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二章唾液腺常见疾病主讲人:张民主唾液腺的常见病变有:唾液腺炎症舍格伦综合征唾液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第一节唾液腺炎症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及病原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而肺炎双球菌、奋森螺旋体少见。临床表现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肿胀以耳垂为中心,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依靠病史及临床检查,诊断并不困难。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行腮腺造影、诊断时需与以下疾病作鉴别。流行性腮腺炎咬肌间隙感染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治疗针对发病原因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选用有效抗生素其他保守治疗切开引流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较复杂。腮腺先天性结构异常或免疫缺陷,成为潜在的发病因素。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临床表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儿童期,但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男多于女,可突发,也可逐渐发病。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末梢导管点状、球状扩张)。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需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需和舍格伦综合征鉴别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大多在青春期后痊愈。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病因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临床表现大多发生于中年,多因腮腺肿胀而就诊,约半数患者与进食有关。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腊肠样改变)。成人复发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治疗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故以去除病因为主。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病因①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②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涎石病和颌下腺炎临床表现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见。①进食时,腺体肿大,患者自觉胀感及疼痛。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消失。②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③导管内的结石,双手触诊常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④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涎石病和颌下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确诊应作X线检查。颌下腺涎石应选摄下颌横断颌片及颌下腺侧位片,前者适用于颌下腺导管较前部的涎石,后者适用于颌下腺导管后部及腺体内的涎石。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舌下腺肿瘤、颌下腺肿瘤、颌下间隙感染。涎石病和颌下腺炎治疗很小的涎石可用保守治疗,能扪及、相当于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可采用口内导管切开取石术。位于颌下腺内或颌下腺导管后部、腺门部的涎石,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已失去摄取及分泌功能者,可采用颁下腺切除术。第二节舍格伦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眼干、口干、涎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症。舍格伦综合征诊断除询问病史及一般体检外,可作下列检查以帮助诊断:施墨(Schimer)试验检测泪腺分泌功能;玫瑰红(roseeneRl)染色检查角膜病变。第三节涎腺粘液囊肿病因病理1.外渗性粘液囊肿占粘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粘液性肉芽肿或充满粘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2,潴留性粘液囊肿有上皮衬里,潴留的粘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涎腺粘液囊肿临床表现1.粘液囊肿2.舌下腺囊肿常见于青少年,可分三类:①单纯型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③哑铃型。诊断及鉴别诊断1.口底皮样囊肿2.颌下区囊性水瘤涎腺粘液囊肿治疗1.小涎腺粘液囊肿可在抽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i,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2.舌下腺囊肿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作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病例分析患者,女,15岁,发现下唇内侧白色肿物2月余,曾反复破溃,口服消炎药肿物无改变,临床检查:下唇内侧白色肿物,突出于黏膜表面,色白,扪之质地较韧,边界较清,无压痛.第四节涎腺肿瘤一、涎腺良性肿瘤(一)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临床表现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一般可活动。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CT等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大致诊断。治疗手术切除保护面神经第四节涎腺肿瘤(二)沃辛瘤沃辛瘤又名腺淋巴瘤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好发于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其发病可能与吸烟有关。诊断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大多可作出诊断。治疗手术切除。术中应切除腮腺后下极及其周围淋巴结,以免出现新的肿瘤。二、涎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25%,其中以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为最常见。(一)粘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其他小涎腺,特别是磨牙后腺。(一)粘液表皮样癌治疗手术为主,高分化者应尽量保留面神经,除非神经穿入肿瘤或与肿瘤紧密粘连。分离后的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高分化者如手术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而低分化者宜加用术后放疗。高分化者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则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二)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可以分为腺样管状型及实性型,前者分化较好,后者分化较差。临床表现最常见于腭部小涎腺及腮腺,肿瘤易沿神经扩散,常出现神经症状,如局部疼痛、面瘫、舌麻木或舌下神经麻痹。肿瘤浸润性极强,与周围组织无界限。肿瘤易侵入血管,血行性转移率高达40%,转移部位以肺为最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低。(二)腺样囊性癌治疗手术切除。除手术设计时常规扩大手术正常周界外,术中宜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围是否正常。术后常需配合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术后可选用化疔,以预防血行性转移。
本文标题:涎腺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8906 .html