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临床麻醉相关药理学基础(之三)
临床麻醉相关药理学基础(三)2关注点(一)药品的理化特性•物理性状•化学结构•给药途径•主要用途•优劣利弊•……3关注点(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理)4关注点(三)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5《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曰:“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事要知其所以然。”内容深化学习之7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要点)1.药物作用的称谓表达2.药物对机体功能的影响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及影响因素4.药物作用的部位5.药物作用的构效关系6.药物作用的时效关系7.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8.药物作用的不良方面8药物作用的称谓表达•Drugaction–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初始作用(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肾上腺素:药物作用是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Drug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改变–是继发的反应(后果)•肾上腺素:药物效应是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9药物对机体功能的影响•Failure(特殊性质的抑制)•Excitation•Augmentation•Inhibition•paralysis功能提高功能降低10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选择性作用于一个或几个器官、组织•机制①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②药物与组织或受体的亲和力③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④组织细胞的生化过程阿托品M特异性选择性并不高有抑制有兴奋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CNS1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同类药物,有较高的,也有较低的–同一药物,小剂量时较高,增大剂量降低•选择性较高的药物,治疗针对性强–研究新药的主要方向•选择性低的药物,也并非不好–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广谱抗生素12药物作用的部位•Localaction–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硫酸镁:口服,肠道内不吸收,引起导泻作用•Generalaction–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全身各部位引起的作用–也称: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硫酸镁:注射,抗惊厥、降血压13药物作用的构效关系•化学结构&药理活性•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后者决定药物作用的特异性•药理活性–药物+靶点(其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affinity)–结合后引起机体反应,称为效应力或内在活性•药物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载体、膜蛋白质14药物与靶点结合形成复合体•产生药理效应,即药物具有亲和力和效应力–激动药(agonist),也称兴奋药、促效药•有亲和力,但不产生效应者–对抗药或拮抗药(antagonist)–也称阻滞药(blocker)•有亲和力,但效应力微弱–单独用药时具有较弱激动作用,称部分激动药–另有激动药存在时则呈现对抗作用(烯丙吗啡)•结构相似的药物能与同一靶点结合–引起相似作用,称为拟似药(拟胆碱药:氨甲胆碱)–引起相反作用,称为拮抗药(抗胆碱药:普鲁本辛)15药物作用的时效关系•药物作用&时间•潜伏期(latentperiod)–给药到开始出现效应的一段时间–反映药物的吸收、分布过程和起效的快慢•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但可能有潜伏期–(超)速效、中效、慢效药•持续期(persistentperiod)–开始起效到效应消失–反映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的长短–(超)短效、中效、长效药16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机体“生物钟”对药物效应产生的影响–时间生物学与药理学的交叉学科•生物节律与药物之间互为影响–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均有重要意义•例如:人前臂注射利多卡因,比较作用维持时间–07:00,20min–13:00,52min–23:00,25min引自:喻田,王国林《麻醉药理学》P3117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剂量&药物效应•不同药物,量效关系和曲线不同•一定范围内,药物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不一定成正比–剂量增大到一定限度,效应可不再增加,甚或减弱–不良反应往往加重18药理效应强弱的表达•Quantitativeresponse(量反应)–连续增减的量变(血压的升降、平滑肌舒缩)–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Qualitativeresponse(质反应)•All-or-noneresponse–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必须由多个标本以阳性率表达19常用剂量概念①minimallethaldose–最小致死量②minimaltoxicdose–最小中毒量③maximaldose–极量④therapeuticdose–治疗量⑤minimaleffectivedose(thresholddose)–最小有效量5432120药物的临床应用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极量ED(C)MECMTCMLC安全范围治疗量常用量均值21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LD50(半数致死量)5%致死量(LD5)ED50(半数有效量)95%有效量(ED95)•评价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TI越大,药物越安全TI=22麻醉药效的比较•Efficacy(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最大麻醉深度)–Emax•Potency(效价强度)–药物达某一效应所需的相对剂量或浓度(越小,效价强度越大)–常用1/2Emax,或ED50比较挥发性麻醉药(乙醚等),足够高的浓度可达到深度麻醉,甚至致死高效能全麻药氧化亚氮,即使吸入浓度高达80%,或100%(临床不允许),也不能产生深麻醉低效能全麻药(死亡系缺氧而非深麻醉所致)吗啡对锐痛有效,阿司匹林仅对钝痛有效,加大剂量也不能缓解锐痛和内脏绞痛吗啡的镇痛效能高,阿司匹林镇痛效能低23麻醉药效的比较•Efficacy(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最大麻醉深度)–Emax•Potency(效价强度)–药物达某一效应所需的相对剂量或浓度(越小,效价强度越大)–常用1/2Emax,或ED50比较MAC(minimumalveolarconcentration)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患者或动物对伤害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麻醉药浓度单位:vol%(容积百分比)氧化亚氮105,地氟烷6,七氟烷1.85,恩氟烷1.68,异氟烷1.15,氟烷0.77MAC可以相加全麻药的作用包括镇痛、镇静、催眠、遗忘、肌松、意识消失等诸方面,MAC主要反映药物的制动作用,并不能代替其全部作用。24效能和效价强度的临床意义•反映药物的不同性质–用于评价同类药物中不同品种的作用特点•例如:–乙醚、氟烷,均为高效能全麻药•但效价强度不同(MAC:1.92,0.77)–哌替啶100mg,吗啡10mg,芬太尼0.1mg•等效剂量(镇痛效果相当)•效价强度(1000倍,100倍)•选择药物:–效能: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程度–效价强度:确定用药剂量25药物作用的机制作用机制分类1)特异性–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2)非特异性–一般指药物通过其理化性质发挥作用–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关系•一个药物可以有多种作用机制–之一或两者兼有①基本骨架②活性基团③侧链长短④立体构型⑤旋光性⑥手型26㈠特异性作用机制1.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类型最丰富•阿片类、儿茶酚胺类2.离子通道:药物直接改变膜电位1)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增强或抑制神经递质诱导得离子流•如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GABA4受体•大多数催眠药或镇静药2)电子门控离子通道:电压感受器调节电兴奋膜的离子通透性而介导神经信号•如钠通道。局部麻醉药3.离子泵:如Na-K-ATP泵4.第二信使:放大药物作用。如G蛋白5.酶:如胆碱酯酶抑制药(新斯的明)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27㈡非特异性作用机制•通过药物的理化性质发挥作用酸碱性、脂溶性、解离度、表面张力、渗透压等与其化学结构无关•机理:①改变细胞外环境的pH②螯合作用③渗透压作用④通过脂溶性影响神经细胞膜的功能⑤消毒防腐28药物作用的不良方面•药物作用:具有二重性(dualism)①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效果②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或不利于患者的反应•两者均为药物所固有的效应–一般情况下,可以预知,但不能避免•丙泊酚:注射痛•芬太尼:肌强直,呛咳反应•司可林:颅内压、眼压升高29药物的不良反应A型:与药物固有作用相关•Sideeffect(reaction)•Toxicreaction•Residualeffect–Aftereffect后遗效应•Secondaryeffect•Withdrawalsymptom–停药反应•Drugdependence–药物依赖性•Drugresistance–药物耐受性B型:与遗传有关•Idiosyncraticreaction–特异质反应•Allergy-变态反应•Allergicresponse–过敏反应•Anaphylactoidreaction–类过敏反应30☆副作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多数可以自行恢复。•药物选择性不高,作用广泛所致。•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可以变换的。1)阿托品缓解内脏绞痛时,抑制腺体分泌所致的口干;麻醉前给药时,松弛平滑肌导致腹胀;2)普鲁卡因局麻时,误入血或吸收过快;静脉滴注时,全麻作用31☆毒性反应•原因:1)药物剂量过大(急性)2)用药时间过长所致(慢性、长期毒性)3)规定剂量内,机体对药物敏感性增高•另外:包括遗传毒理“三致”效应1)Mutagenesis(致突变)2)Carcinogenesis(致癌)3)Teratoeenesis(致畸)32☆残留作用(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的残存药理作用。例硫喷妥钠10-20秒起效,意识消失10-20min初醒(药物再分布肌肉、脂肪)宿醉现象(缓慢释放回入血循环)谢谢关注待续
本文标题:临床麻醉相关药理学基础(之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8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