案(1)一起一齐(2)世面市面•一、文本助读•【结构图示】•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在愚昧和迷信的观念下“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在旧礼教的祭坛上的叙说,向世人发出了男权社会对于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无需卫道士甚至无需男子来实施的呐喊;作为同性不仅不怜悯同情,反而主动组成“杀人团”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把一个个像“人”的女性剿灭虐杀了。这是多么令人颤栗的悲剧的控诉与呐喊。•二、小组合作•1.在小团圆媳妇的三次洗澡中,人们有着怎样惊人的一致表现?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什么?•答:•答案(1)三次洗澡中,人们的表现惊人的一致,都是先害人后救人,而且自始至终带着看热闹的心态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2)救人说明了人们本性的善良,但是愚昧却使善良的人们面对别人的悲惨时不仅没有人文关怀,甚至麻木到成为残忍的帮凶,因而救人者又是害人者。小团圆媳妇之死说明了人们的愚昧、麻木乃至残忍。•2.婆婆为什么那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判他们?•答:•答案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力;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3.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答:•答案小团圆媳妇是一个仅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笑呵呵的”;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从课文中的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团圆媳妇最初是一个天真烂漫、美丽茁壮,有着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的健康快乐的女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不断地遭受折磨、摧残,直至死去。小说借此揭露了病态的国民心理。•三、师生探究•1.小团圆媳妇昏死过去时,“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他们是真的善良吗?你是怎样看待的?•答:•答案(1)人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们仅仅同情小团圆媳妇受罪,但对这场“洗澡”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是在救小团圆媳妇。(2)他们是善良的害人者,自己是害人者的帮凶,自己却不知道。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他们变得愚昧、麻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病态。•2.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答:•答案情节作用“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总之,作者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对老胡家的影响后面写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3.你认为《呼兰河传》的叙事角度有何独到之处?•答:•答案在萧红对于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的运用中,儿童视角作为一个显著的特征,给她的小说带来特殊的审美效果。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是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女孩“我”所特有的心理视角来作出情感评价的,所以常常故意举重若轻,大事小言甚至言不及意。于是出现了艺术的反讽。•如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为读者摄下了一幅悲惨的人间画面。在这里,作者是让叙述者用儿童好奇的目光来观看这一切的,而一个儿童显然是不会完全洞察这一悲剧的意蕴的。对叙述者“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于是叙述者越是平静,读者越会激动;叙述者越是超然好奇,读者就越会悲哀、愤恨而不能自已。可见,情感评价上的儿童视角既增加了作品的心理情感的容量,也增加了作品内部的张力。•考点链接•小说中记叙的人称•小说中的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如《祝福》中的“我”,这里的“我”是线索人物,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有时,小说中的“我”也是文章的主人公。•第三人称,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他”,这一人称叙述,被称为全知视角叙述,它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4.同样是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答:•答案和鲁迅一样,萧红对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批判揭露,可她的笔触更平静、漠然,甚至让人惊悸于那种平静、沉默下的麻木。她更多哀其不幸,而少了
本文标题:【创新设计】2014-2015高中语文-6.11-小团圆媳妇之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0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