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1-第一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1-第二节新常态新特征-8-第三节新机遇新挑战-10-第四节新任务新突破-11-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基本原则-15-第三节发展目标-17-第四节发展理念-21-第三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形成发展新动力-23-第一节转变政府职能-23-第二节完善市场环境-25-第三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6-第四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8-第五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9-第六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30-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振兴发展-32-第一节建设创新服务平台-32-第二节培育创新主体-34-第三节完善创新环境-35-第四节建设“两创”高地-37-第五节引进培养“两创”人才-39-第五章推进供给侧改革,构建产业新体系-40-第一节培育发展新兴支柱产业-40-第二节促进发展产业集群-44-第三节发展网络经济孕育发展新业态-47-第四节精准发展现代服务业-50-第五节提质发展传统产业-55-第六节完善产业发展平台-56-第七节创新发展现代农业-61-第六章优化发展布局,打造增长新引擎-63-第一节建设南融北拓发展平台-63-第二节完善一心两核开发格局-67-第三节带动形成多点支撑-70-第七章实施广清一体化,促进南北协同发展-76-第一节加快广清一体化-76-第二节促进南部地区更广泛融入珠三角-79-第三节促进北部地区和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9-第四节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81-第八章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81-第一节提高镇村规划管理建设水平-81-第二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84-第三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84-第九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86-第一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6-第二节加快发展文化体育支柱产业-87-第三节推进清远城市品牌建设-89-第十章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建设宜居城市-90-第一节推进紧凑城市建设-90-第二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91-第三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93-第四节推进低碳城市建设-94-第五节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95-第十一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水秀山青后花园-96-第一节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96-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98-第三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101-第四节促进资源节约-101-第五节促进节能降耗-102-第六节加强粮食安全保障-103-第十二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104-第一节建设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平台-104-第二节拓展高铁经济带合作-105-第三节扩大港澳台合作-106-第四节深度参与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107-第五节着力引资引智引技-108-第六节实施“走出去”战略-109-第十三章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111-第一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11-第二节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119-第三节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程-119-第十四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治清远-121-第一节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121-第二节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21-第三节加强人口综合管理服务-122-第四节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123-第五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123-第六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24-第七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125-第十五章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发展支撑力-126-第一节完善南融珠三角交通网络-126-第二节加快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建设-127-第三节提升内部路网通达程度-128-第四节改善交通管理水平-129-第五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29-第六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130-第七节加强水利气象基础设施建设-131-第八节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132-第十六章补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4-第一节准确把握小康短板-134-第二节补齐发展关键短板-134-第十七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136-第一节健全规划衔接落地机制-136-第二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137-第三节加强规划监督考评-139-第四节强化目标任务分解-139-第五节强化载体支撑作用-140-第六节强化规划宣传-140-名词解释……………………………..………………………..-141-附件:1.清远市“十三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148-2.清远市“十三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153-“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清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更是全面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攻坚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清远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过去五年,是清远深入实施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三期叠加”〔1〕的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奋斗目标,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经济实现平稳增长。(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5亿元,比2010年增长4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元,比2010年增长3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15亿元,比2010年增长39.9%。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站上百亿大关,实现108.4亿元,比2010年增长48.9%。(2)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增长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2670亿元,年均增长8.2%。“十二五”期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5亿元,年均增长10.9%;外贸出口总额27.1亿美元,年均增长7%。(3)信贷环境加快改善。“十二五”期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99.8亿元,年均增长11.5%,比2010年增长7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1.2亿元,年均增长15.8%,比2010年增长108.0%。2.转型升级进展明显。(1)三产结构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13.7:45.6:40.7优化为14.8:38.9:46.3。(2)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技改投资83.4亿元,年均增长17.9%。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17.0%和3.1%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17.6%和4.1%。(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信息以及其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创新能力显著提高。(1)科技投入稳步增加。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由2011年的1.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4亿元;R&D经费由2011年的4.7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5.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0.5%,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2)培育创新主体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33家增加至76家。(3)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突破。“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工程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建成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由4家增加到20家,市级工程中心由6家增加到41家。(4)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569件,比2010年增长237.4%。“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专利金奖2项,广东专利优秀奖4项。(5)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清远高新区创建成为全省第十一个、粤东西北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广州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区创客中心、创新企业沙龙启动建设,设立首支创业投资基金和首个孵化器种子基金。(6)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十二五”期间,全市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35项、省地方标准15项。4.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1)广清产业园清城片区加快建设。已签约入园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其中35个项目已动工建设。(2)打造完善省级园区。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园区。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园和民族工业园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5.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成效显著。(1)试点改革有效推进。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及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提前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改革,出台“一址多照〔3〕”和“一照多址”〔4〕、“住改商”〔5〕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高效推进,2015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7.7%。(2)自主探索性改革加快推进。建设“四个集装箱”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限总体压缩54.6%,成为全国八个之一,全省唯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市。(3)自上而下落实的改革有序推进。权责清单〔6〕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第二个出台投资负面清单地级市。网上办事体系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向基层延伸进度居粤东西北山区市首位。6.城市功能加快提升。(1)城市空间不断优化。路网密度增加,“一环两轴三中心五组团”〔7〕格局加快形成。清新成功撤县设区。(2)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社会福利、公交场站、肉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扩建青山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3个垃圾中转站,江南水厂等动工建设。(3)城市风貌明显改观。推进飞来湖公园、北江两岸公园及一系列社区公园等建设,完成40km的绿道建设,推进笔架河等河道景观整治改造,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4)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规范广告招牌、防盗网飘蓬,改造大部分公厕,垃圾上门收运率达100%,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市区组团式垃圾综合基地建设。7.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1)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新设外资企业180家,投资总额超36.6亿美金,增资项目126个,投资总额16亿美元。华润集团、达能集团、江森自控、法国液化空气等世界500强项目占比大幅上升。(2)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就。与韩国群山市、泗川市,新西兰达尼丁市,美国红木市、蒙特利公园市,法国沙隆市等6个城市建立友城或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与50多个国家的侨社建立了联系,完成7185户侨危房改造,成功承办第七届粤港澳合作论坛。8.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深入。(1)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全省第3个正式设立“环保警察”,划定生态红线。(2)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关闭龙塘、石角园区外拆解散户2358家,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3)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建成北江流域水质监测体系,有序建设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市、县两级数据系统实现联网。(4)加快环境生态修复。实施人工造林、补植套种、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营造碳汇林25万亩。推进北江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建设,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9.基础设施加快改善。(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六纵四横、一江四轨”〔8〕交通网络初具规模。新建成和改造高速公路274公里,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二。完成国省道改造升级997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一。广清高速清远段扩建、乐广高速、二广高速建成通车,广清城轨、汕昆高速、汕湛高速、佛清从高速公路北段建设依序推
本文标题: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3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