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型社会PPT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建设两型社会--胡欢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措施,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的抓好“三农”工作。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2.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3.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4.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5.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湖南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均收入之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党的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的抓好“三农”工作。•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看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农业农村新政:2003-2006–2003年:»围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明确规定今后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农业税: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义务教育: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医疗保障:国家投入47.3亿元,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建立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1.两型社会是什么?2.为什么要建立两型社会?3.怎样建立两型社会?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的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具体来说:1.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2.它要求在各领域,各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3.通过以上途径,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人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一: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二: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三:我国虽然总体上完全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富饶的国家,然而我国又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因此我们要节约资源。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迅速,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什么要建设两型社会?怎么样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2.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3.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4.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未完待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文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型社会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8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