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一节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1、聚落居民点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组合的,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2、居民点的位置一般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的地段,且临近水源。因为远古聚落人们生产以农耕为主,居民点的位置条件需要适于农业生产。3、居民点有一定的分区。基本的有住址、手工业区(制窑地)、丧葬地。生产及生活方式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4、居民点的建筑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了一定分工和组合,有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区别,并发展出了贮藏空间,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部落生活方式。部落的的小房子都环绕着中心的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且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5、居住点有壕沟和夯土墙,用来防御外族和野兽的入侵。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一、城郭沟池、战车、兵器;二、宫殿、宗庙及陵寝;三、祭祀法器(包括青铜器)与祭祀场所;四、手工业作坊;五、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井或市与聚落相比,初期城市开始出现了供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市或市井,也就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聚落时期,居民点的选取都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多选在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地段。而市或市井则是在没有专门的商人时,为了满足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需求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分化出来而形成的。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意义?1.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发展。2.代表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3.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第二节1.“井田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1,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2,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3,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4,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影响:井田制形成之后,其方格网的特征很快为早期城市所采用。“把城市视为一大块井田,利用井田阡陌的经纬涂,构成道路网;按照井田制,将他划分成若干等面积的方块底盘,充作城市建设用地;同时规定,以井田的单位——夫,作为城市用地的单位。”由此形成了早期城市方格网城市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2.(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图示并简述其形制与布局特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4.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启示?《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考工记》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节思考1.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城市相对于宗法分封的奴隶制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2.秦汉都城营建中哪些方面受到了传统宇宙观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宇宙中“天”、“地”、“人”三者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是古代城市营建的一种重要思想;以广阔京畿为规划基础、与天体规划观念巧妙结合的秦咸阳城区域营建;汉承秦制;所谓“斗城”,就是说汉长安城在建城时有意把城建成与天上的北斗星和南斗星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效法天象而筑城的一个普遍用意就是要强调自己的王城位于宇宙的中心。咸阳的外围规划主要是受“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1,天人感应和天圆地方的思想。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如:其总体框架是,以始皇的咸阳宫(在渭北)为中心,取法天之紫微宫,以渭水象征银河——天汉,横桥飞渡渭水以法牵牛星,更命信宫为极庙,蒙天极,建阿房以象离宫,修复道,自阿房渡渭以象天极阁道.分三十六郡以象群星灿灿,拱卫北极。天圆地方,方属地,故其城为方形。2,五行、易经和阴阳学等。城市布局讲究用数的特征为易经学中卦数之律的应用。咸阳规划布局多讲求“择中”,“对称”,“对偶”就是以五行、阴阳和易经思想的结合形成的。3,相土、形胜和风水学。掌握1.秦咸阳、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秦咸阳1“象天法地”规划——在咸阳渭水北岸、南岸,直至终南山麓,东至骊山,大约有200处离宫别馆。2将咸阳城的南北中轴线跨渭水、连接信宫、阿房宫直抵南山山麓的天然门阙。3向东拓展轴线到骊山山麓的温泉宫、始皇陵。4两条轴线交于信宫。5居民区位于城南,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汉长安1城市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相交;2通往城门的道路每条分三股,中间为帝王专用弛道。3宫城占城市面积比例很大,分散开布置;在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有一定规模的市场;4居住模式称为闾里,闾里周围有墙和门;5居住地段不集中,多分布于城内各宫殿之间;6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东都洛阳1)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窄南北宽;有十二门;2)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宫占据城市几乎一半用地;3)两宫之间是方整的闾里;4)还有多处皇家园囿;5)礼制建筑在城南,官署在南宫附近曹魏邺城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区格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北魏洛阳1多重城墙。2城市轴线突出。以铜驼街为中轴线,城门内道路约宽40米。3“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形制。4采用封闭的里坊制。5集中市制。城内有好几处集中的市,有大市,小市,四通市等。6以通向城门的御道为骨架,道路成方格形。2.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在哪些方面奠定了封建社会中期都城布局形成?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2)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4)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体现礼制思想的都城,在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四节思考1.唐代社会文化繁荣对都城长安的影响?2.大运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那些推进作用?掌握1.隋唐长安城、北宋汴梁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隋唐长安城1)方正的城市轮廓;2)多重城墙;3)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宫城居中,对称布置,突出中轴线;4)左祖右社5)采用棋盘式路网,且道路很宽;6)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制;7)城市有良好的绿化环境特点:1规模宏大,形态规整,结合自然,法自天象;2中轴对称,道路规整,坊里严谨,市肆方正北宋汴梁城城市布局特点1三套方城,平面形状并不规则方正;2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其它一般道路和巷道也多呈方格形,也有部分丁字相交,在里城外,罗城内有几条斜街;3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和集中的市肆;4城内居住区仍分坊,但无坊门和坊墙,是开放式的,多在沿街店铺和贵族府邸后面建院落式住宅;5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和良好的绿化环境。2.唐宋时期城市的市坊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唐代的城市管理制度以相对封闭的坊市制为核心。坊市制的中心理念,乃是把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坊与市)内,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制约。唐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商业活动逐渐扩展到市以外的区域。宋代,封闭式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开放型的城市新格局逐渐形成:居民住宅可以直接临街开门,商店也不再受市的制约,城市成为扩大化的市,商店、作坊和住宅区混和的新型街道出现。坊市制崩溃以后,厢坊制代替坊市制,成为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原因——1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被打破,城市格局由封闭开始走向开放。2五代十国城市兴衰变化较大,军事力量(如藩镇)逐渐渗透到城市管理当中,坊市体制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始向街市制发展。第五节1.元大都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元大都——1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景物,把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2大都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分为外城、皇城及宫城。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3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4大都城内有50多个坊,宋代开始崩溃的坊、市制度进一步完善。5大都的街道很整齐,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干道。特点:1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3完善的上下水道4刘秉忠和外国工匠参与规划修建明清北京城——1整个以宫城为中心。皇城部分布局按南京的制度,更为宏丽。2宫城按前朝后寝布置。3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8公里的轴线,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闕直达三殿,延伸至景山和钟鼓楼)祖庙社稷郊坛里坊基本沿轴线对称布置,造成宏伟壮观的景象。4整个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街道基本都是元大都的基础2.明代我国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日裔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加快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的出现。思考1.比较我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在此时间,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外国城市建设史第六节思考中国周代封国与古希腊城邦在产生的背景、规模、形式、功能方面的异同掌握1.古希腊圣地和卫城建筑群的异同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2.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主要特点和米利都城规划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2.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位置: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适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布局:1.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大街在城市中心垂直交叉;2.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4.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3.古罗马共和广场群和帝国广场群的布局及其异同罗马共和广场:城市经济政治的中心。广场建筑连续形势不相协调,空间组织较乱罗马帝国广场: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由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第七节1.欧洲中世纪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哪些差异?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差异:①西欧的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手工业者上人聚在一起,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我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的②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
本文标题:中外城市建设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3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