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多发伤的现场急救护理及转运护理部黄燕一、概述•多发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复合伤: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现代创伤以高能量的高发生率为特点,而高能量损伤使多发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多发伤常伴休克或迅速死亡,对创伤急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伤情重、变化快损伤机制复杂生理紊乱严重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并发症处理顺序与原则的矛盾多发伤二、多发伤的特点三、3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分钟内,为即时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脑干、高位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主动脉等大血管撕裂,往往来不及抢救。三、3个死亡高峰•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6-8h之内,这一时间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内、硬膜下及硬膜外的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股骨骨折及多发伤大出血。如迅速及时,抢救措施得当,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这类病人是抢救的主要对象。三、3个死亡高峰•第三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无论在院前或院内抢救多发伤病人时,都必须注意预防第三个死亡高峰。如院前急救时及早的将病人从重物埋压下解救出来;院内抢救时,早期有多次的抗休克,都可以预防和减轻肾功能衰竭。四、批量伤员分拣方法危重伤重伤伤员分拣AB濒死伤D轻伤C伤情并不立即危及生命,但又必须进行手术的伤员,可用黄色标记抢救费时而又困难,救治效果差,生存机会不大的危重伤员,用黑色标记适用于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救治的伤员,用红色标记所有轻伤,用绿色标记步骤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脑、胸、腹等部位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主要包括: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1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2按照“CRASHPLAN”顺序检查3必要的辅助检查4五、临床特征及诊断“CRASHPLAN”顺序•●C=cardiac(心脏)●P=pelvis(骨盆)•●R=respiratory(呼吸)●L=limb(四肢)•●A=abdomen(腹部)●A=arteries(动脉)•●S=spina(脊髓)●N=nerves(神经)•●H=head(头颅)六、实践要点:•现场急救:•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5.骨折须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6.对合并胸腹腔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离断指(肢)体、耳郭、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转运原则:•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3.必要时心电监测。•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作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次/分,Sa0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结果来)即可。多发伤的护理•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既严重又复杂,抢救过程中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能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且行之有效现场急救护理•1、脱离危险环境•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是迅速排除可能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和搬运患者的障碍物,使患者迅速脱离危险环境。•2、评估伤情现场急救应争分夺秒,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瞳孔、呼吸运动、受伤部位,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或其陪伴人员其受伤情况,进行初步估计。•3、紧急处理根据情况和现场条件给予止血、包扎、固定骨折、给养、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伤口处理•对于有创面的创伤,条件许可时可用无菌敷料覆盖;如无现成无菌辅料也可暂用洁净的毛巾、衣服、布类覆盖创面,及外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对患者离断的肢体,应用无菌急救包或干净布类包好,有条件的可装入塑料袋内,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并将断肢随同患者送往医院,以备再植手术使用。转运途中的护理•1、保持最佳体位搬动和转运途中要保持患者的最佳体位,尽可能避免加重损伤,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颈髓损伤常规予颈托固定,平行搬运,用沙袋固定头部两侧,防止颈部旋转、侧弯、过伸或过曲活动,以免再次损伤脊髓,造成严重的呼吸肌麻痹而加重呼吸功能障碍。•②对疑有或确有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搬运时要使患者平卧于硬板上,保持颈、胸、腰呈一直线,禁止将患者头颈、躯干旋转或扭曲。•③颅脑损伤搬运时尽量平抬上担架,头部抬高,昏迷者将舌牵出,头偏向一侧。•④四肢骨折的患者用夹板固定后应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并尽量将患肢保持于功能位,以利于伤后功能恢复。•3、加强呼吸道管理•多发伤患者气道梗阻险情的发生率较高,如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或呕吐物误吸、舌后坠、疾病或药物的作用、体位不良、气管导管脱出或移位等均可导致呼吸道不畅。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时彻底地清除口腔及气道分泌物,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脱出或移位,避免不良体位对呼吸的影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氧气供应等措施是安全运送多发伤患者的保证。•2、选择正确的卧位方向患者在救护车上除了保持最佳体位外,还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卧位方向,常规是头在前,足在后,但休克患者却恰好相反,应取头在后,足在前的卧位,避免救护车启动时因惯性作用而使脑供血减少。同时休克患者还应将双下肢抬高20到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对于有晕动症者给予抗晕动药,避免呕吐。同时应注意车速平稳,避免紧急刹车和突然提速。•4、严密监护,及时处理险情•决定转运多发伤患者的基本条件是在搬动及运送途中患者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和使病情急剧恶化。•上车前、后常规全面测量生命体征1次,包括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面色、末梢循环等。•检查气管导管有否松动,包括创面的纱布有无脱落,骨折夹板固定是否牢固,输液管道是否通畅。•使用止血带者应每隔30~60分钟松解1次,以防肢体坏死,也可防止毒物吸收致肾衰竭。•运送途中也要密切观察,如肢体组织损伤或中、小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受伤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并掌握止血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较长时间和距离运送时应定时翻身,自然环境恶劣时,应注意保暖、遮阳、避风。•5维持有效循环•多发伤患者由于血液、体液的大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易使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不足而出现休克。对休克患者要迅速补充血容量,常规采用16~18号套管针建立两条输液通道,便于搬运且不易渗漏。输液一般遵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对于大出血伴休克需边抗休克边运送的患者,更应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在行进的车中,输液瓶不能高挂,液体静压有限,滴入速度慢,甚至血液回流堵塞输液管,应定时对液体加压,保证理想的滴速。•6、严密心电监护•救护车都配有心电监护系统,多发伤患者应常规做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监护指标,发现变化及时配合医生处理。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抢救,切忌不作抢救继续转运以致失去抢救机会。还要做好抢救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院内急救护理•1、实施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配•合医师尽快实施检诊程序,包括:•一问、二看、三测、四摸、五穿刺•一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受伤部位、伤后表现和初步处理,如患者不能主诉受伤情况,应询问目击者或陪送人员。•二看:看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伤部情况。•三测:测血压,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四摸:摸脉搏、皮肤的温湿度、气管的位置、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有无异常活动。•五穿刺:对疑有胸腹腔损伤应立即进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必要时重复穿刺,对穿刺阴性而可疑有腹腔损伤者,行腹腔灌洗。•2、迅速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归纳为:•一给养、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六包扎•⑴一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养。•多发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合并头面部伤、胸部伤的患者,常出现舌后坠、血液、痰液阻塞呼吸道,可应用舌钳、放置口咽通气导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中流量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⑵二通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头胸部伤建立下肢通路;腹腔脏器、骨盆及下肢损伤,选用上肢、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以免输入的液体在损伤部位分流,加重损伤部位的充血水肿而不能有效扩容。•⑶三配血: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抽取血标本,交叉配血,尽快补充全血。•⑷四置管:留置胃管、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对伴有血气胸者及时配合医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是否有进行性血胸存在,一旦明确诊断,即行开胸探查止血。•⑸五皮试:遵医嘱及时作青霉素、奴夫卡因、破伤风皮试,根据结果尽快使用抗生素,一般在术前1小时内为宜,以维持血药浓度,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⑹六包扎:对开放性骨折及出血伤口均采用加压包扎,并用夹板初步固定伤肢,待病情稳定后行进一步处理。各系统的监测及护理•1、呼吸系统监护注意呼吸的节律、频率、幅度及呼吸困难程度,以及各项指标与体位、病情的关系。有人工气道的,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缺氧。•2、循环系统监护连续观察患者心率、律的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根据各项检测指标判断心脏对补液的耐受能力、血容量的变化、心功能的情况等,同时,通过积极观察患者的意识、皮肤色泽、体温、尿量及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外周血液灌注情况。•3、神经系统监护合并颅脑损伤时,患者意识由安静转为躁动,或由躁动转入沉睡,结合瞳孔变化,多考虑有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可能。•4、肾功能监护创伤后急性肾衰竭是继发于休克之后发生的肾缺血、肾小管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应遵医嘱及时留取有关的血液和体液标本送检,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以协助临床诊治。(五)基础护理•对昏迷及长期卧床者应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四肢活动,按摩受压部位,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发生压疮。对躁动的患者除积极寻找病因外,应适当予以约束或使用镇静类药物,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做好感染防护,防止发生创面、穿刺部位、口腔、呼吸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六)心理护理•多发伤患者多为意外伤害所致,由于突发的灾难缺乏心理准备,受伤后心理应激严重,不但随时有生命危险,还面临着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的实际问题,因此患者多存在恐惧甚至绝望心理,迫切要求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作为护士应给患者以信任和安全感,并主动与家属沟通,提供适当的病情信息,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标题:多发伤的现场急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8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