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交流--PPT-王全
近段时间,阅读了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像一缕阳光照在我的心灵上,让我安静下来,着力思考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问题,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让自己的专业成长真正从迷茫走向优质!关键词:读书反思应用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的有效性评课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包含的内容从书中我也思考了书中的几个问题“中评不中用”的课是好课?“教师唱主角”的称不上好课?“达到认知目标”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没有问题的课”是真正有问题的课?从书中的案例,我静下心来慢慢地想,每当上级要来检查教学常规时老师们在做些什么?我的反思教师的常态备课变成了写或抄写教案等。听课后,经常发现教师仍然停留在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上,只注重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基本忽略了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上。课后研讨也显得苍白无力,能够真正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质性评价者寥寥无几。一个从事教研工作的我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与威望呢?专业服务指导如何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需求,指导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本书就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的角色书中第192页的听课篇听课篇的导读说“听课如同阅读一本活动的教育教学书”,而且还指导我们如何去读书。我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是不是听课多了就可以把课上得好呢?我也在想书中把读书与听课进行比拟是否恰当?读书是个人单边对文本的主观意识;而听课除了个人的主观意识,还会涉及到语言、动作、思维等多方面信息。但是用读书的方法多读课堂,多想课堂,多记课堂会提高听课效率的。书中第214页“站在不同的视角听课”这段话道出了要多深入课堂听课,特别要听常态课,才能了解课堂动态,发现课堂问题,指导课堂教学。“站在不同的视角听课”这一章节有苏霍姆林斯基听课法;教师、校长、教研员等不同身份的听课者的目的及应注重的内容。以教研员的视角听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明确听课目的胸怀固有责任吸纳于心听课加强总结提炼我的反思“由于我没有教这个年级,对教材的要求不是很熟悉……”“胸怀固有责任”要求听课前必须钻研课标、教材、教参。书中的要求我的做法课前不看教材、教参只带了听课本去听课,作为教研员在业务上应有高屋建瓴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课前不做任何准备,对大纲教材心中无数,匆匆走进教室,又匆匆走出教室,这既是对授课教室的劳动不尊重,听课也不会听出门道,当然评课也不会评到点子上。“总结提炼”方面“这节课真实、扎实、朴实”,到底怎么“真实”、哪里“扎实”、何谓“朴实”,也道不出一二来等等。“听了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既然自己“学到了很多”,干嘛说不出一二来呀。“体现新课程理念”,什么地方体现什么新理念,也说不出来。我的做法总结提炼能力不强,缺少专业理论支撑。以后的我就得多读教育书刊,多反思,多动笔墨促进听课提炼能力。我的反思书中第218页提到“自己听自己的课”。其实听自己的课,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比如听自己的教学语言中的问题,是否语调呆板、层次紊乱,抓不住要点;是否语速过快,使人无暇思索等;又如听自己驾驭课堂能力,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听课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教案,看看教案的设计是不是合理的,好在什么地方,存在问题是什么,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总结和提高。我的反思前个学期到石山中心小上的复习课,自己回来后多次看了自己上课的教学录像,发现自己上课的没有“先学后教”的味,课堂教学语言口头禅很严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虽然是一节不成功的课,通过自己剖析自己的课堂,找到不足,这也是一种进步。
本文标题:《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交流--PPT-王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2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